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原文【精选40句】

论语学而原文

1、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句中要重点把握一个字,朋:朋友,不是吃吃喝喝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的知已。这一句的意思是,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相聚,共同研究学问,不是很高兴吗?这一句孔子要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乐趣。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朋友是用来学习的,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就是能和你深入交流、互相学习的人,这样的朋友来了,你怎会不高兴。

4、1•5子曰:“道(1)千乘之国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6、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7、(注)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8、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0、(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 

11、(2)结合上面的选段,你认为下面选段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12、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3、(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4、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5、(4)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16、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7、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18、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9、(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20、(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21、有子即有若,是孔子所有学生中德行和学问最高的一位,据说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尊他为师,所以有子的观点能够代表孔子。在这一章里,孔子谆谆教导我们:“孝弟”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首先做到“孝弟”,才能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否则,便有可能犯上作乱,做出一些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22、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23、C.有子认为,孝悌是仁德的根本,只要能行孝悌,就能成为君子,并能掌握治国之道。可见,他提倡以孝悌治天下。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5、(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6、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7、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28、(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寒闺怨

29、1•11子曰:“父在,观其(1)志;父没,观其行(2);三年(3)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30、D.子贡虽不能理解《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的意思,但孔子仍然认为可以与他谈论《诗经》了。

31、(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32、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33、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34、(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5、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6、(译文)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37、根据这句话,很多人以为,《论语》讲的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学说。其实不然,《论语》的核心精神是讲做人。

38、(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39、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发布于 2024-02-2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巴顿将军镜头分析【精选69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