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的作品【精选59句】

伏尔泰的作品

1、一七三四年,他的《哲学通讯》出版,立即被扣上“违反宗教、妨害纯良风俗、不敬权威”的罪名遭到查禁,巴黎最高法院下令逮捕伏尔泰。他逃离巴黎,在偏僻的小城西雷,他女友夏德莱夫人家里住了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活动,其中有《恺撒之死》《穆罕默德》、长诗《奥尔良的少女》、历史著作《路易十四的时代》以及科学论著《牛顿哲学原理》等。

2、友谊于是垂怜自天而降,来到人间为我帮忙;它大概也充满着温存,但再比不上爱情那样的炽狂。

3、以上所列的伏尔泰历史著作,都是吴模信先生翻译或参与翻译的。吴先生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法语专业;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53-196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任法语教员;1973-1988年在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法语教师。他长期从事法语教学工作,除翻译伏尔泰历史著作,他还译有《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下卷)、《天主教史》、《基督新教史》、《犹太教史》、《恺撒》、《地中海的最早期文明》、《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合译《傅立叶选集》、《黑非洲政治问题》、《十九世纪法国名家名作选》、《雨果评论汇编》、《昆虫记》;校审《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卷);主编《法语成语双解词典》。吴模信先生译文通顺而有文采,四字形容词连用较多,有些词句风格较为古雅,非常符合原书作者及时代风格。

4、这样的分期显然意味着,时段的划分也是一种思想的划分。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反革命观点,它是菲耶韦(Fiévée)提出来的:“德行败坏之人”的兴起应归咎于伏尔泰,而卢梭则招募疯子为追随者。

5、本书是伏尔泰75岁时以其如椽之笔撰写的历史著作,以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国历史为框架,围绕法国王位传承和朝代更替的主线,叙述了巴黎高等法院的源起、发展、演变和消亡,并对巴黎高等法院在不同时期与场合所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分析,讲述了巴黎高等法院和国王的关系问题。

6、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革命者利用伏尔泰的方式既带有象征色彩但又漫不经心:伏尔泰的人性不变论对革命者的抱负是一种深层的抗拒,因为,正如路易·勃朗敏锐地指出的,更新这个世界在伏尔泰看来是“道学家的狂想”。

7、伏尔泰对马布利、卢梭和所有“充满悖论的著作”的抱怨,有这样一种前提假设:人性不可能具有它并不存在的面目,而且它是不可能改变的。尽管伏尔泰大唱进步的赞歌,但他的思想中有一种强大的固定性:人是一种栖居于存在物阶梯的特定档次上的受造物,他固然能够增长其自由,强健其智识,扩大其幸福,但这都是在人类状况的许可范围之内,而人类状况本质而言是不可改变的。(伏尔泰的作品)。

8、作者: (法)波莫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孙桂荣 / 逸风 

9、但是,我宁愿要一个残酷的真实,也不要一个虚幻的“事实”。并且,承认伏尔泰没有说过那句话,并不影响伏尔泰的伟大。

10、这里可对伏尔泰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做一点评估。革命观念本身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事变将彻底改造生活,这一事变可以改造人类幸福的条件,甚至可以改造人性中的各个要素。另外,就这一点而言,大革命显示了它与基督教观念的相似性,后者也是取决于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将恶的存在转化为善。(伏尔泰的作品)。

11、大多数时候,人们都觉得不可能在各种相互矛盾的体系和敌对的作者之间实现和解,除非采取功能性的分类法,如可以根据任务、时代或思想进行划分。

12、但是,要是问伏尔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恐怕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这句话:

13、他的思想跨越古今,但是对许多问题他并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摆出各种可能,促使读者自己思索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14、伏尔泰关于自由的思想也是如此。在他为《哲学辞典》“自由”写的辞条中,他说:自由就是“试着去做你的意见绝对必然要求的事情的那种权力”。在他看来,自由是人人享有的天赋权利。他十分欣赏英国在君主立宪政治制度下的自由。首先英国人有“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有信仰的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他自己的方式供奉上帝”,有“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有权发表一切想法,法律保障他的言论和出版自由,以及公民“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法律条文的规定来裁判的自由”,等等。看来,他所理解的自由并没有超出英国式的自由的范围。但是,有一点他是按照资本主义的现实直言不讳地说出来的。他在《哲学辞典》的“财产”条目中说:社会并不需要农民成为富人,而是需要这样一种人,在他的身上除了一双手和一片善良的心愿以外什么也没有,他们将自由地将他们自己的劳动出卖给出价高的人,他们用这个自由来代替财产。这说明他同情农民的不幸是为了把他们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劳动力的自由出卖者。在这一点上他是坦率的。

15、伏尔泰既是预言者,也是创造者,他的作品,正如1791年7月《普罗旺斯信使》提到的,“就是摧毁巴士底狱的武器”。将启蒙视为大革命的缔造者的观念——这种从现实回溯既往的幻觉在19世纪进一步发展——如此迅速地成为一种常识,这不免让人震惊,尽管存在一些十分孤立但很清晰的批判声音,如穆尼耶的看法。的确,人们在1791年制宪议会完成的工作中,可以被认为出自伏尔泰的著作的各种措施,能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如出版自由,立法统刑事诉讼程序的改革,以及教士领取薪资的制度。

16、1791年7月11日,伏尔泰被迎入先贤祠,当时国王出逃瓦伦被截回没几天,大革命正经历一个特别混乱的阶段,而伏尔泰的第二次加冕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的。

17、或者用以歌颂自由(“我的心中镌刻着自由,对国王心怀憎恶”);

18、在马里沃很多剧本中都出现过的意大利假面喜剧人物阿尔乐甘

19、最后可以指出,严格的计量方法表明,提到伏尔泰的次数随着大革命的进展而不断下降。R.加利亚尼曾仔细翻阅17171793年的4500份小册子,他注意到,1791年伏尔泰被提到的频率比卢梭更高,这很可能是因为攻击天主教的缘故;1792年这两位作家大体持平;1793年卢梭超过了伏尔泰,而且,总的来说,提到他们二人的总次数在逐渐减少,好像大革命已经越来越不需什么庇护人了。

20、人使用思想仅仅是为了遮盖错误,而用语言则是为了掩饰思想。

21、即使大革命过去之后,人们还是继续将大革命与卢梭联系在一起。而伏尔泰则和大革命脱离了关系,不过他的著作仅在1814—1824年就发行了160万册,这个数字在当时堪称奇迹。

22、1749年曾以《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助敦化风俗》一文而闻名。1762年因发表《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而遭法国当局的追捕,避居瑞士、普鲁士、英国,1778年在巴黎逝世。

23、一七二九年他回到法国后,创作了悲剧《布鲁特》和《查伊尔》,前者通过古罗马的题材表现了为反对专制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理想精神,后者对宗教偏见提出了强烈的控诉,而在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中,伏尔泰则描绘出一个封建君主穷兵黩武、侵略好战的反面形象。

24、一七二六年,他来到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像他这样一个来自专制国家的受损害者,自然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怀着向往,特别是对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依才德而定,大家都可有自由高尚的思想而不用忌讳顾虑”更是赞赏备至,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在街上,群众因讨厌他的异国服装而叱逐他,他就高声向他们喊道:“英国的好汉们,我不生为英国人不是已够可怜了吗?”他的话当场赢得了群众的喝彩欢呼。他在英国居住了三年,考察了政治制度和社会习俗,研究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就,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他把自己的观感和心得写成《哲学通讯》一书,鼓吹政治改良、信仰自由和唯物主义。

25、正是在旧的时代已经告终,新的时代将要来临的过渡时期,伏尔泰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感时代变化之征兆,一开始就以旧的阶级和旧的意识形态的讽刺者、批判者的姿态出现。中学毕业后,他在担任驻外使馆的秘书和法庭的书记期间,虽混迹于贵族纨绔子弟的圈子,但目无封建等级制,敢于与贵人分庭抗礼,针砭时尚,抨击前朝政制,以锋利的谈吐和俏皮的警句闻名。由于言谈中对摄政王不敬,他被逐出京城,他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又在一首诗里讽刺了宫廷,于一七一七年被投进了巴士底狱。在狱中十一个月,他写出了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这个剧本被认为是一部抨击宗教、影射摄政王荒淫无耻的作品,因而在巴黎上演时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自此,他享受了几年的虚荣,贵族和宫廷也捧他为“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经营商业,为自己积攒了大笔财富,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他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保障,他和一个贵族发生了冲突,不仅自己受辱,而且被政府投入监狱,后又被放逐国外。从自己痛苦的经验中,伏尔泰对专制政体的面目有了切身的体会。

26、这桩文坛公案,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伏尔泰一生留下著作无数,但后人引用最广的却是他没有说过的一句话,令人唏嘘不已。也许,我们太尊崇伏尔泰了,我们太喜欢这句话了,我们太愿意相信伏尔泰说过这句话了,我们太需要伏尔泰说过这句话了。

27、演出时间:2017年4月21日(周五)20:00

28、在原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不少新元素来让整部剧诠释得更丰满完整——剧中穿插了法国流行乐坛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国宝级艺术家赛日·甘斯布的旋律,让剧中浪漫、不羁、放荡、反叛、爱情、希望的情绪展现得更淋漓尽致之余,又增添了时代的气息。

29、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对暴力革命,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30、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31、共和二年花月18日,罗伯斯庇尔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讲,论述“宗教道德观念与共和原则之间的关系”,这份堪称他真正的哲学遗嘱的演讲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伏尔泰学说的怀疑。这个被过分吹捧的伟人属于这样一个“派系”,它“在政治上总是罔顾人民的权利”,“在道德上远不止要摧毁宗教偏见”。他还是迫害让-雅克(卢梭)的人之必须承认,伏尔泰的这种负面形象(是路易·勃朗的解释的后盾)始终出自于与卢梭笔下萨瓦那位贫穷的代理神甫的对比,后者的《信仰自白》是以贝尔纳丹·德·圣-皮埃尔(BernardindeSaint-Pierre)为原型的。

32、新书坊|为何非西方世界没有产生西方式的政治哲学大作

33、他相信有更美好的时代,但未来并没有占据他的思想(当然过去也没有,这就使他十分坚定地排斥卢梭的多情善感):人应该适应当下,这才是他关心的重大问题。谴责他的人认为他的所有保守主义主张,如认为贫穷不可避免,人类状况的不平等无法克服,都根源于他的社会想象力所遭遇的时代局限。

34、演出时间:2017年3月30日-31日(周四-五)20:00

35、伏尔泰的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几乎包括了各种体例。在小说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老实人》、《天真汉》等;在戏剧方面,最有名的是喜剧《放荡的儿子》、《一个苏格兰的女人》等和悲剧《哀狄普斯》、《布鲁杜斯》、《伊兰纳》等;在诗篇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的处女》等。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善于以机智的讽刺打击敌人。

36、伏尔泰小说选/(法)伏尔泰著;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

37、做一个惹人厌烦的人的秘诀就是告诉别人一切。

38、这种零碎的用法难道会让一个不是热衷于思想连续性的人感到不快吗?对此我们不能肯定;但是,这种引用方式也意味着某种无拘无束,与同期引用卢梭时的情绪性和概括性的使用相去甚远。

39、1778年3月30日,在戏剧《伊琳娜》(Irene)再度上演时,人们在剧场里为伏尔泰的胸像戴上了王冠,当时他还在世;可以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日期,是一个不为国王加冕而为文人祝圣的时代的开端。

40、ISBN978-7-02-015852-2

41、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42、这个古典喜剧以轻松浪漫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一波三折但皆大欢喜的爱情故事。

43、让我们从岁月的不可抗拒中吸取点有益的教训,谁的头脑要是向年龄要求非分,谁就必然遭受天大的不幸。

44、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着名学者、作家。

45、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46、他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

47、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48、新书坊|晏绍祥:人物志研究在罗马史领域的代表作——塞姆的《罗马革命》

49、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50、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译者: 吴模信 / 吴煜幽 

51、还有著名的雅克·拉萨勒大师执导的七部马里沃作品......

52、演出票价:88188288388588688888VIP   

53、这就让人怀疑,大革命对伏尔泰的抵制植根于伏尔泰的人性论中。

54、“碎金书坊”为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宣传公共号。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送上商务印书馆最近出版的文史类新书书讯书摘,也将一一请出深藏在经典好书背后的作者、译者、责编,与读者共话那些令人无比着迷的思想与发现。

55、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56、英国有个女作家叫S.G.Tallentyre(1868-1956)以研究伏尔泰出名。她在1903年出版过《伏尔泰传》(LifeofVoltaire)。1906年Tallentyre出版了《伏尔泰之友》,就是下面这本:

57、这次庆典催生了不可胜数的演讲、题词、小册子和各种仪式活动,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对这个伟人的想象。在这次行动的组织者看来,伏尔泰首先是吹响革命号角的先锋。在被人笼统地鼓吹为具有预言能力的作家中间,伏尔泰尤其值得一提,他在1764年4月2日给肖夫兰(Chauvelin)的信中写道:“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为一场必定会到来的革命散播种子,我将很高兴能见证这场革命。”(他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被自己的“小侄子们”大加利用的“美妙吵嚷”时备感欣慰。)

58、伏尔泰的凯旋曾经确定了自由革命的基调,但是在那之后,是否清理了场地,以迎接更契合平等革命的卢梭统治时期的到来呢?

发布于 2023-11-06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六年级摘抄好段200字【精选34句】 下一篇:形容马的俗语【精选17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