讳疾忌医【精选58句】

讳疾忌医

1、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讳疾忌医)。

2、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不相信扁鹊良言的齐桓侯过几天后果然病重,这时才想到派人去请扁鹊,但是扁鹊早知这时已经无能为力,逃离了齐国。齐桓侯不治身亡。由此便有了“讳病忌医”这一典故。

4、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的纹理间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肤是针石可以治疗的;在肠胃是火剂可以治愈的;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掌管的事了,我也没有办法了。现在在骨髓,我不再请求了。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

5、(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见到蔡桓公,发现他有病在皮肤上,劝他早点医治,蔡桓公不高兴。十天后扁鹊又劝蔡桓公趁病在肌肉里赶快医治。

6、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见到了齐桓侯,这次呀,他一句话也没说,扭头就跑,人们看了都问他:“哎,你不是经常规劝齐桓侯治病吗,这次怎么不劝了?”

7、[典故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8、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扁鹊,扁鹊在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开始行医生涯。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他天资聪颖,善于汲取前代、民间经验,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疗方法,后来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之巡诊列国。

9、造句:对错误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很不明智。讳疾忌医的主人公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扁鹊和蔡桓公。

10、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次,他到朝廷拜见桓公,说:“您有小病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不治将会深入体内。”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出宫门后,桓公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喜爱功利,想把没病的人说成是自己治疗的功绩。”过了五天,扁鹊再去见桓公,说:“您的病已在血脉里,不治恐怕会深入体内。”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出去后,桓公不高兴。

11、[成语解释]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12、    有病就要看医诊治,一味讳疾忌医,只会让病情加重而已。

13、(用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讳疾忌医)。

14、总编:张小贝  责任编辑:陈思思 版式设计:李艳萍

15、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16、项目名称:云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项目大众传播系列活动之——《杏林大观园·杏林趣事》

17、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觐见蔡桓公,蔡桓公正坐在花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看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医治,会更加厉害的。”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扭过头去,再也不答理他了。扁鹊没办法就只好退了出来。

18、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19、神医扁鹊无可奈何,表明我们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要按规律办事。

20、今天的成语是讳疾忌医。讳就是避讳,也就是不想说,不想谈,疾是自己的疾病。忌就是怕,畏惧,害怕。讳疾忌医也就是说隐瞒自己的疾病,不愿意让医生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21、例句: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

22、今日互动话题:你如果是扁鹊,会怎样和齐桓侯说呢?

23、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放了好几天,便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断定这是假死,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扎了针,然后灌下药,稍侯片刻,死人居然活过来了。全城的`人都十分惊讶,称他是神医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的名声从此传布列国,他的真名反被人们忘却。

24、过了十天,扁鹊对他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和血脉里面了。”

25、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蔡桓公:“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蔡桓公不理他。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很不高兴。

26、[成语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7、扁鹊是春秋时期的名医,是人们心目中神医的代表,司马迁的《史记》曾为扁鹊作传(《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详细记录了扁鹊学医的经历和几则广为流传的医案。扁鹊本名秦越人,年轻的时候给人当旅舍的管事,后来拜奇人长桑君为师,习得神奇医术,传说能透视人体的五脏六腑。由于医术高超,擅长望诊、脉诊、针灸、经方,名闻列国,曾救治虢国太子的重病,使太子起死回生。

28、(语法):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29、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0、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31、扁鹊扭头就跑,并且说:“你们有所不知,据我观察,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没有办法治了。他隐瞒病情,害怕我给他治病,你看看你看看,他就快完蛋啦。”

32、如果你一直这样讳疾忌医,你的新型肺炎就永远不会好。

33、“文过饰非”则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34、后至齐国,扁鹊入朝拜见了齐桓侯后,发现齐桓侯身染疾病而不自知,于是告诉齐桓侯说:“您有病,在皮肉之间,不治疗将会加重。”齐桓侯却很不高兴,坚决否认。待扁鹊出去后,齐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就想通过治疗那些本来没有病的人来当作他们的功劳。”

35、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良医治病,病在表皮时就及时医治。这是为了在刚显露苗头时及时处理。事情的祸福也有开端,所以圣人总是尽可能早地予以处理。讳疾忌医的意思讳疾忌医: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

36、战国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医生叫做秦越人,他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神医扁鹊。有一天,他见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劝他赶快医治。

37、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名医,原名秦越人。他学成医术后,便一直周游列国,热心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扁鹊来到一个国家,见一家死了人,尸首已停放了好几天,依然面目如生,就问明病人临死前的症状,并且断定这人还能救活。他先给病人施了针灸,然后灌下药。一会儿,死人果然活了过来。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城,人们都觉得扁鹊实在是太神奇了,都说他是神医,有起死回生之术。

38、(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9、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40、蔡桓公听说自己的领地内居然出了位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说想要见神医扁鹊。扁鹊见到布告,急忙回国,觐见蔡桓公。他在侍从的引领下走入客厅,在蔡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您病了,还好现在只是在皮肤里,不过如不及时医治,恐怕会严重起来。”蔡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道:“寡人没病,身体很好。” 

41、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42、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对蔡桓公说:“您的身体已染上了疾病,现在病只在体表,如果不及时医治,恐怕病情要加重了。”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蔡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他的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深入肌肤,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更加深入体内。”桓侯不予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进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将会进一步加深。”桓侯又不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望见桓侯便转身跑了。桓侯因此特地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这样,扁鹊说:“疾病刚侵入体表,用药物敷熏就能够治好;疾病侵入肌肤,用针灸还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汤药能够治疗;如果病侵入骨髓,那就只有听任命运的安排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所以我没有必要再去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往秦国了。桓侯不治而亡。

43、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44、译文:就好像隐瞒疾病,不愿医治,宁愿自己灭到自己的身体也不会明悟。

45、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患着浮肿,而讳疾忌医,但愿别人糊涂,误认他为肥胖。”

46、(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47、扁鹊见到布告,忙回国,晋见桓公。他款步入厅,来到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对桓公说:(主公有病,病在皮肤,若不及时医治,恐怕要严重起来。桓公一听,便有些不快,摇头说到:(我身体很好,没有病。扁鹊走后,桓公对左右冷笑道:(做医生的,都想赚钱,只会给没病的人看病,这才容易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48、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读音còu,皮肤表面的纹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49、过了十天,扁鹊提着药篮去觐见桓公,桓公正坐在花园中玩赏。扁鹊来到桓公面前,看看他的脸色,忧郁地说:"主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再不医治,会更加厉害的。"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扭过头就去,再也不答理他了。扁鹊没办法,只好退了出来。

50、其一未病先防,其二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积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如通过锻炼身体、调节饮食等干预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强壮,这样我们自然不会被病邪侵袭。既病防变,就是指疾病已经发生,但我们要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变得更严重。一位高明或有远见的医生,往往是在疾病没有发展或尚为轻浅的时候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防护,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是等到发现已经患病才开始用药治疗,事情出现差错才觉得需要处理,就相当于口渴了之后才想着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开始制作武器,这样会不会太晚了呢!

51、对于疾病,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应该防微杜渐,免得病入膏肓,不治身亡。

52、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把这个当做自己的功劳”

53、意思: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讳:忌讳。疾:疾病。

54、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55、蔡国国君蔡桓公听说自己的国中居然出了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见见,便命人布告四方。

56、该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

57、五天后,蔡桓公遍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扁鹊知道他的病已无法医治,早就跑到秦国躲起来了。蔡桓公最后病死。讳疾忌医的意思讳疾忌医: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讳:忌讳、避忌;忌:怕,畏惧。

发布于 2024-02-2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感恩作文500字叙事文【精选104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