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是什么人【精选114句】

叔本华是什么人

1、这种在牌桌上学习、获得的习惯,会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生根、蔓延。在每天的日常事务中,人们就会逐渐把“我的”和“你的”东西看作纸牌一样,依照打牌的习惯行事,认为自己可以尽量运用一切可以把握的优势——只要不违背法律。

2、所以,他就不会因对职位、金钱、世上的青睐和掌声等的渴求而误入歧途,不会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遵从贺拉斯在给默斯那斯的书信中所说的建议:牺牲内在的自我而求诸于外,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名声而放弃自己全部或大部分的安宁、闲暇、独立、自由,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叔本华是什么人)。

3、在这种观照中,对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个别事物,而是柏拉图式的理式,主体也不再是某一个别的人,而是不受意志奴役、没有痛苦、没有时间意识的纯主体。

4、叔本华,这位“语言艺术家”的过人之处就在于把真理裹以最朴素的语言外衣,从而让真理直接发挥其必然具备的震撼力。因为深刻,所以朴素;因为朴素,更见深刻。尼采形容阅读叔本华的著作犹如抵达了“一处森林高地:在这里,我们深深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感觉耳目一新,重又充满了生机”。

5、前者并不让人舒服,这是对人生不了解所致;后者却令人愉快,这得之于对人生有了认识。

6、叔本华的文采非常好,尼采更杰出。他们都是哲学家里的文豪。如果说叔本华象写散文一样的写哲学,而尼采写起哲学来,简直象是在写诗。

7、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8、(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9、一个人活得好不好,幸福不幸福,多半是由他的人格所造成的。人格是幸福和福祉的源泉,财富和名誉只是媒介及手段而已。获得财富,赢得荣誉,未必感到幸福,它们只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方法。

10、  种族的事务,即受精一旦完成,对每个动物而言,接踵而来的是一切能力瞬息的涸竭和衰竭,对大多数昆虫而言,甚至继之以迅速的`死亡。

11、叔本华大半生致力于哲学研究,构建自己的唯意志论哲学体系,但是让叔本华出名的,或者说被大众所熟知的,并不是一本严肃的哲学著作,可以说在所有的哲学著作里面,《人生的智慧》可能是最不哲学的哲学书了,但却成了叔本华的代表作,成了超级畅销书,这可能是叔本华没有想到的。(叔本华是什么人)。

12、我国民谚因此有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从“悲观主义”中接受了生活本来就存在诸多不美好这个事实,我们反而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与痛苦。同样的状况,乐观者却能看到,纵然有八九不如意,好在还剩一二让人满意。

13、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就像一座灯塔,让我们终身受益。

14、(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15、于是,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就提出了“常想一二”。

16、他提出两点重要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没有“我”就没有表象;“世界作为意志”,从无机物到有机物都是意志。叔本华认为世界由意志派生,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和对生命的欲求,它作为世界的内在涵蕴和本质,是自在之物,是永恒不灭的,一切生命世界都是反映意志的镜子。生命意志这个大圈框住了所有表象之物。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17、一个人若是被大自然和命运赐予了智慧的天赋,那他就要小心谨慎地确保自己内在的幸福源泉畅通无阻。为此,他必须拥有独立和闲暇。为了获取独立和闲暇,他会心甘情愿地节制欲望、维护自身的内在财富。因为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只能依赖外部世界以求得快乐。

18、叔本华的伦理思想暴露了19世纪50年代后德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悲观失望的颓废情绪,他的唯意志论和非理性主义伦理思想体系,对F.W.尼采的权力意志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并成为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思想渊源。

19、“hausfreunde”一词表达得相当准确,因为这种朋友是居屋、家庭的朋友更甚于居屋主人的朋友,因此,他们更像是猫,而不是犬的一类。

20、 美学思想 叔本华深受柏拉图、康德和佛教的影响,企图把三者的思想融合起来。

21、他从 I.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22、生活就像一个钟摆,左边是痛苦,右边是无聊,只有中间那短暂的一刻才能让我们享受到快乐。贫困令人感到痛苦,富裕也会使人觉得无聊。叔本华说:“处在社会底层的阶级在不断地为谋取生活必需品、为摆脱痛苦而疲于奔命,上流社会则不断地受到厌倦情绪的侵袭。”

23、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24、人道恶盈而好谦,尽可能的保障物质充足,荣辱不惊,同时不断地提升自我人格,并保持到临终那一天,这便是叔本华幸福论的要点。

25、人类天性中的这种特性,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婚前出身贫寒的女性比起那些给丈夫带了一大笔嫁妆的女性,通常有着更多欲求,更容易挥霍浪费一富家千金带给丈夫的,不仅是一笔财产,还有血液中那股比贫穷女孩儿更强烈的想要去守护这笔财产的热望。如果有人怀疑这点,并认为结论应该是相反的,那么他可以在阿里奥斯托的第一篇讽刺作品中找到权威的支持。但是,约翰逊博士则同意我的观点。他说:“一个富有的女人,习惯运用金钱,会明智而审慎地花钱;但一个在婚礼上才首次掌握经济大权的女人却渴望花钱,常常一掷千金导致挥霍浪费。”(《约翰逊的一生》)以防万我奉劝那些娶了贫穷女孩儿的人们,不要把本金留给她们,只给她们一份年金即可,还要特别注意不要把孩子该继承的财产交给她们打理。

26、美貌与健康有着部分的关联。美貌被认为是个人的优势,虽然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幸福,美貌只是间接地,通过留给别人印象的方式达到这一点;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优势,甚至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美丽的容颜是一封公开的推荐信,使拥有它的人可以轻易地赢得他人的好感。

27、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28、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应当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即使在悲苦忧愁的时候,我们也应当回想那过去的寸寸光阴——在我们的记忆中,它们似乎远离痛苦与哀伤——是那样地令人妒羡。往昔犹如失却的伊甸园,只有在此时,我们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它们是我们的朋友。然而,我们欢度幸福时刻却不珍惜它,只是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才希望它们归来。

29、  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叔本华

30、他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人受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支配,不断追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苦恼和烦闷。

31、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32、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来源于他的个体感受,每个人眼里的世界是千差万别的。但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内心如何定义幸福,这取决于你的自我意识,或者说你如何感知这个世界。

33、庄周、嵇康、邵雍不好富贵,并非自命清高,夸名自大,自欺欺人,而是明了了养生之道、达生之术的缘故,他们知道幸福在于修行自我,而不是逐求外物。

34、因此,根据他们自身的优势程度,他们对于生活或多或少地只感受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在青年期,他们感觉被众人抛弃;及至年长以后,却感觉自己逃离了众人。

35、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即便他生来就富有,那么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只是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像他这样是不会感觉幸福的,即使被豁免于贫穷,也会被推到了人类痛苦的另外一个极端,无聊,这对他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如果贫穷让他不得不奔波,可能还会好过点。当这种人无聊的时候,他更容易挥霍浪费,并最终失去这种他认为对自己而言没有价值的优势。数不胜数的有钱人最后一贫如洗,就是因为他们有钱就挥霍,花钱只是为了获得瞬间的解脱,以逃离压迫他们的无聊感而已。

36、那些寄希望于未来,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于未来的人,对那种即将来临的事物总是翘首以待、急不可耐,仿佛这是某种一经到手便可获得幸福的东西,尽管那些人聪明绝顶、气度非凡,严格地说,不过像人们在意大利看见的短尾猿,一种希望最终得到它的冲力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那事物总是恰好在他们的前面,而他们则一直试图得到它。这种人就其整体存在而言,他们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境之中;继续不断地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最终走完其人生的旅途。

37、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的事务之中;我们常常因种种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这些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却又为之徒然空叹。那些当下时刻——即使它们决非平凡普通——往往被漫不经心地打发过去,甚至急不可耐地置于一旁,而它们正是我们应当引以为自豪的时刻;人们从未想到流逝的时光正不断地使当下变为过去——在那里,记忆使之理想化并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后来,尤其是当我们处于窘境之时,面纱才被揭去,而我们则为之抱憾终身。

38、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

39、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除了一些需要得到朋友的确切帮助和作出一定牺牲的情形以外,最好的时机就是当我们告诉他恰逢某样不幸的时候。在这一刹那,他的脸上要么显示出一种真心的、不含杂质的悲哀,要么就是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或者,他会流露出某种别样的表情,后两者都证实了拉罗什福科的那句名言“从我们最好的朋友所遭遇的不幸,我们总能找到某样并不会使我们不悦的东西。”在类似这种时候,一般我们称之为朋友的人甚至掩饰不住脸上一丝满意的笑容。没有什么比告诉别人我们刚刚遭受了一桩巨大的不幸,或者向别人毫无保留地透露出自己的某些个人的弱点,更能确切地使别人得到好的心情了。这是反映人性的典型例子。

40、生活初始,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保持个人的独立性,也就是说可以不必辛苦劳作而舒服地生活着。就算拥有的只够自己这样生活,并不能顾及全家人,这也是一项不可小觑的优势,这意味着对贫穷这项慢性疾病免疫,意味着从普罗大众天然的命运也就是从事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唯有得到上天如此眷顾的人,才可以说是生来自由的人,是他自己的时间和力量的主人,能够在每一个清晨对自己说,“今天只属于我自己。”

41、生活犹如一出舞台剧,人格决定了我们的演技。有些人凭借地位、荣誉而得以扮演王侯将相,有些人则只能当小人物,但是这一切只是外表的不同而已,脱下戏服后,大家骨子里都不过是一些对命运充满了忧虑的可怜演员——所有人都有下台的那一刻,夸耀自己的戏服不正是另一种沐猴而冠吗?

42、  智慧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犹如一朵重瓣的玫瑰,虽然花色艳丽,香味馥郁,凋谢了却没有种子。

43、动物并没有静思回想这一苦乐的浪缩器;所以,动物不会把欢乐和痛苦积存起来,而人类借助回忆和预见却是这样做的。

44、叔本华:自身具有非凡思想的人,是不需要与别人拥挤在一块的

45、  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46、相对于健康的心灵,很多人忽视了健康的身体对于幸福的重要程度,但其实,只有在健康的土壤上,才能结出快乐的果实。人到了中老年之后,才会意识到健康真的很重要。

47、毋庸置疑,世界上最幸福的命运就是拥有这种丰富内在的珍贵礼物,尤其是卓越的才智天赋。这是最幸福的命运,虽然它最终并不一定发展为辉煌灿烂的人生。

48、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一个人的自身,比他拥有的财产或别人对他的评价更能带来幸福。人是什么,即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永远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时时处处都在伴随着他,他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涂上了自身个性的色彩。

49、所以,如果快乐来敲门,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快乐的出现从来不是不合时宜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为是否接受它而顾虑重重、踌躇犹豫。我们想先弄清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兴和满意,然后又担心精神的愉悦会打扰我们严肃的反省和深切的忧虑。快乐是直接、即时的收益。它是幸福的现金,而不是像别的东西那样只是兑换幸福的银行支票。

50、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意志。

51、一个人生活的苦与乐,更多是取决于我们的感知方式,我们感受能力的类型和程度,而并不是苦乐本身,所以,决定一个人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而且贯穿一生的,是他的自我,也就是他的内在构成。一个人内心的满足或者痛苦,是由他的情感、欲望和理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在的环境只能间接影响你的幸福。换句话说,外在的财富,物质和名誉地位,只是你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52、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叔本华

53、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

54、解脱之道,一是佛教的涅盘,二是哲学和道德,三是艺术。因此,艺术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55、追求贫乏、单调的消遣,和社交、闲谈的趣味;还有很多人站在门口和窗前向外张望。正是由于灵魂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和奢华,这些东西导引很多人穷奢极欲,最后落得悲惨痛苦的下场。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防范措施,最好的就是拥有内在的财富——即精神财富。

56、直观主义认识论:认识是人为的产物,是意志现象的工具,直观认识高于理性认识。直观认识相当进入全息场景,有血有肉有声音,感受是全方位的,但理性认识不能产生新的知识,它的源泉是直观,是从直观认识中抽离的线性逻辑。

57、  因为热情依靠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把只对种族有价值的东西认为对个人也有价值,所以在达到种族的目的之后,造化的骗术必然消失。个体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种族欺骗的对象。

58、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叔本华

59、   叔本华具有惊人的哲学天赋,刚30岁时,就出版了处女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本以为,这本书能让自己马上扬名立万,没想到,它刚一出版,就成了滞销书,因为几乎没有人能看懂它。思想走在时代的最前面的人,总是很孤独,甚至会遭遇尴尬。叔本华就是这样的人。    他呕心沥血写出的作品,最终都被堆进了仓库,这让他备受打击。不过,是金子就会发光,几十年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也由此成为经典哲学名著。虽然处女作被堆进了仓库里,但叔本华并没有停止研究。63岁时,他出版了《附录和补遗》,这是他的封笔之作。

60、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再也没有比财富对快乐的贡献最少了,也没有比健康对快乐的贡献最多的了。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避免一切过度放纵的行为、所有剧烈的和令人不快的情感,及精神的过分紧张、劳累,坚持每日到户外运动、洗冷水浴,以及诸如此类有益健康的活动。如果一个人每天不进行适量的运动,那他就不能保持健康。

61、读了叔本华的文字,许多人会觉得他的哲学太过消极,然而,他的“悲观主义”却可以启发我们冷静思考如何生活。从叔本华的思想到中华文化,我们可以发现生活的智慧。

62、美学思想 叔本华深受柏拉图、康德和佛教的影响,企图把三者的思想融合起来。他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人受盲目的求生意志的支配,不断追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因而产生苦恼和烦闷。解脱之道,一是佛教的涅盘,二是哲学和道德,三是艺术。因此,艺术在叔本华的哲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63、对于个性不健全的人来说,所有的快乐都像是美酒琼浆倒进了被胆汁弄得苦涩的嘴里,变了味道。因此,人生的幸运不是在于什么降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而是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它,也就是说,在于我们对事物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

64、梭伦认为幸福就是“拥有最多的东西,并把它们保持到临终的那一天”,那么这些“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叔本华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65、叔本华认为幸福的生活并不是去追求钱财充盈,也不是去在乎他人的对我们的评价,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身外之名,都不如修行自己的人格来得实在。“保持健康,培养我们的各种能力,显然要比一心聚敛财富的行为更明智。”要保持健康,就得拒绝一切殚精竭力,无休止的压榨性工作,也要排斥一切短暂性的刺激;要培养能力,就得保证能够拥有闲暇时间——“闲暇,即一个人充分享受自己意识和人格的时间,乃是生存得以休息的产物。”保持健康,获得闲暇,是我们所需要的生活方式。

66、尽管尼采的超人或强者理论,受到元首的追捧...他的妹妹代替他整理书籍出版,成为著名作家。妹妹享受了他的名声带来的荣华富贵。他本人呢?并没有受到什么实惠,尼采从小身体虚弱,长相猥琐,终生未娶,晚年几乎都卧病在床,一辈子过着孤僻和痛苦的生活。

67、《人生的智慧》,这是叔本华晚年的一部著作,而且还是从叔本华其他著作里的内容整理汇编而成的,1860年首次出版,这一年叔本华刚刚去世了。

68、收入一百块的人和收入一干块的人之间的差别,比收入一百块的人和身无分文的人之间的差别要小得多。当具有高度精神赋的人继承了大笔家产,那么这笔财产将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这种人可以说是得到了命运的双倍眷顾,无须操劳,可以只为他的才智而活;他可以创造出既能服务普通大众,又能提增自己荣誉的作品,取得别人达不到的成就,百倍偿还他所欠下的俗世的账;或是使用其财富来开展慈善事业,更好地为同胞们服务。

69、19世纪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祖籍荷兰,生于但泽(今波兰的革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G.W.F.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叔本华全集》已出版7卷。

70、毫无疑问,一个人的一生过得成不成功、幸福不幸福,不到盖棺那天是无法得出结论的。那些认为幸福在握的人,其实都是一些愚昧无知的蠢材。他们张口幸福、闭口成功,却完全不知道幸福和成功并不是装在口袋里,而是盖在棺材板上——只有获得善终的人才算是幸福的。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去给别人定义幸福。

71、比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当我们有了很多钱之后,我们就会幸福,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让我们真正幸福的,可能是有钱之后的炫耀、虚荣心和满足感,而有钱或者外在的名誉和地位,都只是我们获得某些内心追求的手段而已。叔本华说,财富就好像海水,你喝越渴。

72、叔本华有一段关于锻炼身体的论述很有意思,他说:很多人不喜欢运动,在他们身上,外在的静止与内在的躁动间会出现明显致命的失衡,因为人体内部,永不停歇的运动同,样需要外部锻炼的配合。即便是一棵树要想蓬勃生长,也需要借助风的洗礼。

73、 他反对一切理想观念和普遍义务,强调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最坚实和最可靠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并且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私欲和相互残杀,解脱人类的痛苦和不幸。

74、因为精神财富富有,留给无聊的空间就愈小。这样,人的思想活动就会奔腾不息、永不枯竭。在自我和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中寻找每一种新鲜的素材,有能力并愿意将其加以重新组合、获得真知,——这些,会让你头脑精力充沛、精神振奋,除了短暂的放松时刻,绝不会陷入无聊的烦恼。

75、人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76、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处在两种极端中间、较为常见的一类人吧。他们的才智并不那么卓越、突出,但又超越了泛泛的普通之人。他们粗浅地涉猎某一门艺术,或者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一些自然科学中。这样的一个人不能完全投身到对艺术和科学的追求上来,也不会将它们填满自己的整个生命、完全渗透到自己的人生,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

77、叔本华以一贯优美而直击灵魂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他一生的智慧,这本书从1860年出版以来,无数次被再版,成了很多人的枕边书,被很多人奉为指导人生的“圣经”。

78、他反对一切理想观念和普遍义务,强调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最坚实和最可靠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并且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私欲和相互残杀,解脱人类的痛苦和不幸。叔本华认为哲学和艺术的精神解脱还只是暂时的、消极的;而最根本的、积极的解脱则是否定个体意志,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盘境界,使没有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实现道德的最高理想。

79、希罗多德《历史》记载,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在征服周边的部落后,认为自己已经建立起丰功伟绩,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成功的人。于是他问雅典的智者梭伦自己算不算是幸福的,梭伦回答说:

80、 《辞海》中对天才的解释“天才:①特殊的智慧和才能,元稹《酬孝甫见赠》诗:‘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②也指有天才的人,《新唐书·王勃传》:‘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还有一种解释,“天才,指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在这里提到了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是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天才的必备条件在绘画(雕塑)乃至扩大到艺术的范畴都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不难想象缺少创造、想象的绘画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将是何等的平庸乏味。“想象力既在质的方面又在量的方面把天才的眼界扩充到实际呈现于天才本人之前的诸客体之上,之外。以此之故,特殊强烈的想象力就是天才的伴侣,天才的条件。但并不是想象力反过来又产生天才性能,事实上每每甚至是极无天才的人也能有很多的想象”(德国,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天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与一般普通人不同,天才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丰富、更奇特、更大胆、更直接触动心灵。法国,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中说“想象作用就是心灵,因为它起着心灵的一切作用。由于想象作用的生动的笔触,理性的冰冷的骨骼得到了活跃的鲜红的血肉;由于它,各种科学滋生繁荣,艺术愈益美丽,泉石呜咽,林木低语,回声互相呼应,大理石呼吸着生气,一切无生命的物体都得到了生命。” “一个人具有愈丰富的想象作用,也就应该被视为具有愈多的精神或才智,”“因此,最美好、最宽广或最有力的想象作用,不单对于艺术最适合、最需要,并且对于科学最适合、最需要。”天马行空不受羁勒,不受传统规律的限制的纯粹的天才的想象是艺术上唯一有效而有益的考察方式。  

81、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此外别无他选。

82、就这篇文章本身来讲,小农觉得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灵魂?二什么叫幸福?还是那句话: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

83、但我并不想有失公正,因此我们可以为打牌作这样的辩护:它是一种对将来进入社会提供准备的演习机会,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巧妙地运用那些偶然、又不可改变的情况(这里指牌局),从而尽量多多获取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

84、伦理思想 叔本华从其“求生意志”的哲学前提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求生意志,是不可遏止的盲目冲动和欲求;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这种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的。但是人的欲海难填,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痛苦,所欲愈大痛苦愈烈;不仅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而且满足欲望之后的空虚和随之而来的欲求,仍然是痛苦的。

85、  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86、朋友间分隔太远和长时间互不见面都会有损朋友之间的友情,尽管我们并不那么乐意承认这一点。如果久不相见,甚至我们最亲爱的朋友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变成抽象的概念;我们对他们的关切也由此变得越来越理性,甚至这种关系只是一种惯性的作用。但对那些我们朝夕相见的人,哪怕那只是我们宠爱的动物,我们都能够保持强烈和深切的兴趣。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地受制于感官。所以,歌德的话在这里是适用的:

87、虽说小农也是偏于喜静不喜闹的,但这只是人们诸多性格里的一种,实在说不上灵魂就有多么充实。当然有许多概念也不能因为有破绽就彻底否定,比如“他是一个好人”,并不因为他也有缺点,就可以说“他不是好人”。

88、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叔本华指出,康德分裂现象与物自体是错误的,因为现象同物自体的关系,就是表象同意志的关系。

89、 天才的伟大还在于天才的痴迷,痴迷的带有几分疯癫。“根据辛乃加的引文(《论心神的宁静》15,16),说亚里士多德亲自说过:‘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的。’”“柏拉图还在《费陀罗斯》(第317页)中直接了当地说:‘没有一定的疯癫,就成不了诗人’;还说(第327页):‘任何人在无常的事物中看到永恒的理念,他看起来就象是疯癫了的。’”(德国,叔本华《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这里的疯癫应该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而达到的一种忘我的境界,正如道家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而表现出来的异与常人的行为,在普通人看来却是癫狂之气。草圣张旭狂放不羁,人称张狂,在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不拘礼法、放浪形骸,可见一斑。据说巴尔扎克在写他的小说时经常把自己代入其中,他会和小说中的人物吵得不可开交,平时也会经常自言自语,这些行为在外人看来却是多么的疯癫可笑。天才艺术家正是由于他们凭着过人的天赋和才华,完全的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世界,使得他们由于前瞻、高尚而有些精神上的优越性。“他们虽不怎么了得,但确实有些精神上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同时就带有些轻微的疯狂性。这样看起来,好象是人的智力每一超出通常的限度,作为一种反常现象就已有疯癫的倾向了。” (德国,叔本华《作为意识和表象的世界》)。  

90、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91、意志之所以表现为世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现象,是由于各类事物的意志强弱程度不同和表现途径不同。

92、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93、我们应当不断地记起: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我们总以为明日会再来;但是,接道而至的明日已是新的一日,并且,它也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常常忘记每一天都是一个整体,因此也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部分,而是习惯于将生命看作恰似一束观念或名称——这些观念或名称是无法体验的——倘若如此,包容个体于自身之中的生命便遭到了破坏。

94、所以,如果我们并不因为对灾难——其中,有的本身就是不确定的,有的将在某个时刻发生——的恐惧而放弃生活中的全部乐趣,我们就应该或者把它们看作绝无可能发生的灾难,或者把它们看作不会很快发生的灾难。

95、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一出生开始,就走下坡路,痛苦指数一直增加,直到死亡,痛苦才结束。

96、  一个众人和万物都不曾在他眼里时时显得仅仅是幻象或幻影的人,是没有哲学才能的。

97、尽管叔本华一个劲儿地吐槽人生,但他还是说出了一种过上幸福生活的方法。他说:“享受现时此刻并使之成为生命中的目标,就是最大的智慧。”换句话说,就是及时行乐,过好当下。这无所谓褒贬,所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98、叔本华:当你对庸俗熟视无睹时,你已经庸俗了

99、  如果生是梦、死是醒,那麼我把自己看成是——从两者之外被个别划分出来的存在。事实上,这也不外乎是梦幻。

100、 现在也有这么样子的所谓艺术家,为了表现自己了不起的艺术天赋,显示自己高与常人的艺术性的疯癫,或当众赤身露体(不同与真正艺术家对人体美的展示),作出各种肮脏污秽行为;或割皮抽血,虐己、虐杀动物;更有甚者,泯灭人性地进食死婴……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艺术,更多的感觉是哗众取宠、极度恶心的弱智闹剧,这些伪装成的天才艺术家根本就不理会真正天才的痛苦,天才的本质的殉道精神,只是意图表现出异与常人优与常人的所谓艺术特质,他们也有过人的天赋,有的只是更多的装疯卖傻、泼皮无赖、恬不知耻的天赋,这可能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天赋吧,他也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生存的土壤。  

101、  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102、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103、尼采的一生,和叔本华的一生,都是痛苦的。他们有太多的相似之处:自负、孤僻、易怒、身体不好,他们一生都是光棍汉一个,都是“怪人”,尼采还曾经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104、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生的后半部分,犹如一个乐段的后半部分,比起前半部分减少了奋斗和追求,但却包含了更多的安宁和平和。

105、这本书中叔本华把决定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分为三类:

106、人的极尽巧妙和复杂的机体就是生存意欲所显示出的最完美的现象,但这些现象最终还得化为尘土,这些现象的整个本质和努力因此也最终明显归于毁灭。

107、一个成功的演员,最终还得依靠演技,而不是角色,生活也是如此。健全的人格才能够保障幸福,如若一个人生性贪婪,嫉贤妒能,心狠手辣,那即使他是世上最富有的阔佬,也会感到不幸。

108、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109、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110、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11、哲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形成于黑格尔活动时代的后期,他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他从 I.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叔本华指出,康德分裂现象与物自体是错误的,因为现象同物自体的关系,就是表象同意志的关系。意志之所以表现为世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现象,是由于各类事物的意志强弱程度不同和表现途径不同。叔本华把理性看作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他列举了意志先于理性,理性服役于意志的12个论据,断言依靠理性或逻辑思维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即意志),只有直觉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的途径。

112、“克洛伊索斯,人间的万事真是完全无法逆料啊。说到你本人,我认为你极为富有并且是统治着许多人的国王;然而就你所提的问题来说,只有在我听到你幸福地结束了你的一生时,才能给你答案。”

113、叔本华说,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无聊,我们必须源源不断地追求外在刺激,比如追求各种无意义的社交、消遣和娱乐,还有人喜欢八卦,到处搬弄是非。而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只能依靠内在的力量,也就是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精神越是丰富,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真正的智者会寻求没有痛苦和愤怒的状态,追求闲暇和自由,过上一种平静、质朴和不受人打扰的生活。于是,对所谓的人类生活有所了解之后,他们就会选择独处。

发布于 2023-08-30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关于感谢师恩的诗句【精选26句】 下一篇:团结作文【精选52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