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精选38句】

安娜卡列尼娜

1、如果换做是现在,她大可以跟丈夫离婚,追求真爱。但是那个年代不行。

2、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UVr6OYSMIN3q0cxFFLCoA?pwd=kxrp

3、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

4、作者把俄罗斯文学里对土地独特的依恋交给了列文。

5、不论是由灵魂还是情欲点燃,爱都是眩目的强光,它照亮一切,令人温暖且目盲——直到光芒渐渐消散,其它的现实才显露并介入:性格和志趣、家族和环境、地位和财富。它们安置或摧毁爱。爱火有多么炽烈,它燃尽时的灰烬世界就有多么寒冷。若信仰人的爱,失去时将何等颓废。

6、10听名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05

7、列文的哥哥尼古拉死的时候,吉娣怀孕了,死后面紧接着是生,托尔斯泰在后期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里面也做过这种参照。用列文的话说,死和生是两个大窟窿,人在面对这两个窟窿的时候才会产生神样的情感。这里可以想一下黑泽明《生之欲》,假如一生都是错的,死亡或许会唤醒麻木。

8、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9、这时候她并没有太过留意,只是觉得布景有点熟悉。而要等到过几十年之后,小说的结尾,王琦瑶真正被人在一盏灯下面杀死时,她才追忆起这个场景,恍然惊醒原来那就是她的结局,原来很早前就看过了。这样想起来,她当时在片场的时候,就好像站在坟外面看坟里面的自己,有点嘲弄和惊疑,更多是觉得不相干。

10、但不久,社会就公认它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它所达到的高度是俄国文学从未达到过的。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兴奋地评论道:"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他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而书中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

11、安娜·卡列尼娜的哥哥奥布朗斯基公爵已经有五个孩子,仍和法国家庭女教师恋爱,因此和妻子多丽闹翻,安娜从彼得堡乘车到莫斯科去在莫斯科为哥嫂调解,在车站认识了青年军官渥伦斯基。渥伦斯基毕业于贵族军官学校,后涉足于莫斯科社交界,以其翩翩风度得到了多丽的妹妹凯蒂的垂青,但他只与她调情,并无意与她结婚。而深爱着凯蒂的康斯坦丁·列文也从乡下来到莫斯科,他打算向凯蒂求婚。但早倾心于渥伦斯基的凯蒂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她正想象着与渥伦斯基将来的幸福生活。渥伦斯基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的男子,有着一副和蔼、漂亮而又异常沉静和果断的面孔,年轻英俊而风流倜傥,帅气逼人。他的容貌和风采,令许多贵族小姐倾心。在他看到安娜的一刹那,那刻被安娜所俘虏,他在薛杰巴斯大林基公爵家的舞会上,向安娜大献殷勤。而凯蒂精心打扮想象着渥伦斯基要正式向她求婚,在渥伦斯基眼里,安娜·卡列尼娜是那样的出众:“她那穿着简朴的黑衣裳的姿态是迷人的,她那带着手镯的圆圆的手臂是迷人的,她那生气勃勃的,美丽的脸蛋是迷人可亲的,在舞会上……”凯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凯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安娜的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其貌不扬,但在官场中却是个地位显赫的人物,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功名”的人物。他根本不懂什么是倾心相爱的情感,他认为:他和安娜的结合是神的意志。他责备妻子行为有失检点,要她注意社会性的舆论,明白结婚的宗教意义,以及对儿女的责任。他并不在乎妻子和别人相好,“而是别人注意到才使他不安”。有一天,安娜与丈夫卡列宁一起去看一场盛大的赛马会,比赛中渥伦斯基从马上摔了下来,安娜情不自禁地大声惊叫,卡列宁认为安娜有失检点,迫使她提前退场。安娜无法忍受丈夫的虚伪与自私,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爱他……我憎恶你……”。

12、比如在写到安娜的丈夫为了离婚后能分到儿子去找律师,托尔斯泰写了一个细节,是律师在谈话的时候悄悄捉住一只飞蛾。这只飞蛾对主线造不成任何影响,但是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契诃夫写情人深夜散步,写一个打更人走近仔细看了下他们一眼,接着走开了。打更人将成为读者不灭的记忆,这种都是通过细节去确立场景的典范。

13、意为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14、椅子在此剧中还是地位的象征,其背后往往是社会关系中的高低尊卑现象。在表现安娜家庭生活的场景中,卡列宁坐于椅上,安娜则站立着跟随他,为他左右,纵然心有暗涌却无法言说。之后拒绝卡列宁而与渥伦斯基跳舞,回家之后的二人则是各自坐在椅子上。从丈夫的附庸到灵魂的独立这正是安娜意识中与卡列宁关系疏离的转变。卡列宁身居高位,自然是家庭和社交中的权力中心。但安娜的觉醒使之在家庭中无法再让安娜臣服。对比二人,列文和基蒂的二人关系则是并排的两把椅子,虽然列文对基蒂的爱慕很浓,但二人的深层关系和言语交流则相对平等。而在安娜看剧一幕,渥伦斯基有公爵小姐陪伴,他的椅子同大家方向一致,但是立于群体之外。这一细节正是渥伦斯基畏惧社会舆论与怜悯安娜的心理复杂纠缠的表达。群演立于椅子上对安娜避之不及的蔑视,勾勒出当时社交界在安娜面前自视甚高的作态,以及通过话语权力对安娜实施道德打压的伪善姿态。

15、在古老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他们有了性爱,从此人类有了罪。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又是一个独裁主义者。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有上帝的存在。

16、 说回安娜。安娜原是一位贤良的妻子,是卡列宁的得力助手,她将卡列宁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弗伦斯基最开始向她示爱时,安娜是一次次地拒绝。

17、他凭着袭上他的心来的狂喜和恐惧知道她在那里。她站在溜冰场的那一头正和一个妇人在谈话。她的衣服和态度看上去都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列文在人群中找出她来,就好像在荨麻里找到蔷薇一样容易。由于她,一切都生了光辉。她是照耀周遭一切的微笑。

18、人们用爱这个字去统一归类两性关系,实际上这个字对不同人的意味何止千差万别呢。

19、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

20、在渥伦斯基家的宴会上,列文与基蒂彼此消除了隔阂,互相爱慕。不久他们结婚了,婚后他们回到列文的农庄,基蒂亲自掌管家务,列文撰写农业改革的论文,他们生活很幸福美满。

21、这里是卡列宁发现安娜和弗伦斯基似乎有着过密情感接触时的描写,卡列宁的心理读来真是让人感到无奈,他即使觉得妻子和弗伦斯基关系过密也是因为“在场的其他人觉得不妥”,也不敢大方地承认自己“嫉妒”,要去给妻子给予警告还要把自己放在“家主”的身份上对她的“有失道德”“亵渎宗教”的行为作出谴责。

22、幸福就在于爱情和希望,希望她所希望的,想她所想的,这就是幸福。根本用不着什么自由!

23、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24、  “你知道为什么在爱情故事里《西厢记》最受人欢迎?就因为是偷情。别人不敢,但是莺莺敢。这其中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不顾一切的性质。认真说起来,一个成长的小姐偷一次情又有什么不对?她若是正式定婚,合法嫁了丈夫,与丈夫正式行鱼水之欢,那个故事就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了。爱情总是要冲破藩篱的。这个故事当中最使人无法忍受的,就是张生,其实是唐朝诗人元稹他自己,他的始乱终弃,另娶豪门之女,也就是元稹所说的‘补过’。最坏的是先与少女有苟且之事,而后再来一套大道理,证明自己上合天理,下顺人情。这个故事是在悔恨的心情中写的,不过我但愿他没讲这套大道理倒还好。”

25、卡列宁虚伪而冷酷,他最感痛苦的不是妻子的不贞,而是妻子不肯把这种感情掩饰起来,而使他的名誉、地位受损。

26、一个人只要能忘我和爱别人,他在心理上就不会失衡,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和完美的人。

27、基蒂发现渥伦斯基和安娜异常地亲热,这使她感到很苦闷。安娜不愿看到基蒂痛苦,劝慰了兄嫂一番,便回彼得堡去了。随后渥伦斯基也来到彼得堡,开始对安娜的热烈的追求,他参加一切能见到安娜的舞会和宴会,从而引起上流社会的流言蜚语。起初,安娜还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不久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

28、在生活的矛盾中,我们无一幸免,都挣扎在自身独有的矛盾漩涡中,艰难但顽强地踏向每一个明天。

29、10听名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04

30、《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其实反映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是如今的社会现实。在当今社会日益开放的前提下,许多的渣男,海王,渣女,海后层出不穷。安娜的故事拿到现在来讲,也可以提醒当代的姐妹们擦亮眼睛,识别渣男!

31、  宫廷舞真的是一种享受。光影设计得也特别好,很多画面就是截图即壁纸。跟《布达佩斯大饭店》这种色彩美的感觉还不一样,这里的美是优雅的,像是壁画一样的美。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画面感是那种对称的静止的构图。

32、卡列宁是理性的,充满了条条框框和礼教束缚,框架使人规范,同时也框住了人,固化了人。轰轰烈烈的爱情涟漪让安娜无法再回到这样的日子之中,她想要变为四处流动的活水,她开始向往且渴望那自由自在,随处可去且随时敢去的生活方式。

33、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34、也许是因为得到了我会满足,得不到我也不伤心。

35、我们有罪,是因为我们没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样的人,拯救像她那样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36、1877年,《安娜·卡列尼娜》首版发行。据同代人称,它不啻是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它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

37、《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其实反映的不仅仅是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是如今的社会现实。在当今社会日益开放的前提下,许多的渣男,海王,渣女,海后层出不穷。安娜的故事拿到现在来讲,也可以提醒当代的姐妹们擦亮眼睛,识别渣男!

发布于 2023-08-04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王阳明心学精髓四句话【精选8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