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精选46句】

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

1、结论二与结论三划定了栖居与筑造的内涵:栖居可以理解为人类存在的本质,是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而筑造则高度概括了人类为满足需要而从事的物质或精神的生产创造活动。依此从常识来看,栖居与筑造相互并存,处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与结论一相悖。但是这正是海德格尔经过考察与思考后所反对的,他明确指出:“筑造的真正意义,即栖居,陷于被遗忘状态中了。”这种语言的现象正是人类思想的反映,即“栖居并没有被经验为人的存在;栖居尤其没有被思考为人之存在的基本特征”。

2、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原著 /汉娜·阿伦特原著/乌尔苏拉·鲁兹编 (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

3、《华夏诗刊》是《华夏风》文学网在一起写网创办的诗刊刊物。主旨是弘扬诗歌总旋律 绚烂新时代华夏诗风。主编:蔡茂、杨鸣。副主编: 蝴蝶夫人。

4、  但是,如果诗的惟一存在方式自始就在文学中,那么,又如何能说人之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的呢?“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毕竟也只是出于某个诗人之口,而且正如我们所知,这还是一个应付不了生活的诗人。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们无所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耽于想象。仅有想象被制作出来。“制作”在希腊文中叫ΠοÛησις。人之栖居可以被认为是诗歌(Poesie)和诗歌的(poetisch)吗?这一点实际上只能假定:有谁远离于现实而不愿看到,今天的历史性的和社会性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集体——的生活处于何种状况中。

5、  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所以让它在场。

6、  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只有当我们知道了诗意,我们才能经验到我们的非诗意栖居,以及我们何以非诗意地栖居。只有当我们保持着对诗意的关注,我们方可期待,非诗意栖居的一个转折是否以及何时在我们这里出现。只有当我们严肃对待诗意时,我们才能向自己证明,我们的所作所为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对这一转折作出贡献。

7、  诗行的基调回响于“诗意的”一词上。此词在两个方面得到了强调,即:它前面的词句和它后面的词句。

8、  人就他所归属的那个维度来测度他的本质。这种测度把栖居带入其轮廓中。对维度的测度是人的栖居赖以持续的保证要素。测度是栖居之诗意因素。作诗即是度量(Messen)。但何谓度量呢?如果我们把作诗思为测度,我们显然就不可把这种作诗安置于一个关于度量和尺度的任意观念中。

9、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10、  思想伟大者必犯大错,而思想渺小者,同样会犯大错。

11、  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12、本书收集了十一篇文章,除一篇作于1936-1946年间,其余均为1950-1954年的作品。全书编为三组。第一组是对“存在历史”的“另一个转向”意义上的技术之本质、形而上学之终结问题的思考;第二组是对存在的“聚集”运作以及与之相应的本源性“思想”的思索;第三组的主题是早期希腊思想,是海德格尔对存在历史的“第一个开端”的探讨。

13、作者: (德)马丁·海德格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原作名: VortrageundAufsatze译者: 孙周兴 出版年: 2018-5-1页数: 343定价: 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海德格尔文集ISBN: 9787100160131

14、当我们正在思的时候,我们渐知去思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准备学习思。

15、  世界并不是世上诸多可见的存在者的总和,人也并不是世界的唯一组成部分;世界与人之间并不是客体与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

16、一旦我们让自己涉身这样的学习,我们就已然承认自己还无能去思。

17、这个状态有点像音乐。在他的屋子里,弥漫着一种听不见的音乐,只要一回到这个地方,就有一种东西向他弥漫过来,就会进入到一种节奏。海德格尔之所以居住在那里,是因为他认为那里有一种独特的节奏,一到了这个地方,他就受到了某种节奏的导引,开始思想,写作。他的工作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在无声的旋律牵引下不由自主地工作。

18、正如您所看到的公共传播封首图,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一书是译者郜元宝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等五个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论文。该书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邈无涯际的精神王国……本文为书中内容节选摘编而成。

19、  作诗乃是人之栖居的基本能力。但人之能够作诗,始终只是按照这样一个尺度,即,人的本质如何归本于那种本身喜好人、因而需要人之本质的东西。依照这种归本(Vereignung)的尺度,作诗或是本真的或是非本真的。

20、  它前面的词句是:“充满劳绩,但……”。听来就仿佛是,接着的“诗意的”一词给人的充满劳绩的栖居带来了一种限制。但事情恰好相反。限制是由“充满劳绩”这个短语道出的;对此,我们必须加上一个“虽然”来加以思考。虽然人在其栖居时做出多样劳绩。因为人培育大地上的生长物,保护在他周围成长的东西。培育和保护(colere,cultura)乃是一种筑造。但是,人不仅培养自发地展开和生长的事物,而且也在建造(aedificare)意义上进行筑造,因为他建立那种不能通过生长而形成和持存的东西。这种意义上的筑造之物不仅是建筑物,而且也包括手工的和由人的劳作而得的一切作品。然而,这种多样筑造的劳绩决没有充满栖居之本质。相反地,一旦种种劳绩仅只为自身之故而被追逐和赢获,它们甚至就禁阻着栖居的本质。这也就是说,劳绩正是由其丰富性而处处把栖居逼入所谓的筑造的限制中。筑造遵循着栖居需要的实现。农民对生长物的培育,建筑物和作品的建造,以及工具的制造——这种意义上的筑造,已经是栖居的一个本质结果,但不是栖居的原因甚或基础。栖居之基础必定出现在另一种筑造中。虽然人们通常而且往往惟一地从事的、因而只是熟悉的筑造,把丰富的劳绩带入栖居之中。但是,只有当人已经以另一种方式进行筑造了,并且正在筑造和有意去筑造时,人才能够栖居。

21、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不思——甚至还尚未思,尽管世界状态正日益变得更加激发思想。真的,世事的演变要求人类好像应该是无所耽搁地去行动……所以,缺乏的是行动,不是思想。

22、  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23、  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24、本书正文共收录了168封书信。其中,除了海德格尔的妻子埃尔弗丽德与阿伦特之间的八封书信往来、海德格尔的弟弟弗里茨写给阿伦特的一封信、海德格尔写给约纳斯的两封信,以及埃尔弗丽德和海德格尔共同写给阿伦特的一封信之外,其余的都是阿伦特与海德格尔之间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往来开始于1925年2月10日,终止于1975年7月30日。另外,该书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海德格尔写给阿伦特的三封信、阿伦特1923-1926年写的诗歌,以及阿伦特1953年7月手写的“思想日记”中的内容。

25、精神的每一种本质形态都处在模棱两可的状态中。一种形态与其他形态愈是不可比较,误解的情形就愈发多样。

26、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哲学绝不会使事情变得轻巧,相反,它只会使之愈加艰难。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日常理性不熟悉哲学的表述方式,或者甚至认为这种表述方式近乎痴呓。使历史性亲在变得艰难,而且是在绝对的存在之根基的意义上这样说,这才是哲学的真正功用。艰难给回万事万物,给回存在者其凝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艰难是一切伟大者出现的基本条件之而我们首先会把决定一个历史民族及其伟业的命运算计在内。然而,只有当围绕着事物的某种真知掌控了亲在之际,命运才会出现,而哲学就是开启如此真知的途径和目光。

27、在冬天的深夜,当猛烈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袭来,在小屋周围打着旋儿怒号,然后,哲学的高潮就到来了。然后,哲学的追问不可避免地变得简洁而又本质。对任何思想的钻研都不可能不坚韧和不尖锐。其语言风格也会努力像耸立的松树抵抗着风暴那样挺拔。 

28、  人栖居,是因为人筑造——这话现在已经获得了它的本真意义。人栖居并不是由于,人作为筑造者仅仅通过培育生长物、同时建立建筑物而确立了他在大地上天空下的逗留。只有当人已然在作诗的“采取尺度”意义上进行筑造,人才能够从事上面这种筑造。本真的筑造之发生,乃是由于作诗者存在,也就是有那些为建筑设计、为栖居的建筑结构采取尺度的作诗者存在。

29、“存在主义”这一称谓由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第一次提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活于其中是烦恼丛生,会感到忧虑与恐慌。恰恰是忧虑与恐慌证明了“我”是存在的,是在真切感受这世界。人是自由的有着自我选择权,而“存在”是做出选择的前提,是意识思想指导行动的前提。笛卡尔言:“我思,故我在”,这句“名言”几乎人人知晓,而海德格尔一举撕毁笛卡尔的哲学图画,认为人的基本特征是一个存在的场和领域,这场的中心不是“思想”般形而上的精神实体。“人诗意的栖居”,存在主义对抗世界的异化,引导人自由地选择,顺从自我意志,这种打破牢笼追求自我的勇气就是“诗意”,人活着就该如此“栖居”。

30、(海德格尔是个哲学家,他在哲学的思辩中困守了一辈子,最终幡然醒悟,以诗歌的形式写下了一句世界性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31、      从这篇文章,已经足以体会到他自己是如何“诗意地安居”的。

32、  因此之故,本真的作诗也并不是随时都能发生的。本真的作诗何时存在,能存在多久呢?在上面所引的诗行(第26-29行)中,荷尔德林对此有所道说。我们蓄意地一直对这几行诗未做解说。这几行诗是:

33、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海德格尔

34、海拔1150米,在南黑森林一片开阔的高地的陡坡上,有一所小小的滑雪屋。小屋的地基宽6米,长7米。

35、    让我们像海德格尔一样,学会诗意的生活吧。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一切,你会发现每天都是阳光明媚。当我们垂暮之时,回首再看,虽然苦过、累过,哭过,但无怨无悔。

36、  思想伟大者必犯大错,而思想渺小者,同样会犯大错。

37、孙周兴,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著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未来哲学序曲》等,主编《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未来艺术丛书》等,译有《林中路》《路标》《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38、?冬日阳光不再那么灼人,刺眼,而是变得温和起来。阳光映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你的面颊;阳光洒在身上,如慰藉万物的温床;阳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冬姑娘眼中的秋波;阳光照在树叶上,如同输送养料的辛勤园丁。

39、(文中图片源自英国艺术家RobRyan的剪纸作品)

40、我真想证明,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41、  作诗建造着栖居之本质。作诗与栖居非但并不相互排斥。而毋宁说,作诗与栖居相互要求,共属一体。“人诗意地栖居”。是我们诗意地栖居吗?也许我们完全非诗意地栖居着。如果是这样,岂不是表明诗人的这个诗句是一个谎言,是不真实的吗?非也。诗人这个诗句的真理性以极为不可名状的方式得到了证明。因为,一种栖居之所以能够是非诗意的,只是由于栖居本质上是诗意的。人必须本质上是一个明眼人,他才可能是盲者。一块木头是决不会失明的。而如果人成了盲者,那就总还有这样一个问题:他的失明是否起于某种缺陷和损失,或者是由于某种富余和过度。在沉思一切度量的尺度的那首诗中,荷尔德林说(第75-76行):“俄狄普斯王有一目或已太多”。所以,情形或许是,我们的非诗意栖居,我们的栖居无能于采取尺度,乃起于狂热度量和计算的一种奇怪过度。

42、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这个受造之物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则常有烦恼。处于众人中,孤独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唤,希望由此成为本身的存在。

43、  精神仅有在不成为支撑物时,它才会自由。

44、所以,如果你自身是一个很强的能量场,那周围就是你的场子,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种能量场,那你时刻就会被周围的种种噪音所摆布,你会身心俱疲。大家可以静静地欣赏这篇文章:《我为什么住在乡下》

45、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思考,是哲学家的本职工作。海德格尔描述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何等具有诗意!

发布于 2023-10-17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一句怀念过去的句子【精选38句】 下一篇:最好的我们经典语录简单【精选97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