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生平简介【精选57句】

刘基生平简介

1、从刘基故居处往里走,走不多远,便是武阳书院。书院位于武阳中村水井后,设立年代无考。刘耀东在《南田山志》里对此也曾有记录:按《明代遗编》载,“武阳中村水井后书院基,东至水井后路直入,南至刘浩舍人墙,西北并至人行路,此段系大三分之业”云,下署名“永一官人、永七中丞、永十镇抚”。永七即诚意伯,永十为诚意伯弟升,字伯演,官陕西镇抚,永一当为诚意伯兄舒,字伯洋。书院仅载地基,又曰“大三分之业”,是书院必诚意先世宋元时所立。

2、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后来被谥为"文成"。刘伯温在南京时,胡惟庸曾派太医为刘伯温诊病送药,但刘伯温吃了他的药后,病情加剧。因此,当时人们怀疑刘伯温是胡惟庸下毒致死。

3、在学习中,研读诸子百家,尤其对天文,地理更加特别的爱好!

4、  1346年(至正六年),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

5、    元至顺年间,刘基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年),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年)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曾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次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只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因左丞相胡惟庸诬陷而被夺禄。入京谢罪后,不久即逝世。明武宗时赠太师,谥号“文成”。

6、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7、民间传说:一次刘伯温带着十几岁的太子朱标在宫外头散步,两人观看了一场十分血腥的“杀猪竞赛”。当时懵懂无知的朱标就问刘伯温老师:为什么这些猪一定要杀掉呢?不杀不行吗?

8、洪武三年(1370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受"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称号,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至此,刘伯温本人的事业和青田刘氏家族的发展,都如日中天,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

9、执教格言: 用真诚的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0、     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三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刘伯温隐居青田期间,潜心著述。他将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进行了一番总结,创作了著名的《郁离子》一书。而当此之时,全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但各支反元义军又互相纷争,各不相让。刘伯温静观天下形势,经过一番分析,认为在众多的起义军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龙天子之气,他领导的一支红巾军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队伍。

11、松阳这次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所以我们南田总会很重视,非遗传人刘一侠先生带着大批人过来帮助松阳举行第一次祭奠,今后我们还要继续,这个活动今后还要做的更好,要跟当地的旅游结合起来,希望我们的宗亲能够跟当地的畲族兄弟,和睦相处,共建美好的家园。

12、最初,刘伯温希望为元朝政府效力,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他在中进士后不久,被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后又任元帅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议往往得不到朝廷的采纳,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的压制。刘伯温非常失望,先后3次愤然辞职,回故乡青田隐居。

13、(6)蒋星煜:  《朱明王朝神化刘伯温的历史过程——兼谈〈烧饼歌〉产生的几何轨迹》,  《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14、刘基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运筹帷幄,韬略渊谋。一度因恶时世,隐居深山,纵情山水。后经朱元璋盛情之邀,毅然出山,陈时务十八策,佐明帝西讨陈友谅,东征张仕诚,北伐中原,取得龙江之役、鄱阳湖大战等重大战役的胜利,翦灭群雄,开辟了强盛的大明王朝。《时务十八策》虽未见史籍记载,至今无人能窥堂奥,但后人均将之与诸葛亮初出茅庐时的《隆中对》相互媲美。现存署名刘基的军事著作众多,其中首推《百战奇略》。

15、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其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16、(13)胡星斗《刘伯温的谋略》,  《华夏文化》1997年第3期。

17、李善长得罪了朱元璋,这让朱元璋心里十分不舒服,他想罢李善长。于是他和刘伯温商量此事。此前李善长待刘伯温也不大好,多次想加害刘伯温,刘伯温本可以借此煽风点火,让朱元璋直接罢免他。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反而劝说:“李公旧勋,且能调和诸将,不可罢。”朱元璋反问为什么不计个人恩怨,替李善长说好话。刘伯温回答:“调换栋梁,必须先得大木,如果用小木捆扎起来代替栋梁,大厦马上会倒塌了。”

18、(21)陈松林《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温州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9、    作为一代军师和智者,刘伯温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时疾恶如仇,得罪了许多同僚和权贵,同时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激流勇退,于洪武四年(1371年)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告老还乡,回青田隐居起来。     刘伯温在青田过了2年的隐居生活,本来希望远离世间是非争夺。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实在太高,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间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这就无法避免政敌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洪武六年(1373年),刘伯温的政敌胡惟庸当了左丞相,指使别人诬告刘伯温,说他想霸占一块名叫"茗洋"的"有王气"的土地做自己的坟墓,图谋不轨。早就对刘伯温放心不下的明太祖,听到诬告后果然剥夺了刘伯温的封禄。刘伯温非常惶恐,于是亲自上南京向明太祖谢罪,并留在南京不敢回来。后来,胡惟庸升任右丞相胡惟庸天下第一大奸臣可与秦烩相提并论,刘伯温更加忧虑,终于一病不起。    洪武八年(1375年),有病在身的刘伯温由皇帝朱元瘴所派使者护送回家,不久在家忧愤而死,终年65岁。

20、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21、因此朱元璋对刘伯温的清算,早在明朝建立之时就开始了,这也注定了刘伯温不得善终的命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论功行赏,李善长对朱元璋而言相当于是刘邦手下的萧何,因此被封为韩国公,不但高居宰相之位,而且俸禄高达4000石。可是刘伯温却只被封为了伯爵,担任御史中丞,俸禄只有仅有240石,不及李善长的十分之一。

22、如今施茶亭虽失去原有功能,仍不失为一处人文景观,前来武阳的游人总会到亭内参观参观。

23、对于故里的记忆,有文可以作证。当年刘基曾为家乡作《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一文,文中写道:“我昔住在南山头,连山下带清溪幽。山颠出泉宜种稻,绕屋尽是良田畴。家家种田耻商贩,有足懒踏县与州。西风八月淋潦尽,稻穗栉比无蝗蟊。黄鸡长大白鸭重,瓦瓮琥珀香新篘。芋魁如拳栗壳赤,献罢地主还相酬。山花野叶插巾帽,竹筯漆碗兼瓷瓯。酒酣大笑杂语话,跪拜交错礼上数稠。或起顿足舞侏儒,或坐拍手歌瓯篓。倾盆倒榼混醯酱,烂熳沾渍方未休。儿童跳跃助喧噪,执遁逐走同俘囚。出门不记舍前路,颠倒扶掖迷去留。朝阳照屋且熟睡,官府亦简少所求……”文中刘基将家乡描写得犹如画卷,宛若桃源。

24、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25、封建社会的官场是十分黑暗的,权权相靠、官官相护,像刘伯温这样清正廉洁的人是很难在明争暗斗的官场里顺风顺水的。于是刘伯温在元朝前前后后有四次辞官。

26、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以刘基为太史令,刘基呈上《戊申大统历》。荧惑星出现在心宿位,预示有兵灾祸乱,刘基请求朱元璋下诏罪己。天气大旱,刘基请求处理久积冤案,朱元璋便当即命令刘基予以平反,大雨也就从天而降。刘基趁机请求建立法制,防止滥杀现象。

27、通过上述学者的研究,  “刘伯温传说”起于朱元璋稳固朱明王朝统治的需求,刘基后人出于自保,托人撰写《行状》和编写文集, 客观上对神化刘基也起了推动作用。 后世文人、 统治者或起事者又本着各自的需要, 刻意对其有关故事进行了渲染和发挥, 而刘基渊博的才学, 坎坷的经历和不朽的功勋也使得关于他的传说在广大民众中广为传颂, 民间口头创作又促使刘伯温传说不断衍生。如此层累叠加,最终汇成了极为丰富的“刘伯温传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28、明朝建立以后,刘伯温提出实行的卫所制度,朱元璋采纳了,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增强了皇帝对于军权的控制力,还有利于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

29、(县第三届“弘扬刘基文化•传承国遗经典”听伯中学子讲刘基故事)

30、郁离老人与刘基半个鸡头一杯酒云山寺会朱元璋联对定乾坤

31、明初至今的600多年历史中, 很多神异的形象如通晓古今的预言家, 风水宗师等一再附会到刘基名下,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形象,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与诸葛亮齐名的历史人物。 对于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解读, 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 中国历史典籍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 围绕历史英雄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 这些都是深具研究意义的题材。

32、周元雄通过对历史文献《故诚意伯刘公行状》、  《明太祖实录》、  《明史·刘基传》等的分析,认为刘基自身行事与封建王权,是刘基走向传奇化最初、最为关键的一步;野史笔记、  《英烈传》、  《续英烈传》以及著名谶纬 《烧饼歌》 对刘基的传奇化则使刘伯温传说形成规模。 他还通过近代的民间传说文本, 分析了刘基的民间形象以及民众对刘伯温传说形成流传的影响,从而得出王权、文人书写、民众是影响历史人物传说产生、演变的三股最为重要的力量, 正是这三者的相互促进、 相互转化, 才使得刘伯温传说在近六百年里不断生发、 迅速成长, 最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传说”。(19)

33、刘伯温的病之后越来越重,甚至到了无法自由活动的地步。于是刘伯温决定返乡,儿子刘琏陪伴着,还有朱元璋的特遣人员护送。回到家后,他拒绝了乡里人找来的一些药材,只是吃些东西维持基本的生活。没过几天,刘伯温觉得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便向两个儿子交代后事。最终刘伯温还是逝世了,享年六十五岁,葬在乡中。刘伯温的毕生成就刘伯温在追随朱元璋、在辅助朱元璋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朱元璋评价他:"(刘基)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议论之顷,驰骋乎千古;扰攘之际,控御乎一方。慷慨见予,首陈远略;经邦纲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作为国家的谋士,他具体有什么贡献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34、公元1360年,义军统帅明太祖两次向隐居青田的刘伯温发出邀请,刘伯温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决定出山辅助明太祖,希望通过助朱氏打江山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宏伟大志。与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相似,刘伯温初次与朱氏相见,就提出了"时务十八策"。明太祖一见刘伯温之后,更是大喜不已,从此将刘伯温视为自己的心腹和军师。

35、刘伯温以屈原、贾谊自比:“上壅蔽而不昭矣,下贪婪而不贞”,“进欲陈而无阶兮,退欲往而无路”,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元朝官场黑暗的不满。

36、。在朱元璋发布的诏书中,经常引用相关语言,并刻意突出刘基的“先见之明”,说他是当代的诸葛亮,表面看,二人已是如胶似漆。

37、元朝统治集团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实行了民族压迫政策,还将人们划分为四个阶层,其中蒙古人的地位最高贵,色目人第汉人第南人最低下。刘伯温属于“南人”,一身才气,却始终免不了因为低下的地位而在官场上受到高贵地位官员的排挤和打击。

38、(20)陈胜华《刘伯温传说的新解读》,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刘伯温研究》2003年3月。

39、刘基是一位诗文俱佳的文学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明初由其子孙辑成《郁离子》5卷、《覆瓿集》并拾遗20卷、《写情集》4卷、《梨眉公集》5卷、《春秋明经》4集。后人编为《诚意伯刘文成公集》20卷传世。其诗文备受推崇,《明史·刘基传》称其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载》评:“文成独标高格,时欲追韩、杜,故超然独胜,允为一代之冠”。《四库全书总目》称:“足与高启相抗。”

40、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41、陈学霖先生在研究刘伯温传说上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其博士论文《刘基: 一个中国皇帝的谋士的双重形象》 , 探讨了刘基在小说稗闻和民间信仰的神化过程。其专著《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不仅揭开了刘基建北京城一系列传说的发生发展之谜, 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城里传统中国民间文化流传演变的画景。 他主要用史实来比较分析刘伯温传说中的虚构因素, 寻找其产生的根源。他认为《行状》与稗史里面记录的有关传闻, 诸多托名刘基的阴阳术数著作,  《英烈传》 的小说化, 蒙古民间传说的神化以及 《烧饼歌》 预言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是刘伯温传说愈变愈离奇怪诞和繁多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也是刘基的神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他的《刘伯温传说的产生及其演变——“人物神化”与“文化交流”》一文就是此书中的一个章节。 他在《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一文中, 对关于刘基的各种传说作一梳理, 并指出了传说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

42、(9)徐世征《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序》,周文锋主编《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43、进入武阳村,首先看到的古建筑便是施茶亭。施茶亭位于南田镇武阳村金龟山山麓,处于上通瓯括下达瑞平的古道上,是由刘基第六世孙刘启节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6),并购置亭田,其田租收入专门雇人为路人施茶。因年久失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此建筑得到重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建成。施茶亭由正屋、厢房、天水桥、过廊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正屋建于块石垒砌的台基上,地面高于过廊,面阔三开间带左右耳房,进深五柱七檩,屋面悬山顶,明间前设单孔石质天水桥,桥面置十四级踏跺作为甬道连接过廊。

44、2008年6月,   “刘伯温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深化刘基研究的一个契机。  “刘伯温传说”是以青田、文成等浙南地区为核心流传地, 并流布浙东辐射全国的关于历史人物刘基的民间口头文学,内容包括刘基生平家世、 聪颖好学、 神机妙算、 除暴安良及其家乡的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其内容健康、丰富、全面,流传地区广泛,雅俗共赏,对了解、 研究刘基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45、朱棣篡位后,对朱元璋时期的政策多有否定,后来明孝宗赐给“诚意伯刘公庙”一块“翊运祀碑”,让刘基神话从此有了皇权的加持。

46、  辞官后,刘基返回青田,1343年(至正三年),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后来因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还给他许多责难,他只好上书辞职,任期约一年。

47、左光斗,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被誉为“铁面御史”,为挽救明王朝做出了许多努力,出任屯田监察御史期间,在天津实施“三因十四议”的屯田方案。还主持了西北水利空间范围内的京东、畿辅的水利屯田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48、除此之外,武阳村还有武阳岭、云来亭、弓箭山、金龟山、宝剑山、天葬坟、马尾瀑,以及有关刘基家族的众多神奇传说。每到一处,回首观望,似乎每个地方都有一个伟岸的身影。

49、(3)陈学霖《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三联书店2008年版。

50、打天下时被大树典型,坐天下时却靠边站,因为朱元璋对刘基的威望颇有忌惮,唯恐对皇权构成威胁。朱元璋为政过苛,群臣敢怒不敢言,往往转而赞颂那些已经逝去、尚未被污名化的名臣,如徐达、常遇春等,刘基因此得利,加上刘基后代又是编文集,又是找名手立传,使刘基身后的名声越来越大。

51、1946年, 刘基的故乡今南田镇从青田县脱离出来, 与瑞安、 泰顺的部分地区共同成立了新的行政区域,并以刘基的谥号“文成”命名其为文成县(文成县属温州),于是刘基也成了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看, 刘基文化是具备一定的温州地域根基的。 当然刘基文化在温州的地域根基,不仅从行政区划上来讲,更要从刘基故里与温州地缘联系、刘基受温州地域文化的浸润熏陶、 刘基与温州相关联的种种活动、 刘基的宗亲和刘氏后裔分布及相关的民俗民态上来认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刘基文化是具有相当的温州地域根基的。

52、前两人均是刘伯温的好友,胡惟庸则是李善长阵营的人,本来就和他水火不容,从此就更加视他为仇敌了。

53、在官史和文士的记载中,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机密辅佐, 学富五车,精于谋略, 擅长兵法, 为朱明王朝的创建立了不朽奇功。 但在民间传说里,刘基是个神秘人物。坊间还流传他画图建造北京“哪咤城”,可呼风、能唤雨、通星象、精卜筮、晓吉凶、知阴阳,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莫测之术,被称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不断地被神化,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异色彩。

54、“刘伯温传说” 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包含很大比重的智慧故事, 有着重要的认知价值; 传说中的刘基,是传统道德的典范,他的故事又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传说包含的一些历史因素, 能弥补正史对刘基记载的不足, 因而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这些都可以证明“刘伯温传说”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

55、朱标回去后就和他老爸报告了这件事,本来这是一件很好的关于自然界生存法则的探讨,却偏偏被朱元璋曲解成“杀朱,还是大朱小朱都要杀,刘伯温这是要造反啊!杀了”。就这样刘伯温一脸懵逼地就被砍了(有说是吞金自杀的)。官方版本:出自于清朝汉臣张廷玉所著的《明史》,里面说刘先生病了,丞相胡惟庸因为和刘伯温有芥蒂,就派了御医拿了些不知道掺了什么的药给刘伯温吃,吃得他头昏目眩,身体没见好反而是越来越差。刘伯温知道这药有问题,就急忙入宫去和朱元璋说了。

56、荣    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市优秀教师,市优质课一等奖,国家、省、市、县优秀指导师,县学科带头人;多篇论文和课题获省市县发表及获奖。

发布于 暂无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八月十五寄语怎么写【精选35句】 下一篇:关于理想和志向的名言警句【精选40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