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十二章【精选82句】

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论语•为政》。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论语•为政》。

3、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4、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6、明确: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7、明确: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三句讲修身做人。(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8、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孔子的论语十二章)。

9、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10、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1、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12、明确: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13、赏析:这句话写出了孔子淡薄的心境,以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情怀。

14、文中有三处用了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也使肯定的答案寓于反问当中,使肯定更为有力,语气亦更加含蓄,引人思索。

15、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山东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16、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7、第十章:告诉我们时光飞快流逝,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

18、(1)语言简洁、含蓄隽永。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就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但意思的表达却不乏一定的深度,值得推敲斟酌学习。

19、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根据甲文写出三个。(3分)

2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22、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3、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4、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25、检查课文的背诵和全文的翻译、注释等,要求做到掌握干净、牢固。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7、“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8、 “仁”是孔子思想的基础中的基础。,没有“仁”,也就没有孔子的整个思想架构,没有儒家思想了。孔子的学说,强调的是合情合理,绝不唱高调。

29、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30、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31、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32、(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3、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4、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礼仪做什么?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还要奏乐做什么?”

3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诚信,诚就是诚实,就是不欺人,信是信用,就是重承诺,守信用,不耍花招,敢于负责。作为一种传统美德,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底线,也是人就交往和各种社会事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36、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7、文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       ,       ,        ;        ,        ,        ,        。”

38、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9、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40、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他说的原话是:                   ,                      。

41、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42、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43、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4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4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6、人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的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你之美,世界时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乐章。 

47、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

48、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49、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50、(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51、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52、(赏析)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在孔子的时代,《诗经》简直就是一部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所以,他老人家不仅要求儿子孔鲤学诗学礼,而且号召所有的学生都好好地去学诗。对于诗歌,我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一个喜欢诗歌的人,一定不是个坏人。

53、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54、季氏伐颛臾一事,是在“陪臣执国政”的鲁国的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陪臣”指的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他们的先祖即庆父、叔牙和季友都是鲁桓公(前771---前694在位)的儿子、鲁庄公(前693---前662在位)的弟弟,号称“三桓”。到孔子这时,“三桓”执鲁国国政已达一百六七十年之久。在这一百多年间,公室(鲁君)和私室(三桓)之间的主要斗争有:①前594(鲁宣公十五年)针对三家分地扩展颁布了“税亩”制度;②前562(鲁襄公十一年)三家“作三军,三分公室,各有其一”;③前517(鲁昭公二十五年)欲诛季,三桓联合进攻,昭公被迫逃亡。这斗争一直继续到战国初年,《史记·鲁周公世家》说:“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55、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56、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59、文章主要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第一段话说明了他反对季氏攻打颛臾的理由;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三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孔子的话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第二段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第三段话孔子正面阐述他的政治主张。

60、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61、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62、孔于说:“各位小同学,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63、赏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是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64、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6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6、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67、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有忧愁;勇敢的人,面不会有所畏惧。

68、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9、“质”在这里是指忠信孝悌等内在品质,是一个人最根本的东西。一个重质的人表现出“木、讷、刚、毅”的特点,有他品行敦厚、坚持原则的优点。 

7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2、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面学习的结果。 

73、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5、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2分)

76、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77、背诵过程中要注意停顿,不抢不拖,不加字,不吞字。

78、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79、(赏析)也有译作“早上明白了道,晚上死了也可以”,总觉得太狠,学识诚可贵,生命价也高。“死”作为动用法,译作“为……而死”更好。

80、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发布于 2023-10-08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关联词用法顺口溜【精选44句】 下一篇:二战十大名将谁最厉害【精选45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