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字禅语【精选54句】

道教四字禅语

1、我们现在所见八大山人存世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他晚年的作品。我们从他的这些作品中抽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一起予以比较,来讨论他晚年所呈现出的两种不同风格作品倾向的现象。

2、宽容不仅有利于修性,而且也有利于修命,即有利于修炼肉体生命,换言之即有利于身体健康。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都难免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当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以解除时,机体内分泌功能就易失调,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等,还常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倦怠无力、心绪烦乱等症状。这些心理与生理异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可诱发疾病的发生。”一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由此可见宽容的重要性。

3、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降心,炼性,超界,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以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

4、  天亮睁开眼,还活着,真好;天黑闭上眼,能睡好,值了。

5、■四月十五(5月29日):上午上大供、下午三时系念法会

6、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7、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默默,不见万物,邈邈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是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

8、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唐。王士元《亢仓子·用道篇》

9、  《道德经》讲:“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几句话实为丹法要诀,特别是学南宗内丹者更应特别重视。

10、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最易迷失自己;处在别人的关爱中,最易弱化自己。

11、“大巧若拙”出自老子《道德经》第45章。意思是说:真正心灵手巧的人,不自我炫耀,外表上看上去好像很笨拙。

12、浮生若茶,甘苦一念。茶,甜藏于苦中。人生如是,是苦是甜,自己知道,却也未必知道。你知道的,只是当下的感受,却未必看得见下一刻的转变。人生若茶,生活似水,水能让茶由苦变甜,生活磨砺能使人超越苦难。不经苦,何来甜。一念苦,一念甜,转个念就是希望。(道教四字禅语)。

13、佛曰: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14、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七十七章。

15、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6、我们比较一下八大山人晚年书于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但内容相同的两幅作品。两幅作品均为《送李愿师盘谷序》轴。第一幅署款“?大山人”形(图七),应为山人晚年前期的作品。第二幅署款“八大山人”形(图八),应为晚年后期的作品。从字形幅式来看,两幅作品的书写时间相距不会很长。作于晚年后期的那一幅作品,刘墨认为“按署款方式,此似应作于74岁左右”,并认为是八大山人的代表性作品。笔者以为,作品时间应在74岁往前靠,----时八大山人64至65岁)后写《八大山人传》称八大山人“狂草颇怪伟”。从八大这一时期所存作品来看,称其倾向于图案的“画字”书风为“怪伟”,的确是比较贴切的概括。这一时期持续不长,69岁以后八大山人的书风逐渐倾向于端庄平和,章法变知己石铺地、参差错落为竖势排列,少夸张之态。故本节所举后期的那幅作品,正是较多地保留有前者的形态,又有后期某些特征的过渡性作品。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8、失去的我们不妨让其失去,因为它可让我们少些惆怅;得到的我们不妨少些满足,因为它可让我们多些清醒。

19、张程,中国民主建国会,蚌埠民建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协会,道家书画院委员,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蚌埠宗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蚌埠塗山禹王宫常住,禹王宫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

20、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道德,天地之神明也。天地,道德之形容也。汉·严遵《道德指归论·勇敢篇》。

22、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3、功德圆满(gōng dé yuán mǎn):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出处:隋·隋炀帝《入朝遣使参书》:“奉五月二日诲,用慰驰结,仰承衡岳,功德圆满,便致荆巫。”

24、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2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6、心是最大的骗子,他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生

27、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28、  南宗继承钟离权、吕洞宾的内丹理念,认为修炼内丹,即修炼“性、命”(性命双修),而且认为儒、佛、道三教是同源一理,以道禅结合、摄禅释性、先命后性独树一家之学。主张“混俗和光”、“大隐混俗”,不提倡出家。元代中后期原来流传于北方的全真道与南方内丹派的结合,内丹学南宗的教派也被划分在道教全真道。与原来的全真道不同的是,内丹学南宗人士多不提倡出家。南宗从张楠开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并撰有多种雷法着作。

29、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30、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家经典禅语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1、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32、俭: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不伤脾胃,俭于嗜欲则聚其精神,俭于言语则养其气息,俭于郊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消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得一分之益。 

3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4、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35、运动使人充满生机活力,音乐使人充满浪漫快乐,思考使人充满智慧理智。

36、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37、“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38、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行,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不及极饥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系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语警惕,足以养生者圭臬,谓非得个中三味者,而能语此乎。

39、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4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1、  丹法也是个有无相生的过程,入室下手修炼,什么功夫也没有,这是“无”;丹法入手;关键在于”无中求物”。修道至“有象”、“有物”、“有精”,直至“有信”,才能炼出先天元气,或称真一之气,写作“炁”,命功才能有成。如果修了几年根本见不到“象”,见不到“物”,等于什么效验也没有。还是个”无“,这是在事上未入门。事上末入门,由于理上不明白“由无生有,重在有物”的法诀。南宗丹法,人手功夫就是从《道德经》这几句话上起修,追求这个“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的效验。

4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43、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心的修行。心不正,事不顺;心若正,事顺意。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积极心态,会创造人生;消极心态,会消耗人生。

44、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45、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46、活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多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47、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之为祸。《淮南子·原道》。

4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9、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5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1、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52、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53、面对同一个困境,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结果。心态消极的人,会手忙脚乱,被困境打败;心态积极的人,则镇定自若,最终战胜困境。

发布于 2023-10-3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果然造句小学【精选57句】 下一篇:关于路的名言少字【精选44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