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精选102句】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1、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

2、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3、交流、合作,请联络[zhizhidushuhui@sina.cn]

4、至,含有“至高无上”的意思,只有可以成真证道、解脱生死、长生久视的学问与技术,才称得上是“至道”。

5、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6、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说“道”顺任自然,各物在不受干涉的自然状态下反倒有更好的发展。

7、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8、  “相辅相成“——太极管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面的统一)。美国的张绪道(新道家)主张:从相反的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9、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10、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

1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这是说重是根本,静是主宰。一个人的言行举指。太过于轻浮,很容易丧失人格。没有人格的人对他人而言是没有威信的。如果一件事的大原则轻易改变,对这件事而言是不稳定的。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会失去信誉。失去信誉,就容易失去了做事的根本。(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12、2014年《道家的人文精神》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子部学奖”。

13、(欣赏)韩天衡、王伟平、张森、周志高、丁申阳,他们的春联福字我们帮你集齐了!

14、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就是要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低碳绿色的慢生活。道家的中心思想“无为”要求人类尊重生态平衡,敬畏、欣赏与利用自然而不是狂妄地向往“征服自然”。

15、道家的融摄性哲学和排异性的描绘为生命的超越和以超越为目标的生命实践提供了观念基础。生命超越有理念及实践的两个面相,我们在《道德经》和《庄子》等道家文献中更多读到的是生命的超越理念及其解说,而对于具体的实践技术以及与生命历程相关的独特实践体系关注更多的则是道教。检视道教的思想基础,我们可以看到,道教信仰中的生命、宇宙以及超越的理解都是以道体的观念为基础的,换言之,我们可以在道家的融摄性哲学体系中理解道教信仰的基本观念。面对生命超越的实践,道教的信仰也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这种神秘主义的特征恰与道家的融摄性哲学相反,有独特的排他性(exclusive)和封闭性。

16、如果说道体的观念是一种思考模式和概念表述方式的话,那么道家思想中对于心灵超越的追求则是源于道体观念之神秘色彩的实践体系。心灵超越的基础就是心灵本身具有的独特能力,“人心这种器官却具有一种致命的能力,它谮称能赋予自己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完全个体化的实体属性,这就是彻底完成的或个体化的人心(成心);通过一种自我封闭手段,它就能建立一种只属于自身的自我,从大‘道’流行之中分离出来……都意味着对于‘道’的伤害……正是心灵自身才拥有神秘主义的自我超越能力,即使与此同时,它仍然将人们囚禁于‘只具有微乎其微的理解力’的世界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境界层次,心灵本身在其上也会成为救赎的工具。”道家对于心灵能力的肯定并不是通过概念论证和实践技术完成的,而是直接通过道体与心灵密契的描述达成的。心灵的能力使得道家十分重视运用心灵达致超越的状态。

17、(考级查分)2018年度上海市书协考级查分步骤

18、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19、刘小岗,多元艺术实践者。以笛箫对话生命,以古琴寻真,用镜头记录美,在音乐和影像中成长修行。擅长多种乐器的即兴演奏及创作,近年随“钧天云和”乐团在以色列艺术节、国家大剧院等地演出多场,艺术风格空灵深远,尤具东方意境。

20、再次,从字面上理解,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和“sophis”(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说白了,哲学就是一门使人聪明的智慧之学。

21、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2、第三:去掉对物质过份追求,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23、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24、道、儒、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从修为的层次上,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层次高。

25、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的重要宗教之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看作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张陵,又称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立者,也被认为是道教的创始者)

26、(福利)2019春节文艺家嘉年华,送您三大免费书法文化大餐!名额有限,赶紧报名吧~

27、无所不能、长生不灭,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28、我们尊重知识,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辛劳成果。

29、红迷会是由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北京曹雪芹学会联合倡议发起,隶属于北京曹雪芹文化发展基金会,由广大红迷自发组成,以传播曹雪芹、《红楼梦》文化为核心使命的文化社群。

30、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31、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32、  虚心的意义: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断提升自己;虚心是一种美德,——心量特别大,能包容各色各样的人,特别是一些有个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对人的成见、意见、不愉快、抱怨、不满意等等忘却才能达到)。

33、有中华文化基石之称的道家哲学思想,还通过儒学以及中国化之后的佛学而得以不同程度的体现。

34、“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35、少儿丹道百日筑基夏(冬)令营(点击了解详情)

36、   考虑正反的转化。学会:放弃掉(防止盛极而衰);继续挖潜。归根结底: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37、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

38、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39、生命关怀,普度救世——大成净土法(点击了解详情)

40、  虚心:可以学习新知识(更新知识);可以更加包容一切(无成见)。只有虚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41、上古真人成就之秘法——法中之王:无为法(点击了解详情)

42、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43、道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其本源上相同,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译文:天地与我们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万物与我们都是一个本体而没有人我万物之别。)

44、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区别,其实从大的方面看,宗教跟思想流派的区别也适合解释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比如宗教有比较严密的仪式,有自己的禁忌和制度等等,而什么家之类的思想只强调思想本身,如何去实践则要求的比较少。

45、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46、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47、   成就:此法有两层次成就,阴神成就和阳神成就,阴神成就,无疾而终,预知时至,身心健康。阳神成就也可最高“形神俱妙”,此法适合所有人,所以是普传法,定价低,甚至有免费学习机制,此是老师慈悲。

48、掌握这三件法宝的中国将不只是世界经济强国,还将是全球精神圣地。

49、  “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0、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51、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52、  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53、(通知)2018年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年度表彰奖励申报开始啦!

54、“道”与万物的关系,就静态而言,“道”是一切人、物共同存在的最终保证,是最高的价值,是终极性的价值根源。就动态而言,道是秩序的凝构及其动力,是“造化”或“造化力”,是使万物得以相生、相续、转化、发展的实现性原理。

55、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56、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57、   适合人群:7-15岁无漏的孩子(大道家园内部学员子女优先)

58、“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西汉太史令司马谈曾写过名为《论六家要旨》一文,把先秦学派概括为道、儒、墨、名、法、阴阳六家,并阐述了六家要旨和得失。他说“道家使人精神专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采,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载,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59、如果说道是道家思想的中心概念,那么,道就需要统摄所有的本体、认识、伦理乃至生活世界的各个层面。因此,我们需要在多元的日常中找到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基础。这种思考方式本身有两种诠释方向:其一是神秘主义;其二是整体与普遍联系的有机思维。李约瑟(JosephNeedham)认为道家思想中并没有我们理解的那种神秘主义成分。对于他而言,机体主义(Organism)与神秘主义是有区别的,李约瑟认为,我们需要理解中国思想中的机体主义(或者称为普遍的动态联系),不论是在有生命的形体中,还是在宇宙视野的组织关系中,基于和谐的意志,每一个部分都可以解释人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简言之,对于李约瑟而言,普遍联系是一种理性分析的工具,而且这一工具拥有强大的解释力。然而,他的思路实际上忽略了道家对于生命本身的极度关切,换言之,对于世界的分析、理解和诠释并不是道家思想的内核,只有当我们触及道家的生命关怀时,才能触及它的精髓。在这一点上,史华慈的理解显然更加深入:“《老子》中存在着一种持续的而又压倒一切的对于人类生命的关怀。因此,似乎可以发现他与他的前辈们都赞同‘道德主义’甚至‘人文主义’(Humanism)的内容……对于自然所作的‘辩证法’讨论,反映的并不是对于科学研究的关怀,而是为了某种持久不变的兴趣——使得人类在客居万物王国期间能够恢复其‘自然’生活方式。它的确是一种不仅与任何自称的‘科学’禀性,而且与他的神秘主义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和本体观念的建构基础是生命的关切。生命和个体体验的介入使得道体与现象和可感世界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关系,感知与日常描述都不能接近道体这一基础,由此本体的神秘色彩就成为必然。不妨这样说,道体观念的背后是一种关于最终实在与最高规律的思考模式,而不是一种独特的神秘经验。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强调,道家思想从本体意义上就是一种二元论或者神秘主义,对于道家思想而言,本体的神秘色彩及贯穿所有思想和存在层次的特性恰恰就克服了二元论的困难,成为以道为中心的整合体系。从智识意义上无法描述和分析的道体并不是不可接近的,道体本身就以某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更重要的是,日常世界和杂多的万物本身并不是道体。这样看似自相矛盾的表述方式使得心灵与道体的契合成为可能,进而使心灵的超越成为可能。

60、“曲成思维”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品格,由道家开启。道家文化的渊源是《易经》,《周易》形成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转换理论架构,《太极图》也准确表述出世界万物此消彼长、循环往复的和谐运动之道。

61、  经营智慧:忘却屡屡经验(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经验,学习更新的、更好的东西)才能有更适合发展的东西。

62、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63、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64、而道家的“大道至简”的思想与书法艺术的精髓也是不谋而合,最顶端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简洁。书法本身的点画之简洁是其他艺术类别所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繁琐到简约的发展过程,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由繁至简的历史。隶变是一场书法史上的深刻革命,将繁琐变成了简约,一直延续了数千年。行书、草书更是由繁至简的典范。

65、2016年10月30日(周日)14:00-17:00

66、  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7、《道德经》的开篇就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这个简单的表述区分了作为核心概念和本体的道与可以描述的道之间的差异,换言之,道本身是不可描述的。如果说《道德经》中的“道”有内涵上的规定性的话,那显然是“不可言说性”。在上述的表达中,“可道”与“常道”之间的对照将可感知和可描述的世界与本体区别开来,本体的价值由此得到了凸显。而可感世界与本体世界的绝对区分则实现了本体的神秘化。当然,本体的意味并不是道这一概念的唯一内涵,道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不可知性,这也是道的神秘色彩的另一个表征。在《道德经》第十四章中我们读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同样,在第二十一章中还有如下的描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两段描述用诗性的语言否定了道的有形存在,也否定了道的可知性。

68、(权威发布)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届组织机构名单

69、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

70、对于一个思想发展不成熟,容易走歪路得高中生来说,学习好科学的哲学无疑是给思想来一次大矫正。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而有必要的。所以,上大学之后,我还会继续选修哲学的。

71、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72、  老子认为,人的祸患多源于自身永不知足的贪婪本性,因此,圣人不仅要有优秀的道德修养、完美的人格魅力,还要筑牢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知足”是对于“已经得到满足后”的精神反刍:“知止”却是“获取过程中”的主动放弃。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足知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与“心”(欲)关系的思想主张,也是非常可贵而独特的价值取向。

73、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

74、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75、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76、“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

77、个人认为,学习哲学就是给自己精神思想来一次从头到脚的神圣冲刷,哲学直接改造的是伱的思想精神,根本改造的就是伱的做人处事了。

78、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和谐的道家思想对当代西方人来说是东方传来的天籁之音,是中国振聋发聩的软实力。二十多年来,我在美国卡尔顿学院开设一门道家课程,选修人数年年名列全校第一。课上学生读《道德经》、练太极拳、舞太极剑,师生相得,其乐融融。看到各国学生炯炯发光的眼睛,我意识到,道家不会过时,它属于全世界。

79、  因此,“道法自然”最一般的涵义,用今天的哲学语言来解读,就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要遵循万事万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和主体自身本然的发展趋势。显然,“道法自然”是道家哲人为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所预设的根本价值原则,它深刻地反映了道家哲学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的思想主旨。

80、   特点:顿渐结合的普传法,以太乙心咒为核心(外用包涵了种子金丹法、度亡法、入世方便法等等),太乙洗髓功辅助,太乙归真诀为最后保证,属于顿渐结合法具有普世意义的善法。

8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是说天地不会特别对某物施恩,世间的每个生命都如“刍狗”一样,在履行自己角色使命的过程中,在普遍的大自然法则指挥下,都会不可避免地经历着从极尽尊贵到被随意废弃的过程。

82、(快讯)300余对春联、300余张福字!引爆全场的“写春联送福字”,这份新春大礼你拿到了没~

83、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政治一直在动乱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有无之别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使中国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84、1道家一贯反对腐败与奢侈,主张去掉贪婪回到“怀素抱朴”的状态。

85、(展讯)25种拓本精品完美呈现,史上第三次专门为一个碑帖举办的大型展览正在上图展出

86、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修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之本。

87、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88、道家文化中“天爱万物,一切平等”的思想呼吁生态和谐:

89、儒、道、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

90、  可见,“知足知止”思想的可贵和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用辩证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对待成功,如何把握名利财富,如何正确处理“身”与“心”的关系。

91、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

92、道家美学思想中的辩证观对于中国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理论的形成尤其具有指导意义。道家思想中“有”与“无”的关系,在书法中的表现为“虚”与“实”,即黑白关系。

93、(征稿)上海市第八届篆隶书法作品展征稿启事

94、换言之,《庄子》用这样的诗性语言描述超越生命的自由,这种自由正是生命与道体合一的可能性。在《大宗师》中,我们读到了关于真人的描述,其描述方式与《逍遥游》中的就有差异:“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这里的真人并不是简单地与道合而是不违背道的运行及本质,与道保持内在的一致和自然的契合。这种生命境界需要对道的深刻洞见和直接把握,并在此基础上过一种“与道和谐”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道的体认需要生命的实践和神秘的洞见,而不是日常意义上的智识和认知。

95、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96、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97、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98、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里的“正”就是坚持理想,“奇”就是创新进取,“无事”就是从容和谐。

99、因此,人们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规律,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个人与社会也是共生互存关系,修道不仅要“度己”,而且要“度人”,以各种适宜的方式,图世界共同的利益。

100、汉代书法家蔡邕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在唐末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亦提出“忘手笔然后知书之道”,他们都指出在创作过程中,忘记书法技巧、功利,甚至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和外在的物质世界,当艺术创作的灵感来袭,主体与对象完全融为一体,心与物自然交通,才能体会对象深邃的意蕴,也才能创造出“思与神会”的绝妙书法作品。

10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这里,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我就不一一解说了,从字面上模糊了解即可)。但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凌乱的,不规则的,自发的,所以不能称为哲学,而哲学就是哲学家根据一定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注意,哲学只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不一定是正确的思想体系,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科学的哲学。

发布于 2023-07-12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磨杵成针造句【精选50句】 下一篇:描写雪景的优美段落摘抄【精选107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