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简介【精选78句】

柏拉图简介

1、独裁统治者是最邪恶、最不正义、同时又最痛苦的人。独裁者距离真正的、自然的乐趣是最远的,他们的快乐是假的快乐,他们沉浸在奴性的快乐之中。

2、不管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它,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开始阅读——你都将承认,《理想国》的核心主题永远都未过时。

3、这反过来令人怀疑,这封信的作者并非柏拉图,但这位伟大的作伪者会是谁呢?一种颇有说服力的意见认为,是公元前一世纪前后的某位新毕达哥拉斯派的传人(参见B本页82-83)。原因有三。其信中所出现的ἄκουσματα(314a3)一词未见于任何柏拉图对话,而且此词原本专指毕达哥拉斯派的学说;其信中以“谜语”(312d8)来解释“一”的自然,而在公元元年前后,“谜语”意味着毕达哥拉斯派的言说方式;其关于“一”“二”“三”的学说未见于柏拉图对话,却可以在毕达哥拉斯派学说中找到对应:毕达哥拉斯派以“三”来界定整全,此信中所说的三种等级可能源于毕达哥拉斯派“开头-中段-结尾”的三段式。由于这封书信的“毕达哥拉斯色彩”,后世的新柏拉图主义者对其多有解释。无论如何,《书简二》揭示了柏拉图令人惊讶的一个面相。

4、公元前357年70岁,放弃政治活动,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智者、政治家、斐里布、蒂迈欧篇。

5、“不过,希珀克拉底,兴许你并没有以为,跟普罗塔戈拉学[312b]就会让你自己成为[智术师]这样的人,而是[认为]像跟语文教师、音乐教师、体育教师学习一样?毕竟,从这些课业你并非为的是习得一门技艺,由此成为那样的一个艺匠,而是为了接受针对常人和自由民的教化。”(柏拉图简介)。

6、其次,哲学家应该心胸开阔,不贪婪、不刻薄,不狂妄、不懦弱。(柏拉图简介)。

7、如果一个人是正义的,哪怕所有天下的人都认为他是不正义的,他仍然是最好、最幸福的。这一观念,正是柏拉图写作《理想国》的最重要的动机。

8、《苏格拉底的申辩》记述的是公元前399年,一个叫美勒托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人苏格拉底,说他不信城邦的神,同时引进新的神灵之事,败坏青年。于是,苏格拉底被传讯,在五百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苏格拉底拒绝逃走,因为那是直接悖逆法律。他接受审判,平生第一次公开演说,为自己申辩。他不接受流放或罚款,因为他坚持自己无罪。他只接受要么无罪、要么死刑的判决。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9、《理想国》是柏拉图影响最为深远的著作之通常被分成十卷:

10、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条“从哲学到神学”的发展路径,是完全与我们所熟悉的“从神学到哲学”的学术理路相反的。正像英国利物浦大学哲学教授A·C·劳埃德(A.C.Lloyd)指出的那样:“新柏拉图学派的成长,不只是作为罗马帝国中的一个学术机构,而且还是一个宗教时代的一种精神运动。这种发展早已在普罗提诺以前已经开始,它的这种特征是非常清楚的。无论是在名义上还是在事实上,神学原来就是属于希腊哲学的,新的东西是学院派哲学家们对宗教的态度,普罗提诺把宗教作为哲学一样接受,追求相同的目的。” 

11、artist:Jacques-LouisDavid

12、如果有一天,从未干过任何坏事的你,却背上人间最大的恶名,被剥脱尘世的荣誉和利益。

13、“《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荐的唯一西方哲学著作。”

14、辩证法有两方面的目标,其一是发现个别的理念,另一是弄清楚诸理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前者主要依靠归纳或上推(epagōgē)19的方法,而后者则借助划分(diairesis)和综合(sunagoge)的方法。归纳法或上推法就是从考察具体事物出发概括出普遍的共相。在《美诺》中,对话人试图通过考察德性的各种具体表现来概括德性的共相。在《泰阿泰德》中,苏格拉底要求用单一的说理或定义来统称诸如算术、几何与天文学等各门知识,把多种知识归到单一的型相或理念。在《会饮》中,关于美本身的认识要求从关于各种具体的美的事物出发最终上推乃至实现最终的突然跳跃。20在《斐多》中,关于“相等”本身的认识乃是从关于各种相等的事物(如相等的石头、木头)的感知出发而“回忆”起来的。《斐德罗》明确提到,只有人的灵魂可以进入人的身体,因为只有它曾经见到过真实者,“因为人应该从众多感知出发进而凭借理性思维(logismōi)将其统摄到‘一’之中,从而理解表示理念的话语;这就是对我们的灵魂曾经看到过的那些东西的回忆”(249b-c)。可见,上推法的目标在于超出现象的“杂多”,从个别实例的无限多过渡到作为“一”的理念。据此,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上推法称为“统摄”(sunairesthai)的方法。21有些人或许认为柏拉图所谓的“回忆”(anamnēsis)跟辩证法是通达知识的两种全然不同的方式,似乎“回忆”是非论证性的,并且只有通过回忆获得概念之后辩证法才可能开展,但是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回忆”跟理性论证并非两件不同的事;无论上述《斐德罗》的文本还是《美诺》98a,都明确把“回忆”跟推理或理性思维(logismos)视为同一件事,而且在《美诺》的几何学示例中,童奴关于几何学真理的“回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辩证问答的过程。

15、对话体的体例不仅便于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哲学对话的风格,沉浸式感受对话中隐藏的智慧与哲人魅力。

16、“如果我又说,人世间最大的好事的的确确就是每天都能讲论德性,讲论你们听到的我在省察我自己以及在省察其他人时所谈过的其他东西,如果我还说,对人而言,缺少省察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过,那么,你们就更不可能相信我说的啦。虽然事情完全就是我一再坚称的那样,但诸位,要说服你们可真不容易啊!

17、Norman Gulley等人认为这种方法相当于抽象化和普遍化,也就是从对于诸多个别实例的感觉经验出发,通过发现其相似性而领会到某种普遍特征或共相。Julius Moravcsik认为它在普遍化之外还意味着将这个共相对象化为独特的实体(即理念),这个实体以特别的方式具有共相所表示的特征。陈康反对把这种方法描述为抽象化和普遍化,而是将其称为“去个体化”(deindividualization)。参看宋继杰《陈康与柏拉图的知识论》,载《哲学动态》2015年第9期;另参看Gulley,N.,1962, Plato’sTheoryofKnowledge,London:Barnes&Noble, pp.49-

18、哲学家还要面临一些考验。由于世人不可能成为哲学家,那么哲学家就必然会遭到责难与攻击。

19、划分(划分灵魂和政治制度)、定义(定义正义)、归纳(从技术到德性的归纳)、演绎(善与幸福的关系)、比喻(航船、太阳、洞穴、线段)、神话(厄尔神话)等等。”

20、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1024b17-1025a

21、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繁琐的论证模式已经为日后的经院哲学打下了基础。如果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哲学的发展也是有进步趋势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从晚期古典世界以新柏拉图主义为代表的一系列哲学神学的诞生是古典哲学的有力发展和超越,为解决终极问题打下了基础。 

22、“如果我又说,人世间最大的好事的的确确就是每天都能讲论德性,讲论你们听到的我在省察我自己以及在省察其他人时所谈过的其他东西,如果我还说,对人而言,缺少省察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过,那么,你们就更不可能相信我说的啦。虽然事情完全就是我一再坚称的那样,但诸位,要说服你们可真不容易啊!

23、《蒂迈欧》27d-28a:“按我的想法,我们首先应该做出如下区分:什么是永恒是而没有变易的东西,而什么是一直变易而永远不是的东西?前者是通过与logos相伴随的noēsis而得到把握的东西,它是永远保持自身同一的,而后者是通过与缺乏logos的感觉相伴随的信念能力而得到认信的东西,它产生而又消逝,永远都不真‘是’”。另外,《蒂迈欧》29a提到,宇宙的构造所仿照的模型是那种“由logos和phronēsis所把握到的、自身维持自身的东西”。

24、在浩瀚的西方哲学史中,有这样一本巨著,以高超的文学手法和严密的哲学论证,探讨一个关乎每个人生活的、最重要的人生问题:

25、窦庆兰,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曾担任“英美文学作品欣赏”、“欧美文学名篇选读”教学工作。

26、当一个城邦中每个阶层的人都各司其职,协调一致时,这个城邦就是具有了“正义”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样,每个人都具有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美德。当这三种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协调一致时,就成为一个正义的人。

27、对于选择护国者,要从小观察他们,让他们常做那些他们很可能会忘记或受骗的事,用诱惑来考验他们,然后从中筛选出那些牢记自己使命、不受欺骗的人。而且,还要在各个年龄段都考验他们,只有那些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成为城邦的执政官和护国者。

28、《理想国》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主要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理想国》一书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他认为哲学家是最高尚、最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最好是政体。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最理想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29、苏格拉底的死似乎促使柏拉图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与苏格拉底有关的记忆保存并且保护起来。由于他是一名诗人——他是希腊诗选里一些非常美丽的爱情诗的作者——他很自然地会想到用某一种文学表达方法;可是,他没有用诗来描述苏格拉底,而是想到用充满戏剧性的对话来描述,这样就可以用苏格拉底生前实际用过的辩论法把他表现出来。

30、《普罗泰戈拉篇》(论德性是知识及其可教性)、《查米德斯篇》(论节制,无结果)、《吕雪斯篇》(论友谊,无结果)。

31、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的美学还停留在简单的素朴阶段。柏拉图在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下开始试图超越之前传统美学的框架。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针对音乐美和形式美展开了探讨;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德谟克利特则针对音乐、绘画和诗歌进行了描绘。柏拉图再次基础之上,努力拓展美学研究的范畴以及深度与广度。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而且拓宽了审美领域,他把审美视野从音乐、绘画、诗歌等具体门类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32、参考詹文杰《真假之辨:柏拉图>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7—160页。

33、至于这应该如何实现,(e5)如何公正地(实现),我要说一说。我来到西西里的时候,我在那些从事哲学的人里面享有极高的名望,(312a)我之所以到叙拉古,是想拉你作为共同的见证人,以便哲学可以因我在大多数人那里得到荣耀。但结果并不如我所愿。个中原因并不像大多数人会说的那样,而是因为:你表现得并不太信任我,而是想设法(a5)把我打发走,请其他人过来,你还调查我的事是什么,因为你不信任我,在我看来。许多人为此大声喧嚷,说你(312b)瞧不起我,而是专注于别的(事情)。这些话都已流传开来。

34、赵敦华教授在序言中对本书作出这样的评价:作者的研究“以柏拉图文本为依据,融合古典语文学考察、二手文献辨析与当代知识论的学理,堪称柏拉图哲学卓尔佳作。”

35、果麦版《理想国》正是走近经典、走近智慧的极佳选择。

36、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他的受审和死刑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母题。《苏格拉底的申辩》无疑是西方最感人的作品之一。柏拉图创作这篇对话,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从某种程度上讲,柏拉图的所有作品都是在为苏格拉底申辩。说到底,为苏格拉底申辩,即是在为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申辩,为高贵申辩。

37、格劳孔还认为,实行正义的人,这样做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为他们无力实行非正义。比如,一个人具备了隐身术,却不肯做任何非正义的事情、不碰任何属于别人的东西,旁观者一定会说这个人是个可怜的白痴。一个正义的人,如果不为任何利益、荣誉等等,只有正义,一无所有,别人还会对他的生活百般猜测,甚至被众人视为最坏的人,他会经受考验。他还认为,父母教育子女要正义,不过是为了品质和声誉。打着正义的幌子的小人,也会一样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38、对于常常陷入焦虑的现代人而言,哲学就像一剂清醒剂——

39、在整个论证过程中,柏拉图几乎动用了所有哲学方法:

40、这本书——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著作当中最广为人知的著作《理想国》。

41、德国最负盛名的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哲学是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

42、阅读《理想国》,感觉仿佛自己在跟先贤对话。整本书充满了哲学的智慧,原本自己觉得很清楚的概念,被苏格拉底问了几次之后,就瞬间迷糊了。

43、詹文杰副研究员的专著《柏拉图知识论研究》,于2020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5万字。

44、第七卷:知识与幻想。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洞穴假设”:假设一些人从小就生活在洞穴里,背对着洞口直视洞底的墙壁,洞外东西和人的影子都可以投射到洞底墙壁上。因此这些人只能看到这些东西和人的影子,他们会认为他们所看到的影子以及听到的回声,就是他们知道的真理。如果有一天他从洞穴里出来,并且有人告诉他以前所看到的不过是虚幻的影子,他可能仍然会认为以前的影子是真实的。当他接触到光线的时候,他会痛苦和恼怒。然而慢慢地,他会知道外面的一切才是真实的,他会为还在洞穴里的同伴感到惋惜,他宁愿忍受一切痛苦而不愿再按照以前的可悲的方式生活下去。如果叫他再回到洞穴,由于他的不适应,在伙伴之间会显得很可笑无能。小伙伴们还会以为他出去了一趟回来了之后就失去了眼睛。而且,以后如果再有人从外面进来想要把他们带出去,他们还会把他处死。

45、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参考了学界盛行的多个英译本、中译本,以保证译文的流畅度和高质量。

46、克法洛斯很快死去,然后被抄家;玻勒马霍斯被处死;吕西阿斯亡命天涯;格劳孔在苏格拉底死后也去世了。

47、Fine,G.,2003, PlatoonKnowledgeandForm:SelectedEssays,Oxford:ClarendonPress.

48、柏拉图关于错误认知之本性的深入思考体现在《泰阿泰德》《智者》和《斐莱布》等晚期作品中。《泰阿泰德》中的蜡板模型和鸟笼模型分别试图解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中的错误是如何产生的,在这些解释中,认知过程(即,doxazein或认信活动)不再被刻画为对某个非结构性的简单对象(无论是作为原型的理念还是作为影像的可感事物)的再现,而是被刻画为两个以上的要素(如,某个感觉印象和某个记忆,或者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结”。于是,作为认信活动之结果的信念(doxa)不再是关于某个非结构性的简单对象的表象,而是出现为某种联结物,即“判断”。这样,认知的成功与失败主要不是归因于特定对象的实在程度,甚至也不是特定心灵能力的完满程度,而是归因于认知内容的诸要素在相互联结中出现的匹配和不匹配,于是错误认知可以通过各种不匹配的情况得到解释。《斐莱布》38b-d关于信念(或判断)之真假的说明同样诉诸认知内容中的诸要素(尤其是特定感觉和相应记忆)在联结中的匹配和不匹配。《智者》以明确的方式说,这种联结物在语言中体现为陈述(logos),而作为判断的信念则是在心中默而不宣的陈述,陈述和判断是所谓“同类物”。至此,作为命题之真的“真”之概念凸显出来了。《智者》(262e-263d)从“理念结合论”的视野出发为命题或陈述的真与假提供了某种说明。7我们或许可以说,柏拉图最终发现,某人对于“真”的领会不在直观而在命题性判断之中。哪怕是某人关于理念的认识也并不是通过某种理智直观而只能是通过命题性判断和推理,也就是说,某人只有通过辩证法从而在诸理念的相互关联中才可能实现对于特定理念的把握。

49、除此之外,果麦版的《理想国》还将苏格拉底的自述体改为对话体,同时根据句意做了简单的分行处理。

50、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对于《理想国》,有人极度推崇,有人想付之一炬,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个例子,作者把人说成是上帝造人时掺杂了金银铜铁做成的(可能圣斗士星矢的灵感就来源于此),每个人体中所含元素是不一样的,能力也不一样,那些铜或铁做成的人,是不能叫他们来守卫国家的。这在我看来,是有些道德上的问题的,也是不正确的。

51、  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后改名为柏拉图。他出身贵族家庭,父母也均出自名门望族,家世显赫。父亲阿里斯通的家族谱系可追溯到雅典最后一个君主科德鲁斯王,母亲珀克里提俄涅是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梭伦的后裔。因此柏拉图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时就进入狄奥尼索斯学校开始学习,听荷马诗作。出自雅典政治贵族家庭的柏拉图对政治颇感兴趣,并且热爱戏剧与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青年时开始师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去世后,柏拉图便开始游历四方,而后又回到雅典建立了学院,此后一直在此讲学至去世。

52、对于常常陷入焦虑的现代人而言,哲学就像一剂清醒剂——

53、  柏拉图一生所写的著作内容涉猎广泛,主要涉及政治、伦理教育以及一般哲学的问题。专门谈及美学问题的有他早年写作的《大希庇阿斯》,此外《伊安》《高吉阿斯》《普罗塔哥拉斯》《会饮》《斐德若》《理想国》《斐利布斯》《法律》等也涉及了美学问题。

54、Sprute,J.,1962, DerBegriffder DOXAinderplatonischenPhilosophie,Göttingen:Vandenhoeck&Ruprecht,pp. 119-1

55、苏格拉底有著名的“诘问法”,还有很多著名的名言。比如,“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没有检审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56、书中所讨论的问题范围颇广,从城邦整体的建设、到如何教育孩子乃至对男女平等问题、百分百好人的存在可能等等。

57、 两本新书优惠5折:嘻YCqrXKfVFU3信

58、“[没觉察到]你打算把自己的灵魂交[312c]付给一个你称为智术师的男人照看。我很好奇,你是否知道,一个智术师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是说,要是你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要是你并不知道在把灵魂交付给谁,你就不知道正在把灵魂交付给要么好要么坏的事情。”

59、▲ TheDeathof Socrates

60、《理想国》大约写于公元前390年,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期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对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论述。

61、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才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工具,哲学家才有资格担任统治者和护国者。他认为哲学就是智慧、正义、善和美。柏拉图不主张民主,因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就是被民主制度给害死的。

62、凡重要哲学概念,主要参考已有译法并结合个人理解来翻译,对于个别有争议之处则提供相关学术研究证据。

63、如果一个人是正义的,哪怕所有天下的人都认为他是不正义的,他仍然是最好、最幸福的。这一观念,正是柏拉图写作《理想国》的最重要的动机。

64、本书的构思开始于2000年左右,最初的写作动机受惠于著名古典学者伯恩耶特(Burnyeat)教授于1977年发表的影响深远的论文(《苏格拉底式的助产术,柏拉图式的灵感》[“SocraticMidwifery,PlatonicInspiration”])。在该文章中,伯恩耶特认为在柏拉图对话中(特别是其早期对话),aporia(难题)的地位和功能仅仅是负面的,即只是用来表明探究陷入了僵局,表示探究的结束,而并没有任何正面理论建构的作用。作者认为这种解读非常可疑。通过研读柏拉图对话中(特别是其早期对话)aporia的地位和功能,作者认为,aporia并不仅仅表示探究陷入僵局或失败,也不仅仅表示这只是对话者无法回答柏拉图在文中提出的特定问题。Aporia还有一个正面的功能,即表述难题的功能,而且这一功能位于探究开始之时,并推动了探究的展开。作者认为,伯恩耶特的解读代表了典型的柏拉图学界对aporia地位和功能的认识,而这是需要质疑的。

65、第臭名昭著的独裁政体。独裁政体下的独裁者总是要发动战争来使人民需要一个领袖。一旦他周围出现一个擅长做某事的朋友或敌人时,他就禁不住要除掉这个人,直到肃清全国。于是,公民憎恨他,但越是憎恨的人多,他就越需要更多的追随者,造成恶性循环。

66、柏拉图认为,知识与真信念不同之处还在于前者具有而后者不具有稳固性和确定性。在《美诺》98a,真信念被说成“不愿意停留很长时间”而倾向于“溜走”,而知识是通过某种方式“绑定”下来的,能够在心灵中稳固地存留。这里的意思不是说真信念很容易被人遗忘,而是说真信念很容易由于某种原因——尤其是他人的说服——而被放弃或更改,而知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高尔吉亚》(454c以下)尤其讨论了作为修辞术之特殊功效的说服,并且把说服与信念关联起来,把教导与知识关联起来。认识(知道)不同于相信,知识不同于信念,因为信念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知识不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修辞术造成的结果是不带有知识的相信(pisteuein)而不是认识(eidenai);修辞术不需要认识事情是怎样的,它只需发明某些策略以造成说服,从而让缺乏知识的人觉得修辞家比实际拥有知识的人有更胜一筹的知识。

67、第一章问题 1第二章柏拉图的数学17第三章理念论27第四章几何哲学61第五章柏拉图的算术哲学86附录A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几何哲学的分析117附录B对话集中的几何学主题130附录C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算术哲学的分析167附录D对话中的数177致谢197

68、第八卷:政权与形式。有四种政体形式存于世上:第一种是克里特和斯巴达的政体,也叫荣誉政体;第二种叫寡头政体,这种政体不仅不受人欢迎,而且充满了邪恶;第三种是民主政体,在寡头政体后面出现;第四种是独裁政体,与前三种都有不同,可以说是臭名昭著,是四种政体中最没有秩序的一种。

69、如果有一天,你得到一枚能让人隐身的魔戒,从谋财害命到谋权篡位,坏事做尽而好处尽享,你无需承担法律的责任。

70、那个球不太对。等阿尔基德莫斯到了,他会向你阐明。此外,关于那个问题——比这个(球)更有价值也更神圣的问题,他无论如何也(d5)必须阐明,因为你为之困惑不解地派他前来。据他说,关于“第一者”的性质,你说你觉得并没得到充分的论证。我必须以谜语向你解释,万一这块字板“在海上或陆上的层层叠叠中遭遇不测”,(312e)读到它的人就不会明白。那个问题是这样的。万物都与万物之王(ὁπάντωνβασιλεύς)有关,万物都是因为它(而存在),而且它是所有美的事物的原因。“第二者”是关于第二等东西的,“第三者”是关于第三等东西的(δεύτερονπέριτὰδεύτερα,καὶτρίτονπερὶτὰτρίτα)。关于这些,人的灵魂渴望(e5)学习它们是什么样的(ποῖα),它凝视着那些与(灵魂)自身有亲缘性的东西,其中(313a)无一是完满的。关于王以及我说到的这些,则完全不是这样的——接下来灵魂会说——“那么,它们是什么样的呢(ποῖόντι)?”老狄奥尼修斯和多里斯(Δωρίς)的儿啊,所有恶的事物的原因就在于这个问题,毋宁说,在于(a5)灵魂中产生的关于这一问题的阵痛,如果谁不能消除这种阵痛,他就永远不会真正达致真理。

71、可是,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交谈,而非普罗塔戈拉与希珀克拉底的交谈。原来苏格拉底带希珀克拉底去见普罗塔戈拉,为的是通过自己与普罗塔戈拉交谈让希珀克拉底亲眼看到,做普罗塔戈拉这种哲学家的学生的确十分危险。

72、  在柏拉图之前,古希腊的美学还停留在简单的素朴阶段。柏拉图在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下开始试图超越之前传统美学的框架。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针对音乐美和形式美展开了探讨;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德谟克利特则针对音乐、绘画和诗歌进行了描绘。柏拉图再次基础之上,努力拓展美学研究的范畴以及深度与广度。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而且拓宽了审美领域,他把审美视野从音乐、绘画、诗歌等具体门类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73、(2)吴雅凌.俄耳甫斯教辑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69-88

74、《理想国》是柏拉图的著作,记述苏格拉底跟朋友们的辩论。不像《论语》,《理想国》都是长段记述。因此,我倾向于认为柏拉图是借苏格拉底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他自己的观点也无不受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所以,《理想国》中的观点可以看作是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个人共同的观点。

75、凡专有名物首次出现时,除通行译法外主要依据希腊语翻译,译名参照罗念生主编《古希腊语汉语词典》的罗氏译音表,但是附上英语译法,并做简要注解;

76、“的确,[b5]我也这么觉得,”他说,“跟普罗塔戈拉学,其实不外乎如此。”

77、“那么,你知道你这会儿要去做的事情了吧,抑或你没觉察到?”我说。

发布于 2023-07-18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描写月的诗句【精选54句】 下一篇:成语接龙大全5000个【精选42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