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简介资料【精选62句】

巴金的简介资料

1、简介:《草原故事》是一部与草原有关的小说选集,所选篇目均为高尔基的早期创作阶段的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显著特点。这些故事充满东方暮色的丰富和神秘,渴望中不时迸发出炽热的预言,它们是高尔基最美妙的幻想。

2、简介:《迟开的蔷薇》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斯托姆的小说集。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3、树生终于离开了这个家,文宣为了母亲和儿子能够活下去仍带病上班,挣扎在死亡线上。当街头锣鼓喧天,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那个晚上,文宣痛苦地停止了呼吸。他母亲集了一点钱买了棺材将他埋葬。两个月后树生回来,却发现熟悉的旧居早已换了主人,她知道文宣已不在人世,一切都物是人非。她该何去何从? 

4、《阿尔希普爷爷和廖恩卡》,因农村的破产沦为乞丐的阿尔希普祖孙二人,孤苦伶仃,贫病交加,流落异乡。他们预感到了自己的可怕命运,因而痛骂旧世界是一只吃人的“野兽”。果然他们很快就被这只野兽“一口吞下”了——一场暴风雨之后,祖孙俩都惨死在草原上。

5、巴金在少年时代就喜欢斯托姆的小说,学习世界语时曾背诵过世界语译本,外出旅行时常带着斯托姆的书,“有空就拿出来念几段,我还可以背出一些”。在抗战期间,他翻译了这些作品,并表明:“我不会写斯托姆的文章,不过我喜欢他的文笔。”

6、以巴金具体作品分析新文学建设和传统文学间的关系。

7、作品结合抗战期间的社会现状,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控诉日寇的血腥暴行,赞扬了军民奋勇抗战的精神品质。

8、他的平和谦虚和对后人的呵护是给后人留下的另一笔财富。 ——王蒙

9、《幸福的梦》书前刊有“编者献辞”,由主编索非亲撰;另有“前记”,全录于下:

10、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于两个字: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11、他们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原籍浙江嘉兴。一九二三年六月和一九二四年一月两次到嘉兴祭扫李家祠堂,第二次,巴金在西米棚下十五号(四伯祖李熙平家)住了十天。一九二五年冬,他在南京写下了《塘汇李家祠堂》一文。声誉卓著的国际问题专家和德高望重的社会活动家金仲华是浙江桐乡人,一九一九年夏,金仲华从桐乡县崇实小学毕业后考入嘉兴县立第一中学读书。嘉兴和桐乡是接壤的两地,可说是同乡。早年巴金和金仲华同是文化界名人,新中国成立后又同在上海工作,金仲华担任主管文化卫生的副市长,而巴金在一九五三年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两人在工作上有很多的联系。

12、甲、本人每次校对,文字均有修改,虽然不多,但是一定有。因文章多看一次,必然多少会找出毛病来。

13、总的来说,我处理任何事情,都顾到各个方面。校样从头至尾要亲自看,为的是求文字更少毛病,也为的是求书版形式更合理美观,要在上海排,为的是求手续简便,节省时间,也免除与排字房的隔膜。

14、“家既是人的生存场所,又是人的精神家园。是每个人的生存起点,又是他的归宿。”在对“家”的解构中,巴金在与旧家庭决裂的同时也意味着精神家园的失落,他虽接受了现代西方理性价值观,但理性的认知并不能替代情感的归依,他成了精神上的漂泊者,无家可归的孤魂,巴金希望一个精神上的着落。

15、《告青年》则是俄国革命家克鲁泡特金对即将踏上社会的青年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告诫与劝说,主要控诉了剥削阶级的罪恶,抨击了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并号召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去推翻现存的社会制度,从而获得应有的自由与幸福。他在书中表明:只有万人获得安乐,才有个人的幸福。

16、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三十年后(即五十年代初)我以同样激动的心情第二次翻译它。我爱它超过爱自己的作品。我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思想。它是我的老师,我译出的作品都是我的老师,我翻译首先是为学习。”“那么翻译《信号》就是学习人道主义吧。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17、《可汗和他的儿子》,可汗和他的儿子同时喜欢一个俄罗斯女俘虏,这个俘虏是儿子阿尔加拿抢劫回来的,人们举行许多盛大的庆祝来欢迎他,赞美阿尔加拿的勇敢,半岛上所有的贵人全出来参加这些庆祝大典。儿子的勇敢受到可汗的嘉奖,并且在宴会上许诺儿子想要什么都可以给他,儿子提出把那个俄罗斯女子赐给他。可汗沉默很久后同意了。但是,宴会散后父子俩还是起了些争执,“我们彼此可怜可怜吧,父亲”,“我们杀了她”,最后一致同意将女子从山上扔到海里去。在女子被扔下海后,可汗也跳海了,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可汗位子。

18、1940年七月始,辗转于昆明、重庆、成都、桂林、贵阳等地,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活动。

19、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巴金”是发表《灭亡》时的笔名,另外还有佩竿、余王文慧等笔名。1940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年幼的巴金受到封建大家庭的排挤,使他对封建专制产生了强烈的憎恨。因而对旧的传统的封建制度的批判与暴露贯穿了巴金几乎所有作品。

20、分析《寒夜》的思想《寒夜》是巴金解放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标志着巴金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中所达到的最高成就。他写这部小说是为了“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小说是通过三个小人物的感情纠葛和凄凉命运来展示这一主题的。小说描写一个走向崩溃的家,是一个新文化运动中的新型家庭模式:汪文宣和妻子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他们大学毕业,追求爱情与理想的统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和勇气。由于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特别是在长期仰人鼻息的社会环境中讨生活,他们的理想都发生了巨大扭曲。汪文宣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公务员,懦弱、多病。曾树生则凭着美色当了资本家银行的“花瓶”。这种贫困以及心理的沉重负担给家庭带严重危机。加之汪文宣的母亲的加入,婆媳不和使原有潜在的感情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终于陷入无以自拔的悲剧。最终,曾树生随人而去,汪文宣在吐血中身亡。

21、抗战胜利后,钱君匋的万叶书店迎来发展契机。他与老友索非策划了一套 “万叶新辑丛书”,其中万叶译文新辑预告出版五种,所见有两种,一是高尔恰克等著、周姚译《幸福的梦》;另一是高尔基著、适夷译 《老板》,均于1946年2月出版,署“主编者索非、发行者钱君匋”。

22、《鸟的天堂》是现代作家巴金于1933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后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的课文。选做课文时有所删减。

23、    5月1日图片文献展将移至新华书店展出,主题书展在越秀图书馆大厅继续,5月30日结束。

24、《樱花时节》是诗歌、小说和随笔合集。毛一波在“后记”中仅说“只有《旧痕》一首,出之于我底爱弟农海的手笔”,并未说到巴金“送”文。事实上,《列宁进天堂的故事》确是巴金编译,只是未“用PK的笔名发表在《开明》上”,而是署名 “巴金”与毛一波的短篇《失业》、随笔《日本之秋》同时发表于1931年3月星洲日报社出版的《星洲日报二周年纪念刊》。

25、巴金把他们看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钦佩他们“有骨气”,表示他们是不能被遗忘的“炎黄子孙”。是啊,“要是没有这一点骨气,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祖宗?”毕竟是知识分子,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传统。

26、傅雷与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的合作是比较愉快的,这基于作为文化人的巴金对文人个性、习惯的尊重,他放手让傅雷按照自己的标准、个性去译书和处理稿件,从排版、校对到装帧设计,作者都享有极大的权力和自由。这一点,傅雷跟朋友们提起甚至不无得意,他说是“为所欲为”:“问题到了我的‘行内’,自不免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好在我老脾气你全知道,决不嗔怪我故意挑眼儿。——在这方面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一本书从发排到封面设计到封面颜色,无不由我亲自决定。五四年以前大部分书均由巴金办的‘平明’出版,我可为所欲为。后来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就鞭长莫及,只好对自己的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傅雷说,他在装帧、版式乃至书的校对上的讲究,“我是国内最严格的作译者”,此言不虚。他有一封信中谈到工作状况:“这一年来从头至尾只零零星星有点儿休息,工作之忙之紧张,可说平生未有。……除重译《约翰·克利斯朵夫》外,同时做校对工作,而校对时又须改文章,挑旧字(不光是坏字。故印刷所被我搞得头疼之极!),初二三四校,连梅馥也跟着做书记生,常常整个星期日都没歇。这一下我需要透一口气了。但第三四册的校对工作仍须继续。至此为止,每部稿子,从发排到装订,没有一件事不是我亲自经手的。印封面时(封面的设计当然归我负责)还得跑印刷所看颜色,一忽儿嫌太深,一忽儿嫌太浅,同工友们商量。” 

27、容易确定的是,一切是巴金的笔名,泰伦、微明是索非的笔名。署一切译的《茶房也是一个人》,刊于《开明》一卷八号“儿童读物专号”;署微明译的《论嫉妒》,刊于《新女性》1929第十二期;署泰伦译的有四篇:《幸福的梦》刊于《中学生》1930年第七期,《小红帽》《红帽女郎与狼》分别刊于《学生杂志》1930年第八期、第十二期,《小国王》在《文华》月刊 1930年第十期开始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署索非译。

28、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29、1938年,2月,写完《春》。3月,参加文协,被选为理事。

30、  边吹手边急匆匆的回家,成为每年冬日里永不改变的印迹,口腔的温度在冰冷的手上停留了短暂的一瞬,便无情地被风卷走,张狂的空气早已没有原来的顺服,压抑的寒冷促使我加快脚步,只想好好的暖暖手。

31、巴金编译的《列宁进天堂的故事》原刊于《星洲日报二周年纪念刊》,后被收入毛一波《樱花时节》。

32、迦尔洵(1855—1888),俄国作家。迦尔洵以短篇小说见长,其小说情节并不复杂,鲜明的主题、生动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叙事角度是其创作的特色。主要作品有《四天》《胆小鬼》《艺术家》《棕榈》《红花》《偶然事件》等。

33、与闷热的夏日不同,冬日的寒风是真真实实地扎进血肉的,呼啸的疾风狂躁地卷着冰冷而来,冬天这个季节,如一把叛逆的利剑,透支着少的可怜的温暖,使放荡不羁的寒冷汹涌而来。

34、索非是我国世界语运动的早期倡导者。1925年,他曾参与胡愈之领导的上海世界语学会改组,曾任世界语杂志《绿光》编辑和世界语函授学校教员,后任上海世界语学会干事,负责学会日常事务。巴金从法国回国后,索非介绍他加入上海世界语学会,也成为函授学校教员,并参与编辑《绿光》。

35、A、通过梅、凤鸣、瑞钰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36、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37、莫言:我们怀念的那种年,现在的孩子感兴趣吗?

38、《马尔特和她的钟》:我在求学的最后几年寄宿在马尔特小姐的家中,马尔特的兄弟姐妹都不在这,她的父母也都已经去世,只留下她这个未嫁的年老的女儿,靠租金度日。马尔特在她的孤独的生活中并不感到无聊,在父母去世后也很少同人来往,只在家里与家具交谈。这个钟就是她最会讲话的伴侣。这个钟也有自己的思想,拒绝她出去过圣诞、让她想起母亲去世的夜晚,唤起她的哀愁也唤起她的快乐……

39、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40、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41、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42、简析《家》中觉慧的形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43、这些小东西是我在学习世界语时的试译,有些是世界语的原作,有些却是世界语的译作,我根据译本转译的。

44、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45、简析巴金《灭亡》的思想内容和杜大心形象《灭亡》是巴金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思想内容:作品通过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杜大心的形象,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从参加社会运动以来的心灵历程。真切地反映出某些青年知识分子在白色恐怖下的躁动、激愤与反抗的心理。人物形象:杜大心是一个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革命者,他患有严重的肺病。肺病使他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过于强大的黑暗换金个又使他看不到人类的前途,最后白白牺牲了自己。

46、这篇“前记”自然是译者“周姚”所写。看来,“周姚”是世界语译者。寻找“周姚”的范围,一下子缩小了许多。

47、从树生的形象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笔下安娜·卡列尼娜以及福楼拜笔下包法利夫人和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树生和卡列尼娜一样充满活力和热情,为自己的幸福竭力追寻,又像包法利夫人般沾染享乐的风气,但她并未像包法利夫人一样纵欲无度。娜拉走后如何?易卜生未给出答案,而树生出走后选择回来,不过早已人去景换。曾树生的形象充满了矛盾,她爱自己的丈夫,却为了自己能够舒服一些而选择做“花瓶”;她眷恋着家,却又决然奔向兰州,到兰州后又割舍不下,写信问候丈夫。在她的心灵深处,灵与肉发生着碰撞与矛盾。树生不是革命的女战士,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人民,而是城市中的新派女性,处在时代浪潮的过渡中,是“五四”以来的女性形象群中独有的,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浸透着巴金对凡人小市民人性被异化和摧残的同情,极具悲剧含义。

48、巴金的多余人形象主要表现在《激流三部曲》中。比如高觉新,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并被强烈的吸引;但是他又处于长房长孙的地位,有着整个封建大家族赋予他的期望和责任。

49、前期以青春激情的抒情语言风格著称,感染性极强,故而巴金前期以《家》为代表的小说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而以小说《憩园》为节点的后期作品语言则开始由热转冷。

50、我集起这个集子来,并不是想炫耀自己的学习成绩,却是想告诉大家:世界语是一种值得炫耀的美文,藉以引起大家学习世界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呢,也算替自己留下一个学习纪念。

51、这本书(《文学写照》)是一个宝库,充满了给人启示的逸事,不但有大文豪如托尔斯泰、契诃夫和高尔基本人,还有没那么出名但值得一读的俄罗斯作家,更有一众让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理想主义,绝望,怪诞,疯狂——来自俄罗斯生活的各个层面,高尔基都用精确的笔触写得栩栩如生。——戴维·洛奇

52、《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53、傅雷还是一个热心人,他鼓励人译书,也为平明社这套丛书拉稿。1953年1月给巴金的这封信,就是介绍杨必译稿的:

54、简介:《红花集》共收入俄国作家迦尓洵的8个短篇小说:《红花》《信号》《一件意外事》等。巴金1922年就曾翻译过迦尓洵的《信号》,他说:“我这一生很难摆脱迦尔洵的影响,我经常想起他写小说写到一半忽然埋头痛哭的事,我也常常在写作中和人物一同哭笑。”

55、我年轻时,觉得巴金的作品似乎不够锐利,他的反抗,他的愤怒,都不够强烈。而现在年纪稍长,发现他的温和中包含的是一种更大的愤怒,蕴藏着更大的力量,不是毫无批判。他对这个世界看得很清楚深刻,对于人生的幸福与不幸也看得很清楚通透。这种认识达到某一高度之后,才会化作更为深切的爱。像巴金先生这样一种爱与热情,正是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需要的。——王安忆

56、《散文诗》是屠格涅夫的文学绝唱,是最真诚的人生告白。有人说,“他的这些散文诗乃是俄罗斯文学中这一困难而独特的体裁的”完美的典范”。写作它们时,作者已经进入暮年,身受病痛折磨;远离故土,心含悲伤情绪.屠格涅夫在诗篇里回忆往事,谈论宏观的宇宙和自然,探究幽微的爱情与友谊,思考生死别离,感怀人情美丑。这些都化作忧郁的文字散布在每一篇的散文诗中。这是一个人生命的歌唱,虽然他们都是短章,然而真诚、自然、饱含深情。

57、本书是斯托姆的小说选集,其中《马尔特和她的钟》(1848)是他发表的长篇小说,《蜂湖》(1850)则代表了斯托姆的创作经典,此外还有短篇小说《迟开的蔷薇》(1860),本书即以此篇命名。小说《在厅子里》(1849)则在附录中补入。

58、首先,巴金与萧珊在贵阳成婚后完成了《憩园》,自然成家后的巴金便不比从前那样专心写作且能“不食人间烟火”,别具洒脱气质。成家便意味着每日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要为经济奔波,要为家庭操心。这样,来自自身世俗真实生活体验就不免带入作品中。

59、笔调变得深沉、悲哀和忧郁,到了《寒夜》则将这种悲剧式的语言艺术提炼到了巅峰状态。巴金前期作品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激越奔肆,一泻千里,无法以迁回婉转,含蓄凝炼对其加以规范。

60、 巴金把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对待朋友“充满了真诚”。他曾说:“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命就没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巴金有很多朋友,也有说不完的友情故事。本文介绍的是巴金为友情“送”文的故事。

61、即使是布面精装,如适夷兄译的《高尔基选集》:甲、封面凹凸不平;乙、胶水污点不少;丙、烫金有缺笔,或一字之内部分笔划发黑;丁、书角也有瘪皱情事。总结起来,仍是浪费。以国内现有技术水平,并非精装本不能做得更好;但在现行制度之下及装订人才极度分散的现状之下,的确是不容易做好的。一九五三年平明出《约翰·克利斯朵夫》精装本,我与出版社都集中精力,才有那么一点儿成绩,虽距世界水平尚远,但到了国内水平(以技术及材料而论)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今在大机关里头,像那样细致的工作在短时期内恐怕没有希望办到。——装订也是一门高度的工艺美术,只能由一二人从头至尾抓紧了做才作得好。

发布于 2023-11-03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不禁造句【精选20句】 下一篇:感恩的名言佳句及意义【精选59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