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名言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精选36句】

萨特名言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

1、翻译过来即,男人是“主体”,女人是“他者”。

2、这是粗暴地剥夺了他人的主观性、主体性,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物”。(萨特名言他人是我是另一个我)。

3、5月风暴过后萨特继续同左派分子保持联系,参加了无产阶级左派所出办的报纸,并上街散发。1973年,萨特又担任了另一份左派报纸《解放报》(Libération,左翼最大报纸,法国第三大全国性日报)的主编。

4、第《存在与虚无》的四分之一的篇幅被“他人”的概念所占有。

5、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最终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剧作以加尔森无可奈何地说:“好吧,让我们继续下去吧”一言收场。

6、萨特在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一书中提出一个命题: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在萨特看来,人的本质是自由的,存在与自由不可分,自由是绝对的。尽管自由都是一定境遇中的自由,但任何境遇都不能限定自由。人一旦被抛到世界上来,他就享有绝对自由,对人来讲,自由无须追求、他自身就是自由,自由与生俱来,无可逃避,无可选择,它是命定的。

7、匈牙利事件之后,萨特开始转变对苏联的态度,加缪在1960年1月4日遭遇车祸身亡时,他发表感人的悼念文章表示“我与他曾经失和、反目,这不妨碍我想念他”,并赞扬加缪“永远是我们的文化场的主力之永远会以他的方式代表法国和这个世纪的历史”。

8、当男子偷窥时,他完全沉湎于所看到的事物之中。

9、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卡西尔

10、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之廉。

11、因此,唯一的男士加尔散就成了她的救命稻草。而伊内丝则与这两人有所不同。如果说这两人是心甘情愿受别人目光的支配,那么伊内丝则是热衷于以自己的目光来支配别人。她一方面把艾丝黛尔视为猎物,要求后者把她当成镜子,当成自我评判的标准;一方面又冷酷地揭示加尔散的懦夫面目,不让他获得安宁,进而也要挟他不让艾丝黛尔获得安宁。

12、杀死她后,汉武帝问身边人:“世人怎么看待此事?”

13、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人是对一个人自主的限制甚至否定。

14、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15、波伏娃在回忆录中写道:“遇见萨特是我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萨特也多次向外界表示:“波伏娃是上天给自己最大的恩赐。”1980年,萨特病逝,法国为这位大师举行了国葬。

16、就这样,他夜以继日地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亿人躺着安睡,唯有我,孑然一身为他们站岗放哨”,他“仿佛成了世界的代言人”。他塑造的主人公往往是作者自身的投影:“我按自己的形象塑造我的人物,并非原封不动照搬我的形象,而是按照我渴望成为的形象加以塑造。”他笔下的人物多为畸零人,孤立无援、只身奋斗的个人英雄,哈姆雷特式的人物,其悲剧在于“一项伟大的事业落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肩上”。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像从失恋中解脱出来的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合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究其原由,他说:“对大众的需求我一无所知,对大众的希望我一窍不通,对大众的欢乐我漠不关心,却一味冷若冰霜地诱惑他们”,“我是一个不买票的旅行者”,自以为肩负着关系到全人类的使命,有权占一个席位,“荒谬绝伦地把生活看做史诗”,“把艺术作品看做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以为“文人的唯一使命是救世,他活在世上唯一的目的是吃得苦中苦,使后人对他顶礼膜拜”。这就是他说的“始终不渝的幻觉”,“十足的疯狂”:“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其结果,如同一顶以自我为中心的“陀螺转啊转”,“最后转到一个障碍物上,停住了”。失败是必然的。

17、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尼采生命的经典名言名句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意大利)

18、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当短,我为什么在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上浪费我的生命。

19、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20、(7)(8)转引自洛朗•加涅宾:《认识萨特》,1988年三联书店,1988年5月北京第1版,第64页。

21、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22、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23、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4、人的“存在”区别于物的“存在”,在于人有自我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面临多种选择,一个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获得什么样的本质,预先无法确定。他将成为什么,这有多种可能,他有多种选择。选择的最终结果就是他的本质。人最终获得什么样的本质,这完全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只有自由选择、自我创造、敢于冲破坏境束缚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存在”。

25、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

26、如果你独处时感到寂寞,这说明你没有和你自己成为好朋友。

27、没有了镜子,人就只能把他人当作镜子,从他人那里寻求自我存在的证据,通过他人的目光来认识自我。另外,这个密室是不属于人间的,三个刚死的人,虽然还能部分看见人间发生的事,但是已经不能再采取行动来改变什么。 

28、我虽然故作坚强的让你走,其实我是多么不想你走!

29、拿破仑拥有一般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是他却对圣海莲娜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而海伦·凯勒-----又瞎、又聋、又哑——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这样的美好。------卡耐基

30、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31、萨特所说的“存在”是人所特有的,人以外的其他物不具备这种存在。因为所有的物的本质都是预先决定了的,它的特质预先就被规定好了。比如一粒种子,在长成植物之前,它的一切特质早已规定,我们可以预知它将成为什么样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它的形状、大小、类别早已决定了。所以物是本质先于存在。但这种“存在”不是萨特所要说的“存在”。

32、客体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主体,它是自在的存在,不管怎么共情,也难逃主体用对待物的态度待之。

33、萨特把“存在先于本质”看成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存在先于本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人首先是存在,与自己相遇,在这个世界上崛起,然后才规定他自己。这个解释仍然有些玄乎。更通俗地说,人在一开始时无所谓本质,人之初是个无,他什么也不是,直到后来,他才成为他自己所创造的东西。萨特所说的“存在”是指个人的存在,纯粹意识活动的存在,而所谓“本质”,说的是人所具有的那些具体的特质和规定性。简言之,“存在先于本质”说的是:人来到世界上的时候,无所谓本质,只是作为纯粹意识活动、虚无而存在,人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最后才能获得自己的本质,也即获得自己的特质和规定性。

34、1956年苏联军队入侵匈牙利,萨特谴责了苏联军队和对干涉表示支持的法共领导。并与共产d决裂。但在政治倾向上仍然向左。

35、但这其实是要加一个定语的——“时时刻刻”。

发布于 2024-01-10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海明威介绍【精选38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