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廉洁手抄报内容【精选50句】

小学生廉洁手抄报内容

1、在中国唐代就有各地驻京邸吏主持抄发、以地方官吏为主要对象的手抄报,史称邸报。现存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焯邸报进奏院状,抄发于公元887年。(小学生廉洁手抄报内容)。

2、"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时代的需要,正气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3、  廉洁自守能提升生命价值放纵私欲是自毁锦绣人生

4、对知识的追求是学习的动力,对金钱的贪婪是腐败的起因。

5、关于清廉手抄报三年级关于清廉手抄报|第3页|多想派

6、  贪婪,是走向腐败的通行证;自律,是坚持廉洁的安全阀。

7、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表面一片升平,其时危机四伏。海瑞年青时,便对社会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在户部供职时,出于对国家财力的忧虑,为进谏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纵容各地大兴土木修建庙坛道观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着必死决心毅然上疏。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后人称为《治安疏》。奏疏递上后,海瑞即被入狱,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阶的劝说之下,才得以获赦,官复原职,并逐步升至应天十府巡抚等职。之后,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纵观海瑞为官,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多次冒死进谏,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但他严于执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抚流亡,注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限制大地主无止境的盘剥,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等,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其行为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进步作用。

8、清廉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就曾经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根据欧阳修的《廉耻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节",也就是说清廉是官员必备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礼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9、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

10、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曾任守京兆尹、颍川郡太守、京兆尹。在颍川郡任太守期间,是赵广汉前期治理的最佳阶段,他不畏强权,精明强干,刚到任的几个月时间,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打击豪门大族的势力,缓和社会矛盾;二是加强地方管理,转变当地的不良风气。其威名由此流传,《汉书》本传中就把擅长处理政务说成是他的天性。赵广汉在担任京兆尹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处理各项公务,往往通宵达旦。并且善于思考,讲究办事效率。在其治理期间,京兆地区政治清明,官属和百姓无不交口称赞。但京兆尹的职责在于管理京城,因在天子脚下,日常处理政务容易得罪皇亲国戚和当朝显贵,所以,虽然赵广汉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斩的下场。赵广汉任京兆尹期间,为官廉洁清明,威制豪强,深得百姓赞颂。

11、  名位利禄皆为身外之物,品格事业才是立身之本。

12、徐有功,本名徐弘敏,唐朝长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专司审案的官吏。在古代,大多数官职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专门的审案官,但在官僚体系中地位极低,也难有作为。徐有功虽长期担任专职审案官,却因敢于严格守法,犯颜直谏,执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救活人命多达万人以上而名留青史。徐有功先后任过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员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职。徐有功为官之时,正值武周时期,上有武后作乱,下有酷吏网罗,执法守正彼为不易。由于徐有功前后执正大案六七百件,救活人命数以万计,因而难免得罪酷吏、奸臣,频遭弹劾、推审,但最终皆因找不出他贪赃或徇私枉法的证据,使他三次被控死罪,三次被赦,两次被罢官又两次复出,尽管如此,他仍持志不渝,不阿谀奉承,一心执法守正。也正因如此,使徐有功能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一位名留青史的专职"法官",被当时人誉为"自古无有"的好官。

13、"无欲则刚,刚则能强,强则能直,直则能勇,刚强直勇,你就会一身正气;无欲则公,公则能正,正则能廉,廉则能明,公正廉明,你就会两袖清风"。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广大干部的光荣使命,更是对我们的殷切期盼。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廉洁作为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自己,照耀着自己,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两袖清风、一身正气。要把廉洁勤政作为传颂美德的方舟,传颂廉洁勤政为民的党员风范,铸就清廉务实的党员铮骨,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塑造出自信、自谦、自律的廉洁精神。

14、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在人的认知范畴里,我们会找到答案。人虽是万物之灵,但也只是微小的生命存在。

15、上联:清似秋菊何妨瘦。下联:廉如冬梅不畏寒。横批:一身正气。

16、为官当自律,甘心清贫,不触高压线做人须正己,诚信守法,勿打擦边球。

17、功名利禄皆浮云,清正廉明才是真,以身作则做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

18、 活动内容:邀请粤港澳文学名家进行专题讲座。

19、一双铁肩,一颗义胆,一身正气,任劳任怨替国肃贪;一副柔肠,一腔热血,一片真情,全心全意为民谋利。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这样的家风在社会上普及。到了明代,阳明心学引领风气之先,“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深远,直至今日依然有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家风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在社会主流思潮的影响下,家风可能被重新厘定。

21、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小学生6年级清正廉洁手抄报的样式和内容周总理廉洁小故事“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22、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23、作品及事迹层在《中国书画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陕西人口报》、《陕西农民报》、《西北信息报》等发表。作品入编《咏华山书画篆刻集》、《中国美术家》、《陕西美术家》、《中国青年书画家》《当代篆刻家大辞典》等,出版有《刘培民隶书杜康酒史》。

24、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25、 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各年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认真阅读一本好书刊,撰写一篇读后感。

26、 活动内容:二十四气节读书会小暑篇、大暑篇、立秋篇、处暑篇。

27、作决策以人为本当戒急功近利,干工作求真务实应求有口皆碑。

28、为政重在清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29、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

30、清廉家庭建设|武师附小举行"清廉家风进校园"手抄报展_政务_澎湃新

31、顺境勿骄逆勿沉做堂堂正正人,平境勿庸浊勿乱当勤勤廉廉官。

32、正是由于包公的铁面无私,坚持正义,坚持公道,坚持清正廉洁,中国的老百姓都叫他为“包青天”他的事迹将永远会留传下去的。

33、古时如春秋时宋国执政大臣子罕的"不贪为宝",三国时吴国广西郁林太守陆绩的"压船廉石",南北朝时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的"棒打赂者",东汉杨震"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的"深夜拒金",宋朝赵卞出任成都转运使时随身携带的"一琴一鹤",宋时在朝中身居要职的刘温臾的"厚谢婉拒",明朝于谦入京城时的"两袖清风",清代直隶巡抚于成龙的"立檄拒礼"。无不折射出古代廉吏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

34、  勤政从一言一行做起,廉政从一分一厘拒之。

35、清廉校园手抄报简单漂亮模板教程,清廉手抄报内容文字怎么写

36、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37、  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38、兴清廉之风,树浩然正气——红湖路小学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

39、慎始,勿被蝇头小利所惑;慎终,勿让正气名节不保。

40、  在手抄报底部画上草地和花花草草,接着在左右两边画几根竹子,左边画一个书卷边框,并在边框中画上横线。

41、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

42、清廉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清廉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三年级|第2页|多想派

43、黄霸,字次公,西汉时期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史学家班固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姓的官吏还是数黄霸第一。”黄霸还在年少时,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由于汉时并无科举制度,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困难,发布诏令,凡是向国家贡献财产的给官做。黄霸便用粮食换了一个卒史。从政后,奉公守法,以廉为本;体察民情,以劝课农桑为重。特别是黄霸断案,崇尚仁政,反对酷刑;对疑案坚持从轻处理;主张对犯罪实行外宽内明,教化为先,把重点放在防患于未然上,所以,黄霸为官,百姓拥护,朝廷满意,属下悦服。黄霸也因此从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其中,以在当时的大郡——颍川郡任太守的政绩最为突出。此前,颍川郡是一个豪强地主称霸一方,百姓流离失所的地方,他到任后,大刀阔斧,安置流民,重视农桑,施行教化,经过几年的精心治理,颍川出现了太平安定,吏治清明,生产发展,“田者让畔、道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诏称颂黄霸是良吏中的最优秀者。

44、书香从化“我们的节日·七夕”家庭经典美文诵读

45、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46、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廉洁诗歌“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7、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政治家、军事家。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于庄村。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时便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任监察御史,为宣宗皇帝看中,超迁兵部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在河南、山西近二十年间,他平反冤狱,赈济灾荒,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之变后,从兵部侍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他调集重兵,组织指挥了历史上有名的京城保卫战,因功加少保。于谦为官勤政、爱民、廉洁、刚直,深得景帝的信任,也因此获罪于一些朝中大臣。景泰八年(1457),代宗病重,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于谦以谋逆罪被杀。天顺八年(1464),英宗的儿子朱见初即皇帝位。不久,他下令为于谦平反。弘治二年(1489年),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肃愍”,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中,改谥“忠肃”。

48、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

49、知难而进的决心,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破难的魄力,切实可行的办法,组织协调的本领。

发布于 2023-07-01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雨果跨境【精选42句】 下一篇:最经典的菊花诗【精选45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