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精选60句】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教师:大家想想,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

2、C.一元论和二元论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3、    探究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思维与存在也可以用“意识和物质”两个词语进行替换。

4、实际上,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无论从逻辑上看,还是从人的认识过程来说,都只有回答了本体论的问题以后才能回答认识论的问题,即使那些否定本体论的哲学家,在他们解答认识论问题时,也总是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认识论不可能脱离本体论,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同时,本体论也不可能脱离认识论。任何关于本体的理论,都是通过一定的认识路线而形成的,本体论总是渗透着认识论。离开了认识论,离开对人的认识能力、认识本质、认识过程考察的本体论必然是独断的、不可靠的。

5、关键词: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6、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产生了近代实证科学,各门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中独立出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哲学研究对象又缩小了。恩格斯指出:“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存在的,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它一切都归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

7、    教师提问: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庄周梦蝶。

8、认为意识是第一本性,物质是第二本性,即意识先于物质哲学的人,属于唯心主义;认为物质是首要的,意识是次要的,即物质先于意识的哲学流派属于唯物主义。

9、生与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真的死即如灯灭吗?是否存在另一个世界?有的话另一个世界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人是否能自主生死?

10、出题点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会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11、(解析)根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故本题选B。

12、而唯心主义则把客观世界看作思维和精神的产物,认为对世界的认识是精神的自我认识。还有一些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他们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根本不承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是哲学史上的不可知论者。(哲学的基本问题)。

13、自由,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自由吗?有真正的解脱吗?

14、☞ 它是揭示哲学发展规律的指南。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

15、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即本体论问题,是划分两大派别的唯一标准。在哲学史上有所谓的二元论,认为思维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体。二元论试图调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结局。

16、修道,一直是一个云山雾罩的概念,真正的哲学问题,也就是道学问题,而道学问题,又必须通过实修体验,实修实证,才能自我解答,也就是说,对于道的问题,没有实际修炼的人,是悟不到真正的道的。

17、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一切活动所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与哲学形态。

18、由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编,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自198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先后出版五版,发行量高达一千多万册,受到国内学界和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杨耕教授正在对这本教材进行全面修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不仅在高校文科教学中普遍使用,对当前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刊从2022年第1期开始连续刊发杨耕教授重新撰写的该书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围绕“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三个主题展开论述,以飨读者。

19、对这一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

20、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21、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22、  其次,关于这个基本问题咱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个就是物质和意识二者何者为第一性,第二个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23、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人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4、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25、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它是从总体上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的。而人和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思维和存在这一对范畴中,存在指客观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思维指同物质相对应的意识、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27、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28、生死问题,在哲学上,尤其是西方哲学,并没有正式探讨,在宗教、修行上,其本质也是探讨的,如何解决生死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如何“长生不老”,或者对生死达到一定理解程度之后对生死没有任何畏惧、抵触,至于从哪里来,死后去哪里,从古至今,只有佛教专门探讨过,其它任何哲学,修行门派,宗教等,都没有专门说过这个问题。而广义来说,就是生死的全部问题了。

29、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诞生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哲学,其本质是一种政治服务。由于工人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强化内部矛盾的深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进一步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以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反对压迫,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崛起创造条件。

30、③它是实事求是路线的哲学基础。从实际(存在)出发还是从主观愿望(思维)出发,反映了两条对立的思想路线,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31、今天的考点看似是简单的问题,但是考试中却非常容易出错,小伙伴们依然要认真听一下。

32、在物质匮乏、战争和人民贫困的时代,哲学将转向政治探索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数以百计的学派著书立国,在乱世中寻求生存之道。这是一种哲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称之为"饥饿哲学"或"绝望哲学"

33、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属于二元论。

34、②它是揭露唯心主义的锐利思想武器。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流派,为了掩盖其唯心主义实质,竭力回避和抹杀哲学基本问题。

35、总结起来,大体上,哲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基本问题展开:

36、人生的意义是一大经典难题,有的人认为吃得好睡得好,有钱有名,就行了,不用想其它的,有的人认为要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有意义,有的人认为要行一辈子善事才有意义,有的人认为要搞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才有意义……不一而足。但是,当然,如果真的很严谨的发出这个问题,带有明显的严谨性的话,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很干脆的,很快的做出回答。无论你回答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那进一步的,你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这样的,究竟原因是什么?如果说是吃得好睡得好就是有意义,那请问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已经明白了吗?如果是不明白的,那既然你还有很大的未知因素没有考虑进去,怎么就能确定,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得好睡得好就行了?(不用考虑你尚且不知道的那一部分?)但如果你把人生的意义限定为要弄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那那些不探讨这个问题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没有意义的吗?

37、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38、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类研究世界的基本课题和手段。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探讨其产生的条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

39、一个人自由的状态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怎样去追求自由?面对纷纷云云的人世变化,怎样才能自主自由,逍遥世间?

40、存在主义哲学所凸显的是人的存在与其他一切存在的区别,并把人的存在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以外的一切存在,都是“本质先于存在”,即某种特定物种的本质预先规定了该物种的每个个体的存在;与此相反,人的存在则是“存在先于本质”,即人在自身的存在过程中构成自己的本质,人是一种不断超越自己先前之所是的存在。正是由于人的存在的特殊性,才需要反思人的存在的哲学;而存在主义以前的全部哲学,却总是像对待其他存在一样,不断地追问人的“本质”。因此,除存在主义以外的全部哲学都是“本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认为,寻求“本质”需要科学的研究方式,反思“存在”则需要哲学的研究方式;要求哲学像科学那样去寻找“本质”,必然得出科学主义的结论;让哲学反思人的“存在”,则是存在主义或人本主义哲学。可见,在存在主义这里,集中地表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

41、“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哲学史也是在发展中的系统;这就是哲学史的研究所须阐明的主要支点或基本概念。”(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1卷),贺麟等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3页)问题在于,哲学的发展总是在哲学的派别冲突中实现的。哲学的派别冲突是哲学发展的基本形式。在哲学史上,基本的派别冲突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冲突,而在这种冲突中又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理论冲突、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理论冲突。在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在总体上表现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理论冲突。

42、在科学主义看来,现代科学为人类提供了关于对象世界的各种规律性的认识,现代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科学本身。所以,哲学不但不是“科学的科学”,相反,它是“科学的副产品”,即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分析并以此方式而存在。“哲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活动的体系”,“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理性,哲学研究的是命题的真正意义”(石里克:《哲学的转变》,选自洪谦主编《逻辑实证主义》(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页)。因此,哲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由于它以科学为存在基础,因而具有科学性质;另一方面,由于它是对科学进行逻辑的、语言的分析,因而又具有超科学的性质。这种科学化的哲学,不是为人们提供“普遍规律”,而是为人们消解种种“虚假问题”,“澄清”语言表达的意义,从而使人们能够“科学地”思考问题和“科学地”生活。

43、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44、出题点3:第一性与同一性的理解。二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45、D.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具体办法

46、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极其繁多,数不胜数,归结起来无非属于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主观和客观这两类现象。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两个最高范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反映着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根本的方面。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47、    根据学生们的不同回答,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48、在人本主义看来,现代科学的发展既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供了重要前提,又为哲学对人的反思提出了迫切要求。由于科学承担了对人以外的全部存在的研究,所以,哲学应该专门反思人这种特殊的存在,并从对人的反思出发去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反思包括科学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活动方式,回答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正因为如此,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具体地探讨了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理性与非理性、意识与非意识、语言与文化等诸多矛盾关系,在新的社会基础上展开了对人的哲学反思。

49、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14世纪下半叶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和哲学运动;二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三是指现代西方哲学中以人的本质、价值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

50、所谓“饥饿哲学”,是指当人们的基本生存利益和国家进步利益不能得到满足,或当阶级冲突激化,哲学被迫以政治经济探索的方式进行改革和思考世界时所产生的价值哲学。

51、真知,具备完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确定可靠的知识,认知,外物的本质等等。

52、所谓“富足哲学”,指的是人们在生活利益得到满足后,思维意识世界得到了极大丰富,细致入微地观察世界与自身的关系,进入意识、精神、自然等多种哲学领域,从而产生的多元形态哲学。

53、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质、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

54、☞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亦即世界可否为人所认识、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或从唯物主义立场,或从绝对唯心主义立场,各自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否认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哲学史上把他们称为不可知论者或怀疑论者。

55、    课堂探究: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56、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设计。

57、哲学从总体上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而人与世界关系最本质的方面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是因为,人作为考察人与世界关系的主体,本身既是这个世界中的自然存在物,又是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人们在处理自己同世界的关系时,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同时,又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按照某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并力图以自己的意愿和智慧去改造外部事物,把自己的精神属性赋予物质世界,这就必然产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58、当然,从另一个角度,如果避开“我”和外物的本质,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规律,也是行得通的。探讨具备绝对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客观真理,这个客观规律,客观真理,就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就是没有人类的话这个规律也会存在),如果人能够得知这个规律,也是真知,因为这个规律是自有永有存在的,真正知道一种永远存在的,绝对不变的规律,也就是真正的知道了。

59、辩证法与形而上学都不是独立自存的,而是始终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历史上既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出现过具有辩证思维因素的唯物主义,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子》和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就是“辩证法的杰作”,而斯宾诺莎也是近代辩证法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9-360页)。

发布于 2023-07-25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李嘉诚人生格言【精选51句】 下一篇:经典人生感悟100字【精选86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