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精选31句】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1、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无神论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浸淫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2、骆一禾,一位被低估的诗人、编辑和批评家。《春之祭:骆一禾诗文选》是由骆一禾的代表诗作、诗歌评论、书信等汇编集成。精选收录骆一禾代表性短诗59首、中型诗14首、“祭祀”系列诗9首、长诗《世界的血》,诗论及创作论6篇,诗歌评论5篇,书信7篇。从诗歌到文论,从评论到书信,全面立体呈现诗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处时代的文艺风潮。

3、诚然,萨特由于把超越性看做人的意识的本质而越过笛卡尔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这就是说,他使那“有意识的”这回事本身直接指向那孤立的意识行为之外,因此也就总是处在它之外或它之上。笛卡尔在思想极端的时候,直觉地认为意识是绝对自我封闭的,外部对象世界被关闭在外面,所有的过去和将来都被暂时地悬置起来。但是,如果超越的主体没有任何地方可去超越,换言之,如果没有一个敞开的存在场或域可结束主体与客体那种定命的二元论,则萨特向前迈出的这一步就并不十分重要。笛卡尔以来的现代哲学一直在反躬自问:主体如何能够真正知道客体?到了康德时代(尽管笛卡尔以来物理学知识进展很大),人类已自觉到它同自然相当疏远,乃至康德回答说:主体永远无法认知客体本身。而从康德到尼采仅只一步之隔,尼采声言对客体本身的知识实属多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支配它的能力,因此力量意志是首先的和基本的。(在萨特的哲学里,基本的和首要的毋宁是行动意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4、唯有当我们放弃了自己可能掌握真理的傲慢态度,躲在角落恐惧、颤抖地面对令人晕眩的现实力量,我们才有机会接近真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5、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6、奇怪而感人的是,这段时间竟如此脆弱。任何东西都无法使它中断,然而任何东西都能使它破碎。

7、阅读、理解萨特的作品,把一件事放在心上,应该会有帮助。

8、萨特特别强调人的绝对自由,认为人的绝对自由与后天的努力奋斗无关,相反,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是为人的根本,自由即人,人即自由,自由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品质属性。萨特认为,每个人看待他人的出发点都是自身所具备的主观性,主体是他们本身,他人就演变为作为对象的存在。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具备了绝对的自由。在剧本《禁闭》中,他指出:“他人即地狱”,这就是在萨特看来的自由的实质,只有在战胜被自己视为敌人的他人以后,作为个人的存在才是自由的,自由即人,若自由受限于其他因素,则自由将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人,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如果离开了他人和世界,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试想,这个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所谓的自由或不自由,都毫无意义可言了。

9、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

10、萨特重新回到笛卡尔“我思”的分叉路口进行审视。此前的哲学包括康德哲学,都是理念先于创作,本质先于存在。认为“人性”的概念普遍适用于任何人,人具有相同的基本性质,人的本质先于我们在经验中所遭逢到的历史存在。而作为无神论存在主义者,萨特在笛卡尔“我思”的路口选择了另一条道路,拒绝上帝造物。他的出发点便是:存在先于本质,主体必须作为一切的起点。

11、萨特的小说,分量最重的固然是《自由之路》三部曲,但写的精彩的是他的成名作《恶心》和短篇小说《墙》;戏剧是萨特文学创作最受大众欢迎,干预生活最直接,社会影响也最广泛的部分,《死无葬身之地》和独幕剧《隔离审讯》《恭顺的妓女》篇幅较短且较易理解和接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被认为了代表萨特的最高艺术成就。萨特的生活以“读书”、“写作”四字便可概括:“我的生活从书本开始,大约也要在书本中结束。”这一点是萨特其人的重要特征。

12、本书为美术史论家、民间美术收藏家王树村所著,收录了江苏、安徽、福建、四川、山西、河南、陕西、天津、河北等十省市最为精美的戏出年画,全面展现了各地的绘画风格、曲目及表演特色。在体例上,本书以“说戏”“说图”“细部欣赏”三种文字层次,深入戏出年画的精髓,表现出中国民间文化博大的内涵。

13、自为这个概念好像很晦涩,但是我们在最普通的场合都碰得到它。我参加了一个聚会;我离开了一瞬间,一阵悲哀感袭来,我说,“我不是我自己了。”我们必须把这个命题确确实实地当作只有人才能对自己说的,因为只有人才能“对”他自己说这话。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我疏离了自己,一瞬间,我失去了我的存在,此后,我萌生了回到我自己的感觉。这是自为这个名词给予的第一层意义或表层意义。但是,如果这种悲哀感还使我自责地认为我在一个更根本的意义上不是我自己:构成我的存在的许多计划或筹划都尚未实现,我不是我自己,乃是因为我够不上我自己;那么,到了这个时候,自为这个名词的第二层较深的意义就出现了。然而,在这个层次之下,还有另外一个层次更深的意义,扎根于我的存在的本性中:我不是我自己,我永远无法是我自己,因为我的存在不拘什么时候都伸出它自身之外,超出它自己。我总是同时既多于又少于我所是。

14、显然,我们在这里谈的痛苦是不会导致无所作为的。它是一种很单纯的痛苦,是所有那些承担过责任的人全都熟悉的那种痛苦。例如,一个军事领袖负责组织进攻,并使若干士兵送掉性命;在这样做时,他是作了选择的,而且压根儿是他一人作出选择。当然,他是执行上级的命令,但是上级的命令比较笼统,要他自己来领会,而十个人或者十四个人或者二十个人的生命就系在他的领会上。在作出这项决定时,他是没法不感到痛苦的。所有的领袖都懂得这种痛苦。它阻止不了他们采取行动;相反,它是他们行动的真正条件,因为这个行动先就假定有多种可能性,而选择其中之一时,他们懂得其价值只是由于被挑选上了。所以,存在主义形容的痛苦就是这种痛苦。

15、影响著名作家张炜数十年创作、感人至深的自然主义“隐秘经典”,俄罗斯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通过实地考察,精心呈现100多年前乌苏里地区的特有风貌,处处可见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热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16、Whenwespeakofforlornness,atermHeideggerwasfondof,wemeanonlythatGoddoesnotexistandthatwehavetofacealltheconsequenceofthis.TheexistentialistisstronglyopposedtoacertainkindofsecularethicswhichwouldliketoabolishGodwiththeleastpossibleexpense.

17、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18、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19、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20、其次,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认为主观性占据了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大多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永远都是不可避免的,认为残酷的战争、丑恶的罪行这些种种都是造成人类冲突的因素,而这些都是荒谬的,人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是极其痛苦的,如此的世界反映出来的现象和表象只能给人们带来痛苦和悲伤、失望与苦闷,而人生注定是一场苦痛交加的旅行。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如此。

21、Ifexistencereallydoesprecedeessence,thereisnoexplainingthingsawaybyreferencetoafixedandgivenhumannature.Inotherwords,thereisnodeterminism,manisfree,manisfreedom.Ontheotherhand,ifGoddoesnotexist,wefindnovaluesorcommandtoturntowhichlegitimizeourconduct.So,inthebrightrealmofvalues,wehavenoexcusebehindus,norjustificationbeforeus.Wearealone,withnoexcuses.

22、自由理论萨特认为自为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东西,包括自身的束缚,它不断否定、创造着自己,发展着自己,正因为人是完全自由地造就他自己,人从根本上说就是自由的。同时人的自由亦先于人的本质,人并不是首先存在以便后来成为自由的,人的存在和他“是自由的”这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23、  如果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看作存在主义哲学的初始和开端,那么,标志这一哲学的奠基之作,则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因此,读懂这本书,对理解萨特的主要哲学思想和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概貌,是大有裨益的。但是,这本书内容庞杂,思想深奥,文字晦涩,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有必要先将与该书有关的情况作一个概要的介绍。

24、不管萨特最初多么依赖海德格尔,他的哲学最后毕竟走到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他没有达到整个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本,也就是存在本身。在萨特的哲学里,有“自为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却没有存在本身。如果“自为”和“自在”不都在存在的开放空间中站立起来,这两者如何能相会呢?在萨特这里,我们再次使世界分裂成笛卡尔的二元论,分裂成主体和客体、意识世界和事物世界。萨特已经把存在先于本质这个命题作为他存在主义的根本论题提出来了。人首先进入存在,然后使自己成为其所是;萨特的这个论题,如果从历史、社会和传记的意义上来理解,则对海德格尔也是真的。但是,海德格尔认为,还有一个命题甚至比这个更根本,这就是:存在先于生存。因为如果没有那个开放的存在开旷地让人超越自己进入里面,他就无法生存,即站到他自己之外。人之所以能够使自己成为他所是,只是因为他的一切筹划都向他显示出是发生在存在的敞开着的场或域里面的。这就是为什么海德格尔曾声言“我不是一个存在主义者”的原因——因为萨特派的存在主义者并不懂这种存在的在先性,因此,他们的思想也就像笛卡尔一样依然关锁在人的主体中。

25、1946年,萨特发表了《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

26、  最后,他论证了“人是自由的”是因为自由只为自由所限,也就是说,自由不受他物掣肘,自由或一个个体的自由只为自己的自由本性所限。这又恰恰证明,自由是绝对至上的。

27、从一个意义上,1968年学运中的法国学生,上世纪60年代延续到70年代的美国嬉皮,甚至整整一个世代的摇滚乐风潮,都是萨特的信徒。他们接受了存在主义的启发,领悟了萨特哲学中几个最容易掌握的概念,就勇敢地发动了他们的生活革命,他们当然没有、也不觉得需要了解萨特的整套存在主义哲学。在他们眼中,萨特很了不起,却又很可笑。了不起在于他启动了这庞大的青年反叛浪潮,可笑之处则在于他无法坦然接受自己思想的结果,迟迟抛不开沉重、而且已经被他自己证明为无用、错误的哲学,一直困在里面,编造着一套推翻哲学的存在主义哲学。

28、著名实力派女作家、文艺学博士、红学专家计文君,10年潜心研究之作。被著名作家李敬泽称为“小说家里最懂《红楼梦》的”,被著名作家李洱誉为“红学”研究最高成就。

29、作品被列入西方正典,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蒙·雅贝斯著作“埃德蒙·雅贝斯文集”之一《相似之书》中文版首次面世。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重要作品之一。

30、如果存在先于本质,而且在模铸自己形象的同时我们要存在下去,那么这个形象就是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都是适用的。我们的责任因此要比先前设想的重大得多,因为它牵涉到整个人类。

发布于 2023-07-15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十个哲理小故事及感悟【精选23句】 下一篇:生死一瞬间感悟句子【精选38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