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尼采写的书会疯掉【精选88句】

看尼采写的书会疯掉

1、凤凰文化:这次的三本尼采译作虽然是全新亮相,但也都是您早年的翻译成果。好像关于尼采、关于哲学,您有太长时间没出过新的著作了,许多年轻人只会把您当成作家,而不了解您其实是“根红苗正”的哲学学者。为什么“远离”——这个远离是加引号的——哲学这么久?为什么会从哲学研究转向完全跨界的散文写作?

2、“你不了解女人,你有时谈论女人怎么会言之有理呢?”对女人来说,没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第97页)

3、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4、永恒轮回学说并不复杂,它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一切都已经存在过,无条件地无限循环往复着。这样的人生会有意义吗?尼采这样说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我们可以找到的最直接的表达也许是:“热爱命运(amorfati),人希望事物就是这样的,不前不后,就在此刻”(导读第16页)。

5、尼采说,在我们这个飞速转动的时代里,到处是令人眩晕的匆忙,这个时代厌弃一切“无用”之事,只做所谓“有用”的事,就是能够带来眼前利益的事。处在这个时代永不停歇的骚动之中,年轻人被切割了成碎片,被当下夺去了永恒的愉悦。现代人是不可救药的野蛮人,是日子的奴隶,是悬挂在瞬间之网上永远挨饿的人。他还谈到现代人狂热的不安,对成功和获利的渴望,对当下的过分看重。

6、不久他随全家搬到了南堡(Naumburg),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7、第与经历有关。尼采的一生受尽疾病的折磨。除了脑病,他还从父亲那儿遗传了“慢性头疼病与视力衰弱症”,又曾在普法战争时短期军中生活传染了赤痢白喉,连续几天几夜的头疼和痰阻的折磨,使尼采成了一个四分之三的盲人。

8、   这次的主讲人是一个矮个子光头,一脸的喜相,一打听才知以前是做过主持人的。懒洋洋地坐下来开始听他讲尼采。他讲书,不像那些专家学者一样就书论书,就字识字,而是从自己的角度诠释尼采思想的要义——渐渐的引起了我的兴趣。

9、到尼采31岁的时候,他的失眠变得愈加严重,各种病症的继发症一起发作,导致他从头到脚几乎就没有多少好的地方。

10、他天赋异禀,有自己绝对的好恶,喜欢一个人,比如瓦格纳,他在书中也提到过多次,他对瓦格纳音乐艺术的崇拜与赞美。而讨厌一个人,他也不惜笔墨地写上长篇大论自己的厌恶之情。他任由自己的思想不断生根发芽,有人说他是哲学界的梵高,他跟梵高一样,理性与激情这一对矛盾在他身上没有得到统最终在这两种力量的撕扯之下疯掉。

11、尼采说,虚伪属于有强大信仰的时代。什么是虚伪?就是你本来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当外在势力强迫你接受另一种信仰的时候,你假装接受了,但是内心并不放弃从前的信仰,你表里不所以是虚伪,而这种虚伪正说明你是有信仰的。

12、在游历经历的第10年,1889年,都灵的大街上,尼采疯了。疯了以后尼采还活了10年,这10年主要是在家中和精神病院之间辗转,直到生命的终点。

13、比如说尼采有一句话“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的,就是说你们是不可能理解我的。这样的话我也说的出来,遇到那些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我是这样的。譬如说跟一般人相处我都会很温和的,但是一件事情如果说我觉得是牵涉到一个人的底线、尊严了,我绝不屈服的。

14、周国平:你没看激烈的那一面。从整个性格来说我比较温和,但你要知道尼采也是很温和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个温柔的人,羞怯、文质彬彬、礼貌,这是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但是文字里面就是另一回事。当然我的文字还是温和的东西比较多一点,这个我想可能还是有一些古希腊的影响。我不知道,或者是我天性就是比较柔的人,不是那么强硬的人。

15、凤凰文化:同样受尼采影响,但您却是很温柔、平和的一个人。

16、1868年,他的导师李谢尔思向巴塞尔大学推荐他:“39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李谢尔思第一个向世间预言尼采是位天才。

17、不能说尼采的思想和希特勒一点关系没有,因为尼采的作品里面确实可以看到一些文字是强调种族的问题。但是仔细去看,可以发现尼采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用比喻方式来谈种族问题,他谈的种族往往就是一种精神血统。但是很容易被改成那种意思。《权力意志》也是这样的,“权力意志”是个哲学概念,但是后来就变成政治概念了。

18、尼采是有史以来被人们谈论最多的哲学家之也是最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之一。流言蜚语在他的身后绵延不绝,涉及他的性生活,他的政治立场,他的精神健康。他的学说也往往受到误读和曲解,其中最不幸的便是德国纳粹分子将他的学说曲解为法西斯理论的支柱。

19、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好事,意味着贷款周期可以更长,每个月压力也会小一些。而且这个贷款还可以延续两代人一起还,比如爸爸老了,没有固定资金来源,儿子可以接替爸爸继续还,这样看来也是好事,总不能让爸爸一直顶着压力。

20、手边正好有本译文出版、君特·沃尔法特选编的尼采作品《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作品介绍中有这么一段:

21、有人说,尼采疯了是因为他的思想理论体系有问题。

22、唯意志论大师叔本华的哲学核心:表象只不过是世界的表面,而世界最内在最本质的核心是意志。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而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只不过是意志的镜子,正是意志构成了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基础和本质。对人而言,人的行为受生存意志所支配,有意志就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失望,痛苦由此产生。叔本华悲观地总结:痛苦对生命来说是本质的,所有生命就是痛苦,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

23、伟大的星球啊!如果那些被你照耀的人不在了,你还会有什么快乐啊!我们都是交互连结的,整个存在是交互连结的。甚至最小的草和最大的星星连结,那些连结是看不见的。我必须分享它,否则,甚至喜乐都会变得太沉重。

24、同期,尼采也在失去他的老师瓦格纳,从年轻时候的愿望——帮助瓦格纳取得成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周都去瓦格纳家中做客,到后来,尼采意识到瓦格纳的理论和基督教义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自己一直以来跟随的只是幻象。再到瓦格纳宣布自己皈依基督教,这些,让尼采感到“心的信仰已经不存在了”——对现代人的这种懦弱而退回到基督教的不自信和欢乐表示轻视,并且绝望。最后,尼采推倒自己之前的思想,让瓦格纳感到愤怒,最终决裂。

25、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采的哲学被第三帝国利用,成为法西斯的外衣。强权主义、个性强权论被打造成世界大战德国政策的指导原则,尼采的哲学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视为“战争哲学”,尼采也就成了“战争鼓动者”。而到了新时期,尼采哲学的误读又负向演化成了个人主义,与其说这是尼采的争议,更恰当的应该是对尼采哲学的争议。

26、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都是骗人的,所有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27、而我不管别人说什么,说的再恶,我没有见到,没有亲眼看到,我都不觉得恶。哪怕有人说再好,我若没有去亲身体会,没有感受到,我也不会去发表任何言语说好。但是有时候,眼前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真假都得交给时间。

28、另外他喜欢古希腊,研究古希腊的悲剧,对古希腊的酒神颂无限向往,所以他在诗里面也有体现。其实酒神颂已经没有了,已经失传了,他是靠想象来写酒神颂这种诗歌,也写得很好。

29、周国平:尼采哲学被歪曲成第三帝国主要的思想渊源,他被说成是一个法西斯哲学家,这是有个过程的。在这里面首先起作用的是他的妹妹,他的妹妹当时嫁给了德国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反犹太主义者,尼采疯了以后,基本上是尼采的妹妹在照顾他,实际上也就控制了他的全部著作,当然他已经发表的著作他的妹妹是不可能再篡改,但是后来的著作她做了篡改。尼采疯的时候是1889年,我对照了一下,像《瞧这个人》里面就是这样的。《瞧这个人》是尼采最后一本书,但是是在尼采疯了以后发表的,这里面专门有一章尼采是骂他母亲和妹妹的,意思就是我的血统比她们高贵,他讲的血统是一个精神血统,但是最后尼采妹妹把它改成夸耀自己波兰贵族血统,完全改掉了。

30、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

31、由于每次“组合”与其下一次“轮回”之间有可能还会出现组合,而每次这样的组合决定同列组合的整个结果,那么,这就证明有一个绝对等同序列的循环:世界是个循环的世界,周而复始,无限重复,无穷无尽地做着自己的游戏。(第276-277页)

32、周国平:鲁迅早年是非常喜欢尼采的,但是鲁迅可能看的尼采书不多,我估计他就看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另外看过一些介绍。他早年的时候有三篇文章,里面都谈到尼采,但你可以看出他对尼采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他谈到尼采两大思想,第一就是个人主义,他说尼采是“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就是很伟大的个人主义者,尼采反对用群众的意见来决定一切,主张个人的优秀;还有一点就是重视精神,反对物质主义。我觉得归纳得很对。后来鲁迅写杂文以后,也经常提到尼采,但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文学修辞性的东西。当然他和尼采有很多共鸣。我觉得最大的共鸣是鲁迅其实也是悲观的人,他很孤独,孤独很痛苦,但他能够享受这种孤独,他有虚无的东西,但是他又不甘心虚无,这一点一定是和尼采有共鸣的——虚无和对虚无的反抗。

33、匆忙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在逃避他的自我,躲躲闪闪地隐匿这种匆忙也是普遍的,因为每个人都想装成心满意足的样子,向目光锐利的观察者隐瞒他的可怜相。总之,人人都害怕独处,憎恨安静,为了逃避内省,逃避面对自己时的良心不安,就必须匆忙。

34、尼采对于无意识有不少精辟的洞见,但这些洞见还都是零星的。当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学研究现代文明时,能够发现他把尼采的某些见解具体化了。

35、读《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如诗歌一般。读着读着便读成了哲学,深入进去,你就疯了。除了意志、除了自由,其他都是浮云。

36、他同情在妹妹结婚后独自一人凄凉生活的母亲,特意回到家里陪她,他知道母亲对他作品的失望,反复对母亲说“不要去管我的作品说什么,因为不是为你写的……”,而好奇的母亲一次次读过又一次次不满。

37、《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概括的说,像是一个小“迷弟”写给“偶像”的书,把叔本华比作一位神圣的救世主,其实很有趣;

38、尼采如此描述他对现代人的观感:当我在闹市观望行人,看成千上万的人表情迟钝或行色匆忙地走过去,我就总是对自己说,他们一定心情恶劣。他还打比方说,这时候他就好像看见一群羊争先恐后地往前跑。是啊,干吗这样着急?你们到底要去哪里?还不就是去屠宰场吗?

39、尼采理智完全丧失的时期,有一次跟一个编辑出门散步,被路边一个小姑娘吸引,尼采停下脚步走近姑娘并把她的头发向后面拢了拢,然后微笑着注视小姑娘那张真诚的脸,说“这不正是一副纯真的图画吗?”

40、1869年2月,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系副教授。此后的十年是尼采一生中相对愉快的时期。在巴塞尔,他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例如瑞士著名文化艺术史学家雅可布·波克哈特(JakobBurckharat)。1869年5月17日,尼采初次到瑞士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访了华格纳。同月28日,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当时,巴塞尔城里所有贵族家的大门都对他敞开,他成为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1870年,尼采被聘为正教授。不久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突然间尼采的灵感如潮水般涌出:“我第一次感到,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41、凤凰文化:您觉得尼采的诗有哪些优劣?比如说您刚刚说格言诗很棒。

42、但是,任何一个没有偏见的人拿起尼采的著作,都会发觉它们才气横溢、光彩夺目、豪气冲天。当然,这里面也夹杂了夸张和神经质式的自我陶醉。在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气和惊人的洞察力轻而易举地颠倒了各种公认的观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赞扬了所有的邪恶。尼采并没有建立一个封闭而庞大的哲学体系,他只写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间并不证明什么,只是预告和启示;但恰恰不是凭借逻辑推理而是凭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献给人类的不只是一种新的哲学,也不仅仅是一首诗或一段警句,而且还是一种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采的生命历程太短暂,阅历太简单,还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发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长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励,也许他会把自己那粗糙混乱的观念梳理成和谐优美的哲学。

43、尼采从巴塞尔辞职,觉得自己无法康复,妹妹带他去恩加丁的山谷孤独终老,他断绝了和朋友们的书信来往,但他奇迹般开始康复。

44、《余明锋|另一个尼采?》,来自《文汇学人》https://mp.weixin.qq.com/s/KnftbiYy08bH7hMoXAUBxg

45、宁肯随便做点什么也胜于一事不做,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原则,这条原则就像一根绳索一样,勒死了一切高级的趣味和教养。

46、对现代人来说,教养不是真正有文化,而是要显得有文化,使自己对人的可怜和卑鄙,对竞争的残忍,对敛财的贪婪,对享乐的自私和无耻都视而不见。这些东西本来是你的基本生活状态,所以必须不时地表演一下,让自己忘记它们。

47、选编的第一条原则是,特别重视尼采哲学涉及“意志”“权力意志”“永恒轮回”“虚无主义”等关键词的文章段落。

48、如果我们从世俗的角度来看,尼采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结局是悲惨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他的思想的发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够理解他的人寥寥无几,可怕的孤寂始终包围着他;最后,病魔缓缓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过来,人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的患病与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与著作都是无法想像的。

49、另一个方面就是从学术角度来说,我后来做学术比较少,但也并不是没有做,包括尼采的翻译,我后来还是翻译了一些东西。还有今年年初我出过一本学术著作,《中国人缺少什么》,副题是“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名字就很学术。

50、尼采建立“理想的修道院”的意志一度强烈,然而,他的朋友欧维贝克,是尼采忠实的倾听者但并不追随他。布克哈特才智超群个性鲜明却对尼采的渴望不报希望,瓦格纳的激情和希望无可挑剔,但尼采也并不完全赞同他。他推荐罗德申请巴塞尔大学哲学教授,罗德没被录用,这一切让他忧郁。

51、此外,尼采的名作还有《不合时宜的思考》《快乐的科学》《偶像的黄昏》《反基督》《瓦格纳事件》《瞧!那个人(尼采自传)》等,都比较重要。

52、人类的生命,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是永恒。

5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了尼采的毒了,在没有去喜欢尼采的时候,就曾有人劝过我,并且说,看尼采写的书会疯掉;所幸是,我没有疯掉,而且活得好好的。

54、1865年,他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F.W.Ritschls)到莱比锡大学任教,尼采也随之到了那里。当时的尼采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开始哲学沉思了。那时,叔本华是这个青年心中的偶像,此外他还从朗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

55、尼采更多的是伤心失望。1875年,罗门特要加入教会,不顾尼采的劝说在规定的日期离开,让尼采感到背叛的痛苦,尼采难受到大病一场,到山林中静养,并确信自己被深深伤害。

56、1869年初,年仅24岁的尼采便受聘于巴塞尔大学,成为该校的古典语文学教授(《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中收录的尼采遗稿也正是从1869年秋末开始)。随后他便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一生著作充满想象力,批判气息浓郁。1972年发表第一部作品《悲剧的诞生》,当时的读者似乎都不能理解这位天才的作品,毁誉参半。1878年作品《人性的,太人性的》批判瓦格纳,但是他依然寄给了瓦格纳夫妇,从此尼采与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也再无来往。1883年他完成《查拉图斯特拉》第二部分,1884年完成第三部分,1885年完成第四部分,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他的代表作,他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也一一在这部作品中揭示出来。

57、可是,和很多思想、艺术家一样,在他的世代,他是不被理解的。

58、孤独,彻底的孤独。正如尼采所写的查拉斯图特拉,是一个彻底孤独的隐士哲人和没有一个徒众的教主。没有人可以沟通,只能自己和自己交流,这种内省式沟通过于严重,过于执着,影响了他的神经线路,这里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59、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Nietzsche)生于1844年,德国哲学家。因出生日期与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iedrichWilhelmIV)生日相近,其父便以Friedrich为爱子命名。尼采五岁时,其父因脑部疾病不幸去世,六个月之后年仅两岁的弟弟也离开了人世。小尼采随其母搬离了伤心之地,与外祖母、姑姑和两位姑妈居住在一起。

60、(ps:个人想法:其实还有一本《权力意志》,但,我深以为,这本由妹妹在他过世之后整理,集结的遗作,内容虽为本人所写,但,却不是本人所“愿”的,起码,有很大一部分的作家们,对自己生平所著,所写的东西,少有全部满意的,大部分都觉得是自己思想中的“糟粕”,满意的始终太少,所以,这本应该算是一个全面了解地过程,但,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点,没有“意义”。)

61、尼采在发疯以前,曾经哀求妹妹:“请答应我,我死后,只有我的朋友才准站在我棺材的周围,不允许好奇的人们围观”。

62、   现在,参与尼采读书会的活动已经成为常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能激发人们生活的乐趣,提升人的生活品质,一切都源于这个疯子——术德生,哈哈,希望这个尼采式的疯子一直这样疯下去。

63、经历各种挫折,度假回巴塞尔的尼采,日子是尴尬的——所有学生都离他而去,德国的语言学家集体排斥他,宣布他在科学研究上的死亡,禁止他上讲台。

64、尼采用三个定语来形容现代文化,称之为财产、虚荣和附庸风雅的文化。

65、柏拉图曾写下正十二面体的奥秘,从数学出发构想宇宙的形成。球体象征着宇宙,坚硬、冷酷、完美而有秩序。不过,先哲的宇宙有声音吗,它会发出怎样的力量?我们回到柏拉图的世界,想象了一颗看似脆弱无奇的蛋。它的声音发出柔弱的光芒,温柔而有力地撞击强大的球体,最终将带给宇宙新的希望。

66、作为个人主义的先驱和一个天才人物,尼采才华横溢。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凡读过尼采书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这种文字的力量。书里能够被摘出独立成为金句的数不胜数。这样的人物为什么会疯?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尼采一生孤独。然而孤独的人多了去了,中国自古就有传说中的隐士,没见有疯的。尼采会疯,这里的解释是他终于控制不住内心的冲突。

67、《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的一本著作,它表面上讲的是美学,实则是用其美学思想来阐述其哲学思想。尼采在书中提出了日神和酒神精神,日神是阿波罗,象征着图像的美,是积极向上的,是理性的。

68、余明锋: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尼采研究与现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目前译著包括《敌基督者》(尼采)、《何为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政治哲学与启示宗教的挑战》(迈尔)、《什么是德意志音乐》等。

69、1888年,《瓦格纳事件》发表,痛苦的尼采对瓦格纳进行毫无顾虑的攻击,有人猜测尼采跟他的老师闹了别扭,而新结交的朋友也对他进行了指责,没有人理解他。

70、慕尼黑清真寺与恐怖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系。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曾试图争取穆斯林在阿富汗对抗苏联,著名的基地组织就是在那时诞生的。但慕尼黑清真寺还要往前推三十年,那是冷战之初。在这里,德国,穆斯林卷入的是一场心理战,一场观念之争。

7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一部诗体著作,讲的是智者查拉图斯特拉在人世间传播智慧,启迪人心的故事(不是正统的哲学著作,是很典型的通过故事讲哲学),在这部书中,尼采提出了“超人”“永恒轮回”等他的重要哲学思想,是囊括尼采思想最全面的著作,也是他最著名的著作

72、1884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四部分同时出版——出版商不接受第四部分,尼采自费刊印了四十册手稿,然而,他的朋友并没这么多,他只找到他认为不配拥有这部书的六个人——他的妹妹伊丽莎白,一直都让他感到心痛;欧维贝克——严格而聪明、可是也谨慎保守;布克哈特——经常给尼采回信然而措辞过于礼貌;彼得加斯特——忠实而又顺从的弟子;莱兹克——此时陪着尼采的好伙伴;罗德——厌倦尼采强加给他的礼物。

73、周国平:当然是,他绝对不是业余作者写的东西,也不是哲学的一种延伸。

74、尼采一生的行为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在上帝死了之后,没有可以作为目标的神性,尼采的人生意义就回到了生命本来的欲望。尼采曾经把艺术和美指为人生的意义之一。在弗洛依德之前,尼采就说艺术的创造消耗的是跟性行为同样的能量,美学是一种生理学,所有的美都可以激起生殖欲望,艺术家是性欲旺盛的一群人。这大概是某些“艺术家”喜欢尼采的真实理由。

75、主要领域:伦理学、美学、价值理论、心理学、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虚无主义、诗歌、悲剧、历史哲学、反基础主义 

76、知不觉,已经写了一年文章了。如果以阅读人数作为评价标准,回看历史数据,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抛开被大v推荐或者转载的特定几篇文章,剩下的阅读数量也能差4倍。凭感觉总结一下,写的越实用的,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的介绍文,看的人数越多。反之,谈文艺的,小情调的看的人就少。这可能是因为当前的社会就是个功利社会吧。其实作者一直认为写文章主要是为自娱自乐,有更多人看只是加分项。不忘初心,方能始终。今天继续任性一下,说说尼采。

77、   其实,不仅本老道是这样受他的吸引,许多的老人、青年也都喜欢这个光头疯子,都深深的被其个性吸引,经常前来参加尼采读书会的活动。这是一个有感染力、号召力的疯子,许多人都乐意参与读书会的活动,在读书会里,大家自发组织了写文字的死磕团,组织了练习普通话的死磕团,登山的死磕团,下一步还要组织建立健身的死磕团、演讲的死磕团……这一切都源于这个尼采疯子的感召与影响、互动、滋养。

78、没有的话,就从我列的这个书单,顺着读下去,先入门,再循序渐进。

79、无论如何,尼采思想是现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耸立的里程碑。在尼采去世后的一个世纪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如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里尔克、赫塞、托玛斯·曼、斯蒂芬·乔治、萧伯纳、纪德、萨特和马尔卢这样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仅在德、法语区域闻名遐迩,而且还流传于遥远的北美、南美、亚洲、大洋洲、非洲。

80、尼采对现代文化的评价极低,就因为它没有自己的创造,只是用过去时代的文化打扮自己。他说,当这个卑鄙的时代霸占了过去的智慧和艺术的全部珍宝,穿戴华丽地朝我们走来的时候,就表明它对自己的卑鄙有了一种极其不快的自我意识,需要这些行头来遮丑和哄人。它不是为了暖和身子,因为伪装和掩饰自己的需要已经比御寒的需要更加迫切。

81、1883年底,想要创造经典的尼采做了一次尝试,笔记内容可窥见尼采的思想,然而在这部没有结果的作品中,尼采没有找到自己的道德理想,又没法创作他的悲剧性诗作。与此同时,《查》的前两部都失败了,尼采命运多舛。

82、所以我们看这样的新闻,不能光光只看表面。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例子在发生。大多数人却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打死了父母,然而就没有了下文。也只是看了个表面,却没有发现社会更深的一种现象。

83、著名思想:上帝已死、永恒轮回、权力意志、精神三变、超人说、主人-奴隶道德说、酒神-日神精神、观点论、无名怨愤、命运之爱 

84、悲剧艺术能够催生对价值观的重新评估,因为悲剧深刻地反映出人类体验的深度和恐惧感。只有强大,才能够直面生命创造和毁灭的无限循环,包括暴力、挣扎、以及战争。我们不应该从道德的角度来评价生命,而是应该从生命的角度来决定道德观。尼采认为,希腊悲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能够坦然接受各种力量对生命的冲击,而不必寻求道德的庇护。对“同情的狂热”是人类疲乏的象征,是放弃意志的表现,并不是道德力量的展示,“善,恶”二元对立思考是对人生的道德思考,并不反映“人的价值”。

85、尼采他的作品给现代深层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观念。弗洛伊德以《梦的解析》一书为精神分析学奠基,而尼采比他早二十到三十年就对梦的作用和机制作出类似的分析。

86、《权力意志》,晚年的尼采想总结其一生的哲学思想,以反对传统道德为根基,重估一切价值。这可以说是最浩大的工程,尼采为此做了大量笔记,可他最后还是放弃了这部著作的编写,没过几年就疯了。

87、1862年,在老师家里,尼采迷恋上一位姑娘,暗恋的他大概还没来得及表白,姑娘就离开了普塔尔学校。

发布于 2023-07-1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用无所适从造句【精选45句】 下一篇:汪国真经典语录摘抄【精选67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