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初中必背50篇【精选21句】

古诗初中必背50篇

1、全诗就事写景,借景抒情,特别是运用奇特的想象直抒胸臆,十分恰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急切关照和安慰之情,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友情诗中的名篇。

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古诗初中必背50篇)。

3、(注)①何当:什么时候。共剪西窗烛:这里指伴着烛光促膝夜谈。②却:再。

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不以千里称也。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二句写景叙事。“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清;“五溪”,本已是极偏远的地区;而“龙标”,却还在更荒僻的远方……这种种的愁情离绪叠加在作者心头,更加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9、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0、(注)①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②洲:水中的陆地。③“窈窕淑女”两句: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的好配偶。逑:配偶。④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⑤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两边捞。流:捞取。⑥寤寐(wù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⑦思服:思念。⑧琴瑟友之:弹琴鼓瑟表示亲近。

1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12、全诗以秋水、蒹葭、白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主人公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伊人的心情。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形象、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正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1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14、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得最好,详略得当,而且都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曹刿论战》以“肉食者鄙”即当官的见识浅薄、不能考虑周全为理论基础,而曹刿深谋远虑的出发点是鲁庄公能否以百姓利益为重,所以他并不看重鲁庄公对侍从施舍小恩惠和祭神的诚实,而非常注重鲁庄公以民情审判大大小小的案件,认为这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如此,可以一战。

1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①。

1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用“丝”来比喻“离愁”,别有一番新意。经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

1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20、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又可分为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这种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发布于 2024-01-10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点赞留言经典【精选79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