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精选59句】

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

1、清.王晫《今世说.德行》:“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手不释卷。”

2、过了好久,程颐醒了,才知道杨时已经等了好久,赶忙起来同他议论问题。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很厚了。

3、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像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4、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乡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5、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 ◎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6、 (成语释义):意为书本不离手,借以形容十分勤奋好学。(成语手不释卷的意思)。

7、出处二: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8、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

9、(11)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0、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11、译文: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时期,仍然抓紧点滴时间,认真读书学习。

12、(押韵词)夙夜不解、停阴不解、针头削铁、废铜烂铁、趁热打铁、诲人不惓、尺兵寸铁、土崩瓦解、刃迎缕解、蝉蜕蛇解

13、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4、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  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二马三骡装书。到了险要的关口,就叫来身边退役的老兵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他有时走在平原旷野时,也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及注释注解与阐发。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就是源于这位爱读书的学者。

15、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16、《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7、(字词解释)囊萤:包着的萤火虫;映雪:利用雪的反光。

18、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语是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沉淀下来的文化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成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手不释卷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许多人对顾炎武的最初认识,恐怕就源于这句充满爱国激情的名言。这位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对待读书做学问老老实实,认认真真。《顾炎武手不释卷》一文,用非常精简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好学不倦的顾炎武。凡顾炎武所到之处,书始终伴随左右,"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坐在马背上背诵经黄,"偶有遗忘",还要找书认真复习。可贵的是顾炎武并不是读死书,一旦发现与平日所闻不合,还要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正是有这一精神,顾炎武根据实地考察,完成一部集文献资料与实地历史考察相结合的著作--《天下郡书》。

20、他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到了这把年纪,还是每天手不释卷。

21、囊萤映雪,读音nángyíngyìngxuě,汉语成语,比喻人勤学好问。原出处: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晋车胤家贫,夏夜练囊盛萤,借萤火虫的微光读书。事见《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晋书·车胤传》后以"映雪囊萤"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22、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十分善于领兵,曾经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读书。有一次,吴王孙权派他去镇守一个重要的地方,临走前嘱咐他:“你现在掌管军政大权,应当多读些史书、兵书,才能把事情办好。”

23、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丕《典论自叙》:“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24、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25、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2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精粹之我们每天用三分钟讲解一个成语,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孩子在家轻轻松松每天学会一个成语,丰富其文化知识,出口成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奇乐坊是一个公益国学课堂,每周一至周五推出。

27、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28、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它经过千年的积淀,具有极高的智慧和思想内涵。

29、成语辨析:手不释卷和“孜孜不倦”都可形容人“好学的样子”;但手不释卷是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小。而“孜孜不倦”是非具体的;语义范围很大。

30、手不释卷的意思:释:放下。卷:书本。手总是拿着书。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31、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32、铁杵磨成针-古时候,李白看到一个老人在磨一个铁棒,就问她干什么,她说我要磨成针,李白很纳闷,这怎么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我坚持天天磨,总能磨成的。

33、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34、出处:出自于三国时期吴国吕蒙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

35、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36、  小朋友,故事听完了,请你想一想,故事里一共讲到几个勤奋好学的人?吕蒙说:“人分别三天,就得另眼看待”,这句话里还包含了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37、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做一个读书人,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我在掌权前后都读了不少的书,感觉从中得到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你本来就是个聪明人,更应该多读点书。”

38、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39、出处《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0、三国魏曹丕《典论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41、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员大将,他小时侯家徒四壁,没有钱读书,后来英勇善战当上了将军。吕蒙作战虽然很猛,但是因为目不识丁没有文化所以没办法把自已的经验用文字总结起来,孙权鼓励他去读书学点知识,但是吕蒙说军人只要能上战场打好仗就可以了,读书练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他有很多军事需要处理没有时间用来读书,就一直推托。孙权举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对他说:“曹操一把年纪了还是很好学;汉朝光武帝刘秀当兵的时侯也手不释卷。我在年轻的时侯努力的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已有了很大的长进,你为什么不可持续发展寻求上进呢?你年轻聪明,如果能多读一些史书和兵书,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以后非常感动,便抓时间开始学习《左传》《孙子》《史记》《六韬》等很多书籍。因为吕蒙孜孜不倦的努力与坚持,没过多久,他能够引用很多古文来说话了,周围的人都说他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在后来的打仗与行军中灵活运用了很多文韬武略,有智有勇屡建奇功,最后成为了吴国赫赫有名的`主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像吕蒙那样知道正确的做法后要立即改正。

42、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43、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并于濡须数御曹军,屡献奇计,累功拜庐江太守。在军旅之时,在孙权的劝说下发愤读书,深为孙权、鲁肃所依赖。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于合淝战奋勇抵抗魏军追袭,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又后上代鲁肃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然而“蒙疾发”《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世人或猜测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瘟疫,因史载吕蒙、孙皎、蒋钦死于同年,或猜测是吕蒙年轻时在战场上吃苦受累导致积劳成疾),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岁。

44、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始就学,笃志不倦。(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45、(少儿故事乐园)一款有趣的看图猜成语小程序!

46、成语用法:手不释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47、好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成语,欢迎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哦。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周再见~ 

48、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灯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49、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指十分勤奋好学。

50、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难免多少有出入。

51、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52、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53、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4、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5、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56、三国时,东吴孙权手下有大将吕蒙。年轻时,吕蒙家境贫困,没有机会读书。从军后,他作战骁勇,屡立战功,但缺少文化。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军权,应当多读些书。只有多读书,不断增长知识,才能担当起重任。”吕蒙听了说:“军中事务多又复杂,都要我亲自过问,哪有时间读书呢?”孙权说:“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还手里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呢!你为什么就没有时间呢?”吕蒙对孙权的肺腑之言心领神会,从此便挤时间认真读书,数年如一日,手不释卷。后来,他果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名将,就连孙权的谋士鲁肃也对他钦佩不已。

57、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58、停了停,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发布于 2023-10-09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赠送退休老师佳句【精选86句】 下一篇:心情极度低落的诗句【精选57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