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精选60句】

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1、你可以逃避这世上的痛苦,这是你的自由,也与你的天性相符。但或许,准确的说,你惟一能逃避的,只是这逃避本身。(卡夫卡名言德语原文)。

2、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70年起任教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2001年因车祸去世。作品风格独特,被公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级别的作家。代表作有《奥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环》《眩晕》等。

3、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他们指公务员,卡夫卡短暂一生的工作都在从事法律办公室工作,他非常讨厌痛苦办公室工作。)

4、频繁使用长句是塞巴尔德语言表达的第二大特点。

5、他们信奉查理五世的格言:“我对上帝说西班牙语,对女人说意大利语,对男人说法语,而对我的马说德语。”

6、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7、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8、事实上,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小得多,弱得多。因此,他对人世间生活的艰辛比其他人感受得更深切、更强烈。

9、和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一样,德语文学绝不是枯燥和晦涩的。翻开德语文学的漫长画卷,我们看到的是浪漫背后对人性幽微处的体察。我们不该错过这座世界文学的富矿。

10、为了不受塞壬的诱惑,奥德赛把棉花塞进自己的耳朵,并让人把他牢牢地捆在桅杆上。当然,自古以来所有的旅行者都可以这么做,除非有的人在很远的地方已经受到了塞壬的诱惑,可是全世界都知道,这么做根本是无济于事的。塞壬的歌声能穿透一切,而受诱惑者所感受到的狂热足以崩碎一切链条和桅杆而绰绰有余。可是奥德赛没有去想这一点,尽管他兴许也听说过。他给予那一小团棉花和一条铁链以充分的信任,怀着对他的小手段的天真的喜悦向塞壬迎面驶去。

11、他们把活生生的、富于变化的人变成了死的、毫无变化能力的档案号。(他们指公务员,卡夫卡短暂一生的工作都在从事法律办公室工作,他非常讨厌痛苦办公室工作。)

12、书收来了,新的烦恼也来了。和本基本是用皮纸,而日本的潮湿气候,导致其多有虫蛀。本来以为异时异地,应该不会再有问题,没曾想到,书虫也具有普世性,黄梅过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和书虫的斗争,是真正的持久战。我老家的一位朋友,帮我修补了大量的破书。看得多了,自己也开始尝试起来。一般对于我感兴趣的东西,倒也是一学就会,不感兴趣的,那是永远不会。有几个寒暑假,我基本就是在补书中度过的。补上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洞,压平,重新装订,我想这也是一种修行吧。

13、因主题过于激进而找不到出版商,他放弃了“犹太民族同化历史反思”这一研究项目。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塞巴尔德曾主持过“记忆的重构”这一研究项目,对德国的战后文学进行了根本性的批判,对“47社”中诸如海因里希·伯尔、阿尔弗雷德·安德施等代表性成员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评,也对“盟军轰炸德国”等历史事件进行了不同于普遍意识形态话语的审视,因此毫无疑问,这一研究项目同样被迫中止了。

14、Roy的父亲是长老会的传教士,当时在金陵大学教哲学,50年代后又去香港中文大学教书。1933年Roy出生在南京,中文很好。后来任教芝大,在同事余国藩教授鼓励下花三十年翻译了《金瓶梅》,2012年辞世。现在这本Roy的旧藏不知是何因缘又流转回他的出生地,到我手里时仍几乎全新,但里面标出了不下上百处的拼写或语法错误(图5),可见原藏者很仔细读过。

15、所以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不乏一流作品,但似乎缺失的一流作品和作家更多,长期以来也一直被人诟病,以及被某些作家看不起。法国的萨特得了文学奖拒绝去领奖就不说了,反正他是拒绝领一切官方奖项的。而智利作家波拉尼奥,说得更是令评委们不舒服:

16、什么是财富?对于甲,一件旧衬衫就是一笔财富,而乙有一千万元还是贫穷的。财富是完全相对的东西,不能使人满足的东西。财富意味着对占有物的依附,人们不得不通过新的占有物、新的依附关系保护他的占有物不致丧失。这只是一种物化的不安全感。

17、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里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作为波西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保险公司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会全心全意,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是把全部精力献给了家庭,而在自己家庭里他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18、不可能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19、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啊。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遮掩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于忍受中。

20、在德国历史、政治与经济的强大存在下,“德语文学”是时常被人遗忘的一部分。但是,卡夫卡、茨威格、海涅、黑塞……德语文学有无数闪耀的群星,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夺目的光彩。

21、主题关键部分的象征。或者情节矛盾处的深意。

22、人的主罪有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23、普鲁斯特在1871年出生,在1922年去世。他活了五十几岁。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就写了十多年。大战爆发之前,他把稿子投给了比较有名的出版商,以及安德烈·纪德,纪德却对此不以为意。这部作品的出版也经历了一次大战的过程。

24、瑞士当代文学作家弗里施曾发表过两卷本的《日记》,其中不少内容类似《观察》里的文字。另外,当代德国作家瓦尔泽也曾向采访他的记者出示过自己的笔记本,据说他在旅行或闲暇时,总是将当下所见和所想记录下来。他将这种写作操练与工匠日常的手艺训练相提并论。卡夫卡遗稿中留下的这些半成品或残品也是这种操练留下的痕迹,但却像一颗颗未经雕饰的珠宝自有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25、甲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好孤独的生活。“步甲虫基本过着孤独的生活,极少能在同一窝穴里发现两三只住在一起。”“圣甲虫勇于出没其他动物不愿涉足的地方,它们总是迅速地占领其他动物排除的粪便,并飞快地把这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埋到地下仓库,以供它们自己和后代们长期享用。”奥地利卡夫卡研究专家索克尔认为,正是孤独使格里高尔最终变成了甲虫。“这种孤独状态使格里高尔的变形得以最后完成。因为,只要其他人还能理解他,他就不完全是虫子。他的精神无疑一直保持着人的本性;可是一旦失去人的嗓音,其他人就再也看不出他是人了。”格里高尔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公司里的经理和秘书主任自不必说。在家里他比陌生人还要陌生。他说的话没有一个人能够听懂,他的心思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白。“人们虽然再也听不懂他的话了,尽管他自己觉得他的话说得相当清楚,比从前清楚,也许是因为耳朵的习惯了吧。”更有甚者,他的和解的愿望也总是适得其反。他试图安抚秘书主任,反而使自己失去了自己的嗓音。“你听见格里高尔现在的讲话声了吗?”“那是一种牲畜的声音。”从此以后,人们再也听不懂格里高尔的话了。当母亲被他粘在画上的形象吓晕过去之后,妹妹去找药,格里高尔爬过去想帮忙,将妹妹也吓了一跳。随后,格里高尔怀着最良好的愿望,设法平息父亲的怒气,但他只会使父亲更加愤怒,以致父亲奋力用苹果砸他。若不是母亲最后拦住了父亲,格里高尔早就一命呜呼了。当他被妹妹演奏小提琴的声音吸引出来,想象着“让她到音乐学院去学习”时,他惊动了公寓里的三个房客。于是,妹妹也变得忍无可忍,“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它。我们照料它、容忍它,我们仁至义尽了嘛”。于是,当格里高尔忍着伤残的疼痛艰难地爬回房间时,他一进门,“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最后,他的卧室成了他的囚室,彻底地与世隔绝,在痛苦的孤独中默默死去。在黑暗中,“不久他便发现,他现在几乎再也动弹不了了⋯⋯他虽然感到浑身疼痛,但是他觉得,疼痛仿佛在渐渐减轻,最终似乎会完全消失⋯⋯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然后他的脑袋便不由自主地完全垂下,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

26、这是鲁迅对本国国民恨铁不成钢的情绪表达,但有一说一:一国打不过外国,并不意味着在文学上也一定落于人后,否则金兀术的语文成绩就超过李煜了。虽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中国自有中国的文学。若换一种跟瑞典评委不同的评价标准,也未必需要自惭形秽。

27、有信仰的人无法给信仰下定义,没有信仰的人下的定义则笼罩着被嫌弃的影子。

28、斯宾诺莎说:“透过情感,我意味身体的改变,身体的行动力增长或消减、促进或减弱。”又说:“情感是一种观念,灵魂透过此观念肯定其身体的存在力比先前更大或更小。”情感涉及改变,是关于更大、更小,更强、更弱的问题提问(不是单纯的大、小、强、弱,而是更大、更小,更强、更弱),这是一个关于差异而且是进行中差异的问题。我们接着要问的或许是:情感及其伴随的问题将怎么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如果一切都以情感来表现,以“进行中的差异”视之,我们习惯的世界会如何重构?

29、目的虽有,却无路可循;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

30、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31、同样,中国人无需这种社会环境也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自然语言(如法语、德语、英语、斯瓦西里语、印地语等)这个宝库中所包含的的概念和操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群体所蕴含的概念是不能等同的。

32、学术语言和诗性语言共存。塞巴尔德的作品被视为一种非典型体裁构成的混合文体,文类体裁边界的模糊使得语言表达超出了读者的习惯性预期,批判性、思辨性的学术论文风格和诗性气质浓郁的文学语言并存而无违和感。作品中,塞巴尔德似乎在假借第一人称叙述者之口叙述,然而人们又不能确认两者具有完全的对应统一关系。这种若即若离、似是而非的奇妙效果使得叙述内容对于读者而言具有一种极强的亲和力和极高的可信度。

33、物质必须用精神进行加工。这是什么?这就是体验,不外乎体验和把握体验的东西。

34、精神只有不再作为支撑物的时候,它才会自由。

35、仿佛一条秋日的小径:在还没有来得及把它清扫干净之前,便又盖满了落叶。

36、专业读书,宜规划有序,学思结合,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

37、这部控诉德国旧的教育制度的小说,在很多德国的中学里是推荐读物,虽然今天德国教育的面貌和校园的氛围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学生们依然可以从汉斯和赫尔曼身上找到自己的一部分。

38、 第阅读的方法小说阅读要注意3+2人物情节环境基础的三点主题和艺术特点是提升的关键。

39、我特别喜欢引用维也纳秃子艾腾贝格的例子。你去中央咖啡馆就会看到他的木像,他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他有一篇非常短的文章,说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个东西可以让一个男人的生活崩溃,第一是财产上的剧烈变动,第二是爱情,然后还有健康。这已经就三样东西了,后面他列举的东西还多着呢。这句话里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通过这种自相矛盾,他表达了他的思想。这是技术上面的试探。卡夫卡和普鲁斯特也在技术上面做出探索。我有没有可能用吃一块玛格丽特小饼的方法来突然回忆起那段时光,我能不能用表达玛格丽特小饼的口感来唤起你们的类似想象?

40、读书能使人增长见识,读书能帮助人成长,读书能超越时空而与古今中外贤哲对话交流,汲取知识和精神养料。培根的《论读书》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人们现在常引用曾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这大概就是坐拥书城,遨游书海,享受读书之乐的美好感觉吧。回想起自己当年初中没毕业就进煤矿当机修工,想读书却无书可读,好不容易传借到一本书,连夜捧读摘抄的那种乐趣,至今难忘,现还保存着的40多年前用小练习本抄录的《荀子·劝学篇》,仍时时勾起对往昔的回忆及对今天有书读的珍惜。所以前些年我刚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时候,尚未走马上任,我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主办读书节,希望使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使南大数百万册的藏书更好地发挥作用,首届读书节的主题就是“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上大学期间是最好的读书时光,现在学校又有杜厦图书馆和系资料室这么好的读书条件,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这样的幸福时光,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41、耕耘,双手的每日之计,乐无极,当日课已毕!自策勿怠勿嬉!这不会是虚梦一场;莫道眼前秃枝无模样,他日浓荫硕果两可期!

42、蓝书屋(BlauesHausHannovere.V.)是在德国法院注册的公益社团,成立于二零二零年夏天,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首府汉诺威市。 

43、活动现场,从左至右,主持人、余中先、高林。(图片由出版社提供)

44、贵庶通婚是一个贵族能犯的最大罪恶之一。他们的儿子即使是合法婚姻的产物,也会被看作是私生子,是没有权利继承财产和爵位的。

45、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的我们的自我折磨。

46、许多所为的科学家把作家的世界移植到另一个科学的层次上,从而获得荣誉,被人看重。

47、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夫卡就是《变形记》中的那只孤独的、不幸的甲虫。卡夫卡害怕孤独,但更怕失去孤独。他为了描写孤独,宁可自己忍受孤独,因此他同时失却了爱情、友谊和家庭。他在给朋友布罗德的信中将他害怕孤独而又热爱孤独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度的孤独使我恐惧。实际上,孤独是我的唯一目标,是对我的巨大的诱惑,不是吗?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对我如此强烈渴望的东西感到恐惧。这两种恐惧就像磨盘一样折磨着我。”卡夫卡把握不了外部世界,便逃避、退却,一头隐匿在自己的私生活里,投入自己的有限的孤独自我之中。“为了我的写作,我所需要的是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这是不够的,而是要像一个死人。在这种意义上,写作是一种较之死亡更深的睡眠,正像人们不会,也不可能将死尸从坟墓中拖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使我离开我的写字台。”卡夫卡还说:“我经常想,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掩户的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饭放在离我这间地窖很远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所有的房间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从什么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光亮也许把人从内心的黑暗中引开。如果光征服了人,那很好。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显然,与光亮相比,卡夫卡更喜欢黑夜;与自由相比,卡夫卡更多地体验到了“单独监禁的处境”。卡夫卡在孤独中体验到了甲虫的心境和处境,甲虫的孤独则表达了卡夫卡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绝望。

48、当车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女儿第一个站起来,舒展了一下她那年轻的身体,在他们看来,这恰恰是对他们新的梦想和良好心愿的一种肯定。

49、对于这样一个很明显已经走入歧途、我们只能为之惋惜、却不能给他提供任何帮助的人,我还能给他写些什么呢?

50、梦揭开了现实,而想象隐藏在现实后面。这是生活的可怕的东西艺术的震撼人的东西。

51、《人类群星闪耀时》是永远的畅销书,大概这也要归功于心理描写吧。当然,如果把《昨日的世界》里的维也纳和欧洲也视作人的话,那么这本书也是一部心理分析作品。

52、耐心是应付任何情况的巧妙办法。人们必须和一切事物一起共振,热衷于一切事物,同时又必须平静耐心。不能弯曲,不能折裂。只能克服,始于自我克服的克服。人不能逃避这一点。逃离这一点就是崩溃。人们必须耐心地吸收一切,耐心的成长。胆怯的自我界限只有用爱才能突破。人们必须在我们周围沙沙作响的枯萎死亡的树叶背后看见嫩绿鲜亮的春绿,耐心等待。耐心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础。

53、如果说,你是我最心爱的人,那么,这也许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就是,我觉得你是把刀子,我用它搅动我的心。

54、他的写作不是为了反映客观现实,也不是为了展现理想的世界,而是纯粹是为了抒发强烈的主观感受,深切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真实的处境。也许这是卡夫卡在文学史上独特的之一

55、我在学校里承担一门通识课,学期之初总会问问选修这门课的大一新生之前读过哪部德语文学作品,《荒原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品之而且读过的同学大多会热切地分享他们的心得。难道是他们早熟么?不,这是一部同样可以打动年轻人的作品。

56、因此,各类阅读,其实都有一个选择读什么书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网上图书繁多、移动阅读日益广泛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坐车、等待的时间随时都可以阅读,这既方便了读书,也容易导致阅读的娱乐化、浅薄化甚至低俗化,我个人认为,即使是休闲阅读,选什么样的书仍然是很重要的。

57、《眩晕》以二战为背景揭示了父辈之间、父子之间重重矛盾;《移民》中的四个超长短篇小说都是关于背井离乡的犹太人在原居住地和异国他乡的悲惨遭遇;《土星之环》记录了叙述者在英格兰东海岸的徒步旅行中感悟到的生存与记忆、变化与遗忘;《奥斯特利茨》借助一名犹太男孩探寻自我身世的经历,还原了一段悲恸的个人史、家族史和欧洲大陆的黑暗史。

58、余中先:高老师讲的挺好。这两天我也好好读了一下《天鹅之舞》,我发现高老师刚才太强调哪几章里头有普鲁斯特,哪几章里头没普鲁斯特。仔细读起来,我发现书里还是多多少少会谈到普鲁斯特的。比如,热纳维耶芙也叫比尔·斯特劳斯,她的孩子跟她的侄子跟普鲁斯特都是同学。这也就是说,普鲁斯特跟这三位夫人可能有20多岁的差距。当普鲁斯特在1890年以后登上巴黎沙龙的舞台时,这几个夫人正如日中天。

59、情感是涉及动态与生成的概念,是由状态1到状态2的运动与转化,是强弱、动静或快慢的消长改变。所以,斯宾诺莎关心的不是本质,而是变化。不是假设了被事先给予的已决客体或身体然后观察它受到的影响,而是相反地,根据所能受到的影响与所能改变的幅度(斯宾诺莎称为行动力)来定义身体是什么。世界因为斯宾诺莎所提出的问题世界改变了,在这个世界里“我只看到改变”;事物不是由它所具有的状态来认识,而是由一个状态到另一状态的动态变化所表现。行动力的消长决定什么是善恶好坏、快乐哀伤,决定这个世界。

发布于 2023-10-2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纳博科夫名言【精选28句】 下一篇:500首经典老歌【精选53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