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恶的事实论据【精选35句】

人性本恶的事实论据

1、以孟子为代表的认为“性本善”,而以荀子为代表的坚持“性本恶”,二位贤人都是儒家的先锋人物,却对人性抱有不同的观点,究竟是善还是恶?

2、不过,这倒不是说该书无懈可击。在我看来,平克对功利主义的推崇是值得商榷的。平克反对由政府对财富进行二次分配,更信任市场分配机制。但实际上,贫富差距与暴力问题有某种相似之处,它既取决于每个个体的作为,也取决于社会机制的保障。市场经济肯定会带来贫富差距,但人们需要区分,哪些差距是市场机制本身带来的,哪些是社会机制不公带来的。后者从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开始,得到学界更多的重视和研究。之后,罗尔斯的弟子斯坎伦、内格尔和帕菲特又发展出规则契约主义,进一步反思了功利主义的弊病。尽管功利主义在规范性方面简单易行,便于实践操作,但这种化繁为简又造成了另外的问题,而规则契约主义就是对它的一种修正。

3、另外,我方将要补充,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在最最恶劣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才是本性,若没有恶之种子,即使在荒漠两极,有怎会萌生出自相残杀的叶芽?然而每个朝代末年人吃人的可怕事实,最好的证明了恶产生于人心而绝非恶劣的环境。

4、近年来中企时髦的“狼性文化”,实际效果就是试图破坏员工的人格统让员工变成失去理智、不择手段的偏执狂。殊不知如此一来,员工不仅综合能力大幅度下降,工作质量变差,而且对企业同样会失去理智、不择手段进行反噬。(人性本恶的事实论据)。

5、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感谢正方一辩的精彩辩论,然而梦想归梦想,现实归现实,人性本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宗明义,本性,乃人之初,是未受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性,乃是先天。

6、第要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对自己好。对爱你的人好。能爱的时候一定要去爱。

7、    讲到希腊哲学,当然不能不追溯苏格拉底(Socrates)的思想。苏氏的生平,正如中国的圣人孔子所说样——“述而不作”。要想研究他的思想学说,必须要从他的高足弟子柏拉图(Plato)的《对话录》中寻找他的线索。苏氏虽未明确讲述人性本来的善恶问题,但在《对话录》中可看出他早期论述的部分思想,似亦主张“人性本善”,如“普罗太哥拉斯”(Protago-ras)篇中的记录,苏氏认为“道德与智慧初无差别,而邪恶系由无知而来。”“正义、节制、勇敢等……无有不同于知识者。”这应当是西方思想史上首次出现的“知德合”的见解。其次《对话录》“曼诺”(Meno)篇中,主要说明“知识由于记忆而来”。由此可见苏氏认为人性本自具有善的真知灼见,本来的真知应该为善,人之所以为恶者,由于没有知识,致使判断错误。这也便是西方哲学重视知识即道德之善行的主要源流。

8、如今,有很多人怀疑,科技进步并没有带来人类文明进步,因为技术理性的进步不一定带来道德理性的进步。平克不这么认为。实证研究表明,人类技术理性的提高,带动了人类批判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有助于公共理性能力和道德推理能力的提升,移情的圈子会进一步扩大,人们能够站在更广更高的层面去审视自我和陌生的他人,从而逐渐构建起普遍认同的普世价值体系。也即是,自利的范畴,从短视的狭隘的自私扩展到了长远的利他的自利。

9、但如果不得要领,负向激发,也可以让人变成恶魔,如路西法效应。

10、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

11、无论是当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还是看到人间种种闹剧的时候,我们不禁都会问:人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纵观历史,这样的问题会反反复复被人问起,但在我们的所见所闻中,又似乎没有谁能把这件事真正说清楚。这一次,我自己来,回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12、对一些有突出社会贡献的名人,很多人就很不理解:明明可以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物质条件,为什么还那么辛苦的工作呢?其实是不懂人性:那样的状态才更充实、更快乐。

13、特别令人担心的反而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在种族,信仰,国籍等等之外的,财富的差距。当今的世界,1%的人拥有着全球50%的财富,这种贫富悬殊大得惊人。

14、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 性恶篇》)

15、尽管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尽相同,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此,向善之心必然人皆有之。(人性本恶的事实论据)。

16、布兰德还特别提及自己如何从一个支持种族隔离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反种族隔离与压迫者。布兰德说,曼德拉对他的影响,足以改变一生。而他们之间的友谊,教会世人宽恕。

17、人性本善。人不分聪敏才智、贫富美丑,都有理性。

18、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出身,到职业,到信仰,甚至到穿着,行为。所以邻居可以打邻居,孩子可以批斗父母,学生可以折磨老师,只要有不同,都可以成为敌人。

19、每个人生来都同时具有善和恶的特质,两种特质随着人生的进程不断纠结挣扎、此起彼伏,构成了人性的复杂,而恶的特质总是更容易被唤醒。

20、在《孟子·告子》中,孟子与告子辩论时说:人之向善,犹水之向下。很多人因此认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更确切的分析认为孟子强调的是“向善”,而不是“本善”,本质不同。差一字,缪千里。

21、民主,让国家的公民终于可以通过宪政和司法安排制约政府的权力,统治阶级再不能随意地对外或对内施以暴力。事实证明,较为完善的民主制度,伴之以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一个国家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内和对外的暴力,同时获得可持续的极大的经济发展成就。而无论民主制度,还是市场经济制度,都是启蒙思想的成果,与宗教、民粹主义等意识形态没有任何关系。有些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但却不是民主国家,一旦经济发展受挫,政府就倾向于煽动民粹主义,最终导向对内和对外的暴力,纳粹就是最好的例子。靠暴力永远解决不了自身问题,以牙还牙终是无解,国家如此,个人也如此。

22、    什么是人性?原始的人性,究竟是善的,或是恶的?人欲是否就是罪恶?这都是中西哲学上的大问题,也是人类思想史上几千年的悬案。

23、生物学原理非常简单:无论面对“善”还是“美”,都会触发人脑的相同区域(眼窝前额皮层内的神经元),将两者等同视之。想要区分,需要用后天培养的理性。

24、你越富,我越穷,我们就越不同。不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许是足可以把穷人和富人想成两个物种的。

25、中国传统社会中,常从情理上看事物,以道德至上,所有对人性的评判更多;而西方社会里,更擅依从法理,遵从“经济理性人”的选择,理性权衡,讲究投入与收入的合理性。

26、人是动物,人性即兽性,文明只是对人性的异化。文明的过程,就是向善的过程。善良,是教育的结果。

27、为什么同一学派的人,会发生观点如此鲜明对立的激烈论争呢?原因就在于,儒家人的最基本事业是教书育人,是用仁义思想、礼乐规范来教化人们,认为通过他们的教化能够使人向善避恶,做一个有思想、有志向、有道德、守规矩的人。这样,他们就面临着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人性的本源是怎样。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施行教化,正因为如此,儒家才调动了全部力量,进行了这场持续时间最久的大论战。

28、(点评:用了类比推理,但可以用矛盾律反驳:如果人性是不能改变的,既然人性本善,那还会出现恶吗?) 

29、(点评:抓住同一律批驳对方,也是用图尔明模型,限定概念)

30、我们总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看待某些现象,但无奈这是一个利益最大化的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是个极度利己主义的动物,自私是人的天性,当遇到危险时,总会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所有才会有见利忘义,重色轻友。

31、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虚荣心:腰有十文必振衣作响;省吃俭用、甚至借钱也要买奢侈品;更有人全力打拼,只为在亲友面前显摆、嘚瑟一下。这一切,都是对优越感强烈追求的表现。

32、1914年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造成了近一百万人死亡(多达1400万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但在圣诞节这天,英军和德军选择了休战。故事的真实性不得而知,某些部分可能也有所夸大。传闻英国士兵躲在战壕中时。

33、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也许在古人的理念中,每个人来到人世间,生命之神就赋予了我们良知。(论证良知就是良心)

34、(点评:既然性本善,为何会拿起屠刀?违背了矛盾律)

发布于 2023-08-23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诸葛亮哭周瑜祭文原文【精选32句】 下一篇:我的个人价值观怎么写【精选70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