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求法【精选36句】

舍身求法

1、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2、当年的瓜州城仍然屹立在大漠深处,它是中国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

3、这都是中国的脊梁,而舍身求法的人首先就有“玄奘”(舍身求法)。

4、一年后,玄奘所完成的十二卷本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还原印度历史的珍贵资料。而唐太宗则为玄奘所译佛经写序并首次明确表达对佛教的支持,佛教开始在大唐复苏。

5、玄奘一路向西,于贞观三年(629)六月来到西域最大的国家——高昌。高昌国民多为汉魏以来屯田抵御匈奴的汉人苗裔。而笃信佛教的高昌王见玄奘是大唐僧人,不但日日请之讲经,还欲将之强留在高昌国。然而玄奘西行之心坚决,遂以绝食明志。高昌王拗不过玄奘,同意其离开高昌,并为他筹备了西行所需的人力、物资以及二十四封国书和二十四份礼物,请求沿途各国照料玄奘一行。二人亦约定,玄奘东归时将在高昌停留三年,接受供奉,弘扬佛法。但造化弄人,玄奘求取真经东归途中,听说高昌国已被唐将侯君集所灭,而高昌王则在国灭前忧惧而死。

6、位于今天的甘肃瓜州和新疆哈密之间,以凶险而闻名,这是通过的必经之路,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空旷的大漠,只有影子相随。

7、  法显到了京城建业(今南京),就被宋主留下。他先请了两个月假,回本寺见了师父及诸位比丘,然后再回建业道场寺,与西域禅师佛驮跋陀共同翻译佛经。共译出《摩诃僧祇律》《方等泥洹经》《杂阿毗昙心论》等约百万余言。

8、641年,携带657部佛经、舍利、花果种子若干的玄奘启程回国,四年后抵达长安。唐太宗亲自接见了他并以宰辅之位劝其还俗出仕。对此,玄奘以“愿守戒缁门,阐扬遗法”辞谢,但答应将自己在西域的见闻撰写成书。

9、痴迷于佛法的“玄奘”始了长达7年的学习生涯,他孜孜不倦的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试图彻底读懂佛法。

10、故事,有轻身重财者,有舍身取义者、彷徨的终究是自己。

11、可曾经许下的誓言于胸腔中震颤,激荡着玄奘,若不到印度,绝不东归一步!

12、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13、游牧的突厥人就在瓜州城外,这里的气氛比凉州更为紧张,“玄奘”找到一家客栈悄无声息的住下,开始思考如何走出风声鹤唳的瓜州城?

14、玄奘取经东归后,唐太宗多次要求他还俗,以帮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但玄奘拒绝了皇帝的“还俗”要求。贞观十九年(645),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专心翻译从天竺带回的佛经。而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则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玄奘在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后又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讲法。译经、讲法之余,他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又奉敕将《老子》等中国经典译作梵文,传于天竺。

15、在《西游记》中威胁唐僧的是各种妖魔鬼怪,真实的历史当中完全相反,玄奘所要面临的主要是严酷的自然环境!

16、翻译佛经期间,玄奘在长安的慈恩寺修建了大雁塔。今天,大雁塔已经成为陕西西安市的标志。公元664年,玄奘去世。玄奘下葬的时候,长安城空巷,百万人护送。大唐的高宗皇帝感叹:“朕失国宝矣。”

17、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他不仅翻译了规模庞大的经书,而且创立了著名的法相宗。玄奘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之外。公元七世纪,他以坚定的意志征服了丝绸之路。玄奘是古代世界首屈一指的旅行者,现代探险家的先驱。

18、不过成年后的谭身体状况每日愈下,自感大不如前。他之所以力推变法,可能也是感到人生无常,能在有生之年为改变国家羸弱困境而奔走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19、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人物、事件和矛盾冲突这些重要元素在《法显》中需要提炼;剧中人物较少,相关事件、矛盾冲突需要挑选梳理。创作之初挑战巨大。法显比玄奘早228年走上取经之路,打通了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道路,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的鼻祖’。”青岛市文广新局负责人数说着,“法显身上所承载的历史意义让我们决定攻坚克难,要将其伟大的求经事迹表现出来。”

20、500多年后,默默无闻的法师在敦煌附近的石窟中创作了一幅精美的壁画,明月高照,内容是一个虔诚的僧人正在膜拜观音。

21、洛州也是今天的洛阳,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阳公里的——陈河村

22、  在古代丝绸之路上,除了国家之间的使节往来、各种物产的商业贸易,更多的是不同地域之间的文明互鉴和文化传播。在当时,担负着文化传播重任的人,大都是那些取经、传道、弘法的僧人。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旅行家、探险家和文化使者,漫漫丝路上留下了他们被传颂千古的传奇故事。《西游记》就是古代丝路和今天“一带一路”上的一个光华璀璨的文化故事、智慧故事和励志故事。在唐僧师徒身上,在他们不畏困苦、排除万难、踏平坎坷、去求取真经的故事里,也蕴含了人类不断探索、渴望创新和追求美丽新世界、新文明的理想,蕴含着人类不断追求美好、幸福和光明生活的伟大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信念。所以,我们今天更应该去寻找好的角度和方式,为少年们讲好《西游记》,去把这一盏一直在熠熠闪光的经典“神灯”擦拭得更加明亮。

23、唐高宗时,玄奘上书在长安的慈恩寺建一座佛塔,用以保存取自印度的经书和佛像。后经批准,佛塔由玄奘本人亲自设计并在建塔时参与搬运砖石,该塔即为今天的大雁塔。而玄奘还颇具远见地将唐太宗和唐高宗分别题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述圣记》碑石砌在塔墙上,慈恩寺和大雁塔也因此躲过了唐武宗时的灭佛运动得以保存至今。

24、  到了中印度,先投摩揭陀国南天王寺。诸长老闻是东土僧人不惧万里艰险而来,十分喜悦,热情给予各种学佛机会。法显在此留下三年,专心研习梵语梵书,亲自认真书绘经像,得《摩诃僧祇律》《萨婆多律》,又手抄《杂阿含毗昙心经》《方等泥洹经》等多部。打听得有商船去中国,恳求他们先帮忙带回中国。

25、又一个夜晚降临了,浑浑噩噩的玄奘渐渐苏醒过来,在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又站了起来!

26、大漠长烟,孤泉冷月,萧萧声,长风千年。我背倚着莫高窟颤抖的身躯。前方是路——玄奘寂寞半生的信仰之路。敦煌百年耻辱,西行路千年风霜。    史载,玄奘西行,大多孤身一人。《西游记》中的三徒弟,在我眼中是玄奘精神的三个侧面:悟空——开路者的勇敢;八戒——行路者的坚持;沙僧——寂寞者的隐忍。    悟空——勇敢者,几乎为所有男生崇拜的艺术形象。他一路向前,披荆斩棘,敢与一切挡路者搏杀。开路,总伴随着流血与牺牲,但只要有勇气和足够坚定的信念,开路者就如有铜臂铁手、金刚不坏之身的悟空。玄奘即是那意志如铁、心志如钢的开路人。黄沙千年,吹不散他一串串坚实的足印——勇敢、勇气的明证。

27、妖魔鬼怪像星辰的星空一样灿烂,没有饮水的情况下很快陷入了半昏迷状态。

28、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4天5夜水未进的人,究竟是怎样走出这片死亡之地的。

29、夜幕笼罩着无边无际的大漠,半梦半醒当中,玄奘突然发现危险正靠近自己……

30、  公元五世纪初,法显历尽艰辛终于踏上归途。途中所乘海船被风暴吹至太平洋群岛。一日,苏门答腊港一只大船即将起航,前往遥远的中国。船主折服于法显大德与佛法庄严,盛情邀请他连同所带经卷一同乘船返回中原。《法显》全剧四幕正是截取法显从苏门答腊港登船至抵达青岛崂山港这一段加以展现。

31、就在玄奘准备行装时,他意外地被卷入辩经漩涡。当时大小乘学派在佛法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为此印度的戒日王在曲女城召开全印度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宗教辩论会,请玄奘为论主。除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以外,还有其他十八位国王到场,僧人与会者三千余人。玄奘平息了会上所有的争论,一时名震全印度。

32、公元610年,隋帝国选拔僧人,13岁的玄奘,以独一无二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

33、佛典翻译混乱,众说纷纭,没有人通晓佛法的真谛,也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凡人通过修行,能否在当时成佛?

34、在古老的印度,玄奘不仅废寝忘食地学习,而且周游了整个印度土地。在印度的宗教辩论会上,玄奘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荣耀。他不仅被尊为佛教大师,而且受到了印度最高统治者无上的尊崇。但是,在生命最辉煌的时候,玄奘依然返回故土——大唐。

35、  如何完美呈现出这位高僧的传奇人生和精神历程,对于舞剧《法显》来说,是另一场求索。

发布于 2023-07-17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我爱我的祖国手抄报内容【精选34句】 下一篇:文明礼仪的格言【精选45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