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哲理名人名言【精选77句】

家庭教育哲理名人名言

1、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美)邓肯

2、父母唯有不断进取,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获得孩子的钦佩和敬爱。——姜晶

3、有些你以为坏的东西或许会引发你孩子的才能;有些你以为好的东西或许会使这些才能窒息。(家庭教育哲理名人名言)。

4、让孩子独立完成他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部分,哪怕不会有积极的结果。——玛丽

5、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鲁迅《随感录三十三》(家庭教育哲理名人名言)。

6、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下面是由我为你精心编辑的家庭哲理格言,欢迎阅读!家庭哲理格言精选遇到矛盾多谦让,有了困难互相帮,礼尚往来勤走动,邻里和谐情深长。

7、不要把房屋装修得多么华丽,不要总算计置多少田亩。

8、  我并不十分苛求孩子,对他们的教育严到中等程度就行了,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当然也得有些纪律,但是要为纪律而纪律,要说明道理。孩子会没完没了的问个明白,你要始终十分耐心;不管怎么样,我得说明道理,答复他们的问题。有些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得不够,这是当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撒切尔夫人

9、无论做什么事,要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懂得知足,万万不要贪心不止。

10、0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1、不要用玫瑰的标准去苛求全世界的花朵,要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出自己独特的色彩和芬芳!

12、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13、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

14、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15、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16、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7、26)不论是家庭教育抑或是学校教育,首要大忌,便是将不同的个体互作比较,以制作“罐头”的方式要求划一的发展。漫画家蔡志忠说得好:“人不会怪石头太硬,冰太冷,盐太咸,水太烫。因为它们的硬、冷、咸、烫只是真实的自己,不需要因为别人而改变。”他又说,“鱼在水里悠游,鸟在天空翱翔,石头独坐大地哪里也不走。谁也不须跟谁学习,谁也不须向谁看齐。”

18、曾国藩:“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19、三十多世,仅遍布海内外的科学院院士就有100多人。

20、 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21、心相宜,抹平年龄鸿沟;手相牵,绽放两代真情。

22、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23、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顾振飚

24、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切斯特菲尔德

25、东好,西好,不如家里最好。(英)斯珀吉翁《农夫约翰》

26、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爱迪生

27、  我并无过人的特长,只是忠诚老实,不自欺欺人,想做一个“以身作则”来教育人的平常人。——吴玉章

28、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29、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名言网)

30、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东方

31、人当富贵时,家中常不失寒素风味,乃能载福。——郭嵩焘

32、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前苏联)马卡连柯

33、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34、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35、以爱心呵护孩子的童心,以童心换取孩子的真心,以真心赢得教育的开心!

36、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近思。 ——《格言联璧》

37、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全国平均为6556元,农村为3155元,城镇为8105元;小学阶段全国平均为6583元,农村为2758元,城镇为8573元;初中阶段全国平均为8991元,农村为4466元,城镇为1万元;普通高中全国平均为69万元,农村为22万元,城镇为82万元。

38、果然,第二年张充便修身养性,刻苦攻读,后与从叔张稷同有名望(《梁书》卷21《张充传》)。

39、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40、  为了使自己不辜负父亲的爱和期望,我才能远离邪恶与错误,才能只身在外而并未被人海风涛所吞没。 ——罗 兰

4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2、“磨难”好比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钙,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

43、  我不知道是否有别人比我从父亲那里所得的更多。我用父亲的豁达应付环境的变故,用父亲的乐观创造自己的前程,用父亲的鼓励与宽容的方法教学生和孩子,用父亲对大自然父亲的爱好来陶冶我自己的性情。 ——罗 兰

44、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45、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里姆

46、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47、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48、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49、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50、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家庭教育的名言10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是自己先学习教。

51、谢安侄子谢玄,年轻的时候喜欢佩戴紫罗香囊,谢安怕他玩物丧志,“因戏赌取,即焚之”,用这种行为加以教育,自此谢玄停止了佩戴香囊。谢安兄子谢朗,“善言玄理,文义艳发”,小时候一次大病初愈后,在叔父谢安处与僧人支遁谈玄,论争得十分激烈。

52、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子女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是子女的榜样。

53、东晋名臣陶侃出身贫寒,年轻时做过县吏,曾利用职务之便给母亲湛氏送去一罐腌鱼。湛氏不肯吃,还责备陶侃说:“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54、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55、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56、用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

57、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8、当你埋怨学生太笨的时候,你也该自问:什么叫诲人不倦。

59、15)每个人都想赢,但很少人不怕输。事实上,只有不怕输的人才有可能赢。因为他们想到最坏的结果,并且去做,往往便能成功。在学校是如此,要敢于创新,敢于接受周围的不理解和嘲讽。人最终的裁判是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总去讨别人欢心,这样完全没有必要。——白岩松

60、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61、0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对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语言。——木村久一

62、要素:男人对女人的态度;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所有人对业余生活的态度。

63、孩子是父母的眼睛,可以给我们这些当父母的看清每一点世界。

64、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65、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66、18)人活着,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会遇到许多看不惯的人,你若计较纠结了,心情便会郁闷;你若看淡释怀了,心灵就会愉悦。学会释怀,就是该愿谅的不记恨;该忘记的不再提;该翻篇的不惦记;该放下的不执迷。学会释怀,能消除冲突,缓解矛盾;能改善关系,增进感情。学会释怀,是对别人的包容,也能得到别人的包容;是对自己的爱护,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

67、越来越沉重的家庭教育经济负担,成为年轻夫妇们生活中一个难言轻松的一个话题!

68、吴越王钱鏐,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

69、29)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将心比心。你善良,他便得寸进尺;你软弱,他便狠心欺骗;你正直,他便道德压榨。把深情交付与错误的人,就别责怪这个社会不温暖。因为都是你的愚蠢才收获了伤害,所以你只需要变聪明就好了,而不是痴心妄想改变这个世界。

70、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71、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7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做人的机会。

73、一千多年来,遗训和《家训》世代相传,子孙后代的身体力行,成为立族之本,旺族之纲。

74、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75、左宗棠从20岁开始就参加进士考试,6年当中,3次入京考试,全部铩羽而归。

76、教育焦虑,说到底,是对于孩子未来的前途和教育之路的特殊关切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的情绪反应。导致这种生理性焦虑甚至病理性的焦虑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家长对教育和教育规律的认知不科学。或许可以说,全国需要一场教育科学的启蒙!

发布于 2023-07-29
收藏
分享
海报
上一篇:学生人生格言励志简短【精选50句】 下一篇:哲学与人生感悟【精选134句】
目录