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精选45句】

黑格尔是唯心还是唯物

1、但黑格尔撇开了怀疑主义,提出了一个超越因果关系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套庞大哲学体系的顶点是绝对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凡是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能说的,黑格尔都已经说了,黑格尔是近代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巅峰,他建立了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其中之一就包括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他说,哲学就是哲学史,“绝对者就是精神,这乃是绝对者的最高定义。发现这个定义并且理解这个定义的意义与内容,可以说是一切教化与哲学的绝对目标。一切宗教与科学都曾经渴望达到这一点;只有从这种渴望出发,世界的历史才可以被理解。”这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2、马克思一方面高度评价黑格尔及其辩证法,“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另一方面他又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缺陷,“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是“倒立着的”辩证法,因此我们“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理念、逻辑、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马克思对此明确表示反对,“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资本论》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内在机制,其切入口则是“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资本论》从分析商品开始。萨德-费洛准确理解了列宁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与辩证法的正确关系:对唯物辩证法来说,认识到这个事实——历史和逻辑是不可分割的——并非对经验主义的让步,它是这一事实——不可能把现实简单归纳为概念——的必然结果。尽管萨德-费洛批判的直接对象是“新辩证法”,即一种关于《资本论》的黑格尔式阐释,然而揭示的道理是一致的,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对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的“颠倒”和超越。

3、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W.F.Hegel)出生于1770年,死于1831年,享年61岁,按当时的标准看也算长寿。他生于德国西南部的斯图加特,父亲是一位小公务员,母亲则在他11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4、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5、现在在谈论生产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几乎都要批判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其实人类要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进入文明社会,并使这种文明不断取得进步,天人之分的二元对立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把这种二元对立当做究竟至极的便错了。正如黑格尔所说:“认为人类最初的境界是天真无邪和谐和一致的,这种看法,就其认为‘分裂状态’(Entzweiung)是所有人类无法避免的,不是最后安息之所而言,显然是对的。但如果认为这种自然素朴的境界是至善境界,那就不对了。精神不只是直接的素朴的,它本质上包含有曲折的中介的阶段。……在儿童的生活里所看见的谐和乃是自然的赐予,而我们所需返回的谐和应是劳动和精神的教养的收获。”(注:黑格尔:《小逻辑》,第90页。)

6、马克思如何颠倒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本文认为,不能在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基础上颠倒黑格尔的辩证法,因为旧唯物主义是被黑格尔扬弃的独断论的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无法做到对事物、现实、感性的能动方面的理解,无法理解黑格尔辩证法把“思维过程”作为本体的真实意义。只有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生产过程”的物质性主体取代“思维过程”的主体性,才能颠倒和超越黑格尔的辩证法。

7、3⃣️黑格尔认为艺术低于哲学并且应该为之服务。

8、到此为止,如果我们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暂时存而不论的话,那末,我想谁也无法否认,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

9、历史学家将受到黑格尔影响的人分为两个敌对阵营,黑格尔右派和左派。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他在柏林洪堡大学时期的学生们,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

10、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11、回到马克思“历史的内涵逻辑”对黑格尔“理念的内涵逻辑”超越的问题,以财产权为例,黑格尔把占有关系的定在即所有权作为《法哲学原理》的逻辑基础,这是符合资产阶级政治国家要求的。既然所有权是“不自觉和无条件的前提”,那么财产权就是一种天赋人权。正因为一切以所有权和财产权为“内在原则”,所以黑格尔把国家的普遍等级给予普鲁士的容克地主,法哲学思想成为普鲁士的“官方哲学”。马克思所要做的是,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实际上是德勒兹意义的“平面”转换。对现实的批判,既不是对纯粹思维的批判,也不是对某一现象的批判;既不能停留在对政治国家的批判,也不能停留在对“商品堆积”的批判。马克思“是从‘物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其掩盖的‘人与人的关系’,通过对‘把人变成帽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和‘把帽子变成观念’的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批判,把对‘抽象存在’的批判展现为对‘死劳动’(资本)的批判”。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进步,然而纯粹思辨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现实性真理,只会越走越远,要么成为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要么成为一种完完全全的乌托邦。黑格尔哲学充满了历史感却没有现实的历史;而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原理。这既是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国家自身的辩证运动,也是这一运动的固有逻辑。一方面现实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另一方面关于现实的内涵逻辑是历史和逻辑的统是根本性的、稳定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认识论”三者同必须以唯物史观的方式,深入到社会现实当中,才能得到正确理解。

12、黑格尔左派,有时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

13、所以,我们必须指出,马克思辩证法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是在一种新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颠倒。首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批判旧唯物主义的新思想,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旧唯物主义以感性现实为基础的理论;另一方面又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在方法上的落后性,强调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主观能动性和辩证法。其次,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新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建立科学的体系(辩证法的体系)时借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原则;另一方面又批判了黑格尔思想的“神秘外壳”。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批判地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颠倒了黑格尔辩证法。

14、黑格尔在《百科全书》的导言中说:“哲学缺乏别的学科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学科可以假定所直接接受到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注:同上书,第37页。)这就是说,哲学要研究的,并不是经验中直接把握到的东西。经验中能直接把握到的东西都是可以给定的有限的东西,而哲学要研究的恰恰是超越于这些现成的给定的有限之物。例如,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这些现象是经验中可以直接把握得到的。物理学便把它当成了现成的起点,进而去研究物理现象的性质、规律等等。哲学恰恰不是研究这种给定的现象,而是要去追问和研究客观上是存在着物理现象吗?或者说,我们在经验中把握到的物理现象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吗?这种问题当然不是经验能给予的,而是理性思维自己设定的。这种问题要研究的当然也不是某种有限的存在,而是关于无限存在的问题,研究这些应用任何一种外在的现成的有限方式都是不可能成功的。例如,经验分析的方法、理性综合的方法等等都不行。研究它的真实的方法,就是这种无限对象的内容展开的过程。在这里,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

15、大家都熟悉休谟关于他的怀疑论说过一段名言:如果我们的知识全部都来源于经验,那末再要问在经验以外还有没有某种不依赖于经验的东西存在?那只能请教于经验。但经验在这里沉默了,而且也不得不沉默。为什么不得不沉默呢?因为只要我们回答了,不管我们回答有还是没有,都有悖于经验主义的大前提,即与“我们的知识全部都来源于经验”一说发生矛盾。所以,要坚持经验主义便只能保持沉默,既不说有也不说没有。不过,不回答便留下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即经验到底是主观自生的还是有客观源泉的呢?

16、本期关于黑格尔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内容不少,我们来总结一下。这次一共探讨了四点:

17、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主体认识造成了客观世界,比如“心外无物”“我心即宇宙”;而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客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真理”(或上帝)的具体化。很明显,黑格尔属于后者。因为在黑格尔看来,整个世界就是“绝对精神”的显现。人类的本质是意识、精神,那么,世界历史也属于精神的领域,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大相径庭的。

18、其次,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诚如《易大传》所言:“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致而一虑。”(《易传·系辞上》)不同哲学流派包括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关系正是如此。任何一个哲学家或哲学流派,当其从一个特有的维度来观照其研究对象的时候,其视野的覆盖面总是有限的,在这个视野所及的有限的范围内,它能较为清晰和深刻地揭示其对象在某一方面的本质属性,但是,在其覆盖范围之外的存在状况,却因其视野的局限而无法知晓。而其与之相对立的哲学家和哲学流派,却因其处在相反的观测方位,其理论的视野正好覆盖了未曾照亮的黑暗王国。于是乎,一方的局限性正好是另一方的优越性,反之亦然。这也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哲学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只有合理性而无局限性的哲学是不存在的,同样,只有局限性而无合理性的哲学也是不存在的。唯其如此,不同的哲学流派才能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在这个百家争鸣、流派纷呈的哲学大家庭里,我们不能说哪一个派别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哪一个派别就堆积了绝对的错误。无疑,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各个哲学流派所发挥的历史作用、所占有的历史地位、所包含的真理成分等都是不一样的,无差别地等同看待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它们之间的优劣高下与唯物和唯心的派别分野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唯心主义者的历史贡献就大于唯物主义者,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于米利都学派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之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其情形就是如此。因此,对于哲学家和哲学流派的评价,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而不能简单地以哲学派别进行划线。

19、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怎么来的。西方近代哲学最重大,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精神和自然界,或者说心灵和物质的关系问题。那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呢?

20、黑格尔的《美学》,是第一本系统性地论述美和艺术的经典著作。在国内由朱光潜先生翻译,可以说是美学必读书目了。《美学》实际上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授课的讲义,在他死后由他的学生根据笔记编辑成书和出版。在他所有的作品中,《美学讲演录》是最流行的,因为无论是主题还是表述,都比其他著作友好得多。黑格尔由衷地热爱音乐、诗歌和绘画,他的体系也有一个形成过程。

21、“物体”是霍布斯哲学体系的基本范畴。霍布斯认为,世界上真实存在着的只有物质所构成的物体。霍布斯给物体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认为:“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样的广延”。

22、研讯|2022年上半年关于辩证法理论研究的国内重要期刊文章(目录)

23、(10)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24、(6)(德)黑格尔:《小逻辑》,第423页。

25、赫拉克利特的理论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他借用毕达哥拉斯“和谐”的概念,认为在对立与冲突的背后有某种程度的和谐,而协调本身并不是引人注目的。

26、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使用辩证法的?列宁认为,“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且“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哲学以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概念需要获得实体性内容。邹化政认为,黑格尔哲学不是描述一种在时间上的实在发展过程,而是表征实在发展过程的内在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坦诚地说,当黑格尔被当做一条“死狗”时,我却公开承认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不过当我们全面探讨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有些看似不证自明的思想前提就不得不引起注意了。譬如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所谓“截然相反”和“根本”差异就在于,黑格尔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属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第一属性和根本特征。

27、第思想和对象的关系并不是直接同一的关系,而是有中介的,是通过间接性而达到直接性的关系,说得确切些,即是间接性与直接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也就是平时人们常说的,通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黑格尔说,思维是依靠经验而产生的,但思维的本质恰恰又是对直接经验的否定。正如我们的生命全靠有食物,但生命之为生命恰恰又要消灭这些食物。“在这个意义下,思维对于感官经验也可以说是一样地不知感恩。(因为思维所以成为思维,全靠有感官材料,而且全靠消化、否定感官材料。)”(注:同上书,第53页。)

28、这就是说,黑格尔看到了自然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根本不同的,自然动物只是适应自然而生存,所以,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和谐一致的。但是,“自然对人来说只是人应当加以改造的出发点”(注:同上书,第92页。)。正是这种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形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地肯定外在给定的条件(如自然动物),相反地肯定给定的条件是为超越与否定给定的条件,也可以说,通过否定来达到新的肯定。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语言说:

29、黑格尔的学说在后代很长时间内一直引起争论,他对思想界有广泛的影响,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30、(11)孙周兴选编:《海德格尔选集》,第3404页。

31、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认为,黑格尔原本打算从主体性哲学当中寻找突破康德哲学疑难的途径,从而寄希望于在概念中认识、确证真理,然而这条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致,即更深层次的主体性形而上学。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逻辑和辩证法,当黑格尔把现实的内容“向上”导入绝对理念和抽象思辨时,马克思却“向下”扎入现实生活以及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而这恰好是抽象思辨终止的地方。总的说来,在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之间,从“逻辑”上看,形成了一条依次超越的链条:内涵逻辑(辩证逻辑)对形式逻辑(先验逻辑)的超越,历史的内涵逻辑对理念的内涵逻辑的超越。

32、所以不管干什么总希望有个真命天子、开明君主来作主,干什么总要查到了红头文件上的根据才放心,十多年前我曾提出,要彻底批判教条主义,便得批判仕而优则学;似乎一个人的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是取决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刻苦学习与研究,而是取决于他官位的大小。这种愚昧的官本位思想,是理论研究前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33、培根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

34、黑格尔的国家观继承和发展了I.康德、J.G.费希特以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他用哲学的思辨揭示国家的本质,反对18世纪的社会契约论从国家的外部特征解释国家的本质,认为国家不是契约的任意产物。

35、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类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说,它是无产阶级挑战社会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的哲学指导下,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从而获得自己最后的解放。

36、2⃣️通过黑格尔与柏拉图的对比,我们理解了绝对精神的确切含义。

37、(6)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8、(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23卷第24页。

39、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重要的大作家也对黑格尔美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歌德、莎士比亚等。所以,黑格尔美学一方面是他自身庞大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也是建立在整个古典哲学发展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美学成果之上的。因此,黑格尔是当时哲学和美学方面的集大成者,后来他的思想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40、相对意义上的纯客观规律有没有呢?当然有的。但揭示这种规律不是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是要揭示为什么存在着客观规律的世界,并没有能束缚住人的活动,或者说,人在客观世界面前仍然是有自由的,为什么?辩证思维方式所要揭示的正是这一矛盾关系的内在逻辑与规律。抛开了这一核心问题,奢谈什么纯客观规律,那末,我们便倒退到德国古典哲学以前的理论水平上去了。

41、恩格斯说,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方式,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一定会变为另一个命题,即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意味着一切现存的东西,都不是永恒的,而是暂时的,一切肯定的存在中都蕴含着否定的方面;肯定中蕴含着否定,否定中蕴含着肯定。这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一切现存的事物都蕴含着矛盾。所以,黑格尔说:“认识矛盾并且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注:黑格尔:《小逻辑》,第132页。)

42、在马克思看来,实践的批判较之哲学的批判,不仅能改变现实的物质力量,也能更有力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包括哲学家的思想。“生产过程”的存在论,使哲学走出内在的思想和意识,进入到“感性活动”的物质化过程之中,变成实际改变现存世界的力量。仅就海德格尔所力求唤醒的“存在感”说,“生产过程”的存在论也有未被海德格尔深思的重要意义。海德格尔指责这种存在论未超出黑格尔的视野,仍是“人的优先性”的主体形而上学。实际上恰是海德格尔未超出黑格尔的劳动概念,即仅在人规定和改造劳动对象、对象化自己自由本质的意义上理解劳动,仅看到了劳动主体自我肯定的方面,而未看到劳动对主体的否定方面,未看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不仅揭示出私有制劳动的奴役性质,即劳动主体的活动过程所具有的强制性、否定性的社会性质,也看到了劳动主体与劳动对象否定性统一的自然性质,即劳动对象对主体力量的否定和抗拒。用黑格尔的表述方式说,直观的自然是理念,劳动中的自然才显示出自然存在的物质性和客观性,直观的石头对意识和思想没有阻抗,而要搬起这块石头,则要消除它的重量的抗拒,才知道它是如此沉重、如此真实。劳动不仅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自我确证,也是自然和存在自身显现的过程,是存在的到场。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不是语言、不是思想、不是诗,是“生产过程”和劳动,才给予人以真实的存在感,才使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存在的先在性。

43、如前所述,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辨外衣进行了彻底的批判,而这层外衣中最为核心的即黑格尔哲学中作为绝对主体的绝对精神,要想拯救辩证法、建构一种新的辩证法,就必须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载体绝对精神进行置换。对于绝对精神,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将其解读为斯宾诺莎的实体,即“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脱离人的自然”与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即“形而上地改装了的、脱离自然的精神”的“改了装的统一”,即“现实的人与现实的人类”,表明了马克思颠倒黑格尔载体的所指——“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

44、正如苏联哲学家伊利延科夫指出的,哲学是关于普遍的科学,然而在黑格尔看来,普遍的是思想,而且只能是思想;具体的普遍仅仅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仅仅存在于思想中,绝不存在于“外部现实”中,因此对哲学而言,唯物主义是不可能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相反,概念的起源就在于确定现实存在着的本质,以便在思想中重构那些物质现实中的结构。理论抽象必须从历史性现实出发,用思维自身的力量去确证那些历史性现实。关于《资本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原理进行逻辑演绎的基点,马克思自己明确说,是“商品”而不是“价值”或者其他抽象概念。商品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存在的独特形式,恰恰具有真实(具体)的普遍性。萨德-费洛有效地抓住了这一点,指出“新辩证法”最大的缺点在于未能认识:“要求复杂概念从简单概念的矛盾中而来,这并非马克思方法论的唯一特征,亦非最重要的特征。相反,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新概念和新材料为何、如何以及何时被吸收到分析中,以便它变得更丰富、更稳定、更能够重构具体。”

发布于 2023-07-29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自信的名人故事【精选63句】 下一篇:qq留言板留言温柔的话【精选80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